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砼網視點]解讀混凝土行業2006年前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1-1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陳語
核心提示:[砼網視點]解讀混凝土行業2006年前景

                                                   ——是政策解壓還是行業自救?

      在2005年整個水泥行業發展進入冬寒的日子里,很多的專家學者都在呼吁要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作為水泥的下游產業的混凝土行業,也開始在思索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整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能源價格上漲,運輸費用上揚,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惡性競爭也開始在行業蔓延。然而一位智者曾經說過:上帝在向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作為一個有著環保優勢的行業,中國的混凝土行業擁有了更多政策的庇護。2003年年底124個城市列入限期禁止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城市名單,其中4個直轄市全部位列其中,目前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廣東省以23個市成為“禁現”最多城市的大省、江蘇省13個市,浙江省11個市。這無疑為中國的混凝土行業打開了一扇光明的前景。《 通知》下達執行后,2003年及以后混凝土的使用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說明政府的引導和采用政策措施限制落后生產力以及生產方式對商品混凝土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若認為政策為行業發展掃清了障礙,抱著這樣的觀點來看待行業無疑對行業發展沒有任何好處。因為目前混凝土行業還有很多亟待自我解救的困境。2000年以前,國家對開辦混凝土企業實施嚴格的審批制度,但自從國家放寬了對開辦混凝土企業的審批后,大量新辦商混生產企業涌入市場。擁有合法資質的企業只占行業的60%左右,而無資質或者掛靠的企業則占了近四成的比例。無資質或者掛靠企業在混凝土市場中活動異常活躍,他們成為擾亂商品混凝土市場秩序的“主打力量”。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甚至演變成了惡性競爭。而面對這一困境很多企業只能加入低價銷售、惡性競爭的行業里。有的企業期待政策再度進行調控,依靠政策來解壓。而本人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依靠政府的某些措施來達到這一目的將使得整個行業缺乏競爭力。而且目前混凝土相關行業也開始涌入這個市場,行業自律才是真正解脫困境的唯一方法。依靠行業自身發展規則辦事,加強行業協會的調控能力,在行業內實現清整。而且這樣可以根據行業發展變化隨時調控,比起國家政策的制定更為靈活有效。

      行業自救遠遠勝過依靠外來的政策法規解決行業內部問題更為有效,但是統觀目前中國混凝土各個協會,這樣的調控能力還稍有欠缺。2006年中國混凝土行業的發展,還有待時間和各方的努力來完成!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