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聞: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三一重工計劃將總部搬遷北京的消息正引發系列連鎖反應。據媒體披露,三一重工前不久決定將總部遷離長沙,是因為遭遇同在湖南的競爭對手中聯重科的打壓。最終,三一在維權無果的情況下,被迫出走。
同行冤家矛盾無法調和
同為湖南同行,三一和中聯重科的明爭暗斗一直沒有停息過。從2011年三一遭對手算計,背上“行賄”黑鍋錯失赴港上市良機,到今年11月份中聯重科指責三一兩員工涉嫌竊取其商業機密致其被刑拘,這兩個同行冤家之間的矛盾似乎已經無法調和。湖南是傳統的工程機械大省 ,工程機械總產值占全國的1/3多。在湖南,除了三一和中聯重科兩家大型企業之外,山河智能等公司也都是上市公司。按道理說,三方的業務都有重合點,那為何只有三一與中聯“互掐”,而沒有見到“三國殺”呢?道理很簡單,三一和中聯重科的規模太大了,業務重合度也太高了,雙方忙著搶資源,所以都無暇顧及山河智能了。而且,三一和中聯重科之間的掐架,也并不是所有的時候都“刺刀見紅”。比如,2009年“4萬億”的救市大蛋糕剛剛派發時,三一和中聯重科雖然都在搶食市場,但由于蛋糕足夠大,與其費時打嘴仗,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去開拓新市場。于是那段時間,我們看到雙方雖然時有小吵,但矛盾還沒有爆發。不過,2010年以后,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也逐漸轉向,“4萬億”的紅利逐漸分發完畢,擺在三一和中聯重科面前的,不再是一個“無限大的蛋糕”,而是生存問題:一個項目,你做了,我就沒有了,是你有我無的問題。于是,商場在此時真正變成了戰場,競爭逐漸白熱 化,各種手段盡出,也在情理之中。
惡性競爭可變成良性競爭
改革開放30年 來,中國民營企業確實在規模與效益上都取得了令人震撼的發展成就。但近年來,眾多的商業競爭案例卻令人遺憾地表明,體量上成長起來的民企對于商業競爭的認識,仍停留在“贏者通吃”、“你死我活”的階段。于是,人們時常能見到,兩家食品企業為了爭奪市場,會縱容銷售人員相互毆斗;兩家制造業企業為了爭奪國外訂單,不惜血本大打價格戰,將整個市場價格拉低到國內同行都難以承受的水平。這種“零和博弈”的結果,不僅令同一行業的民營企業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彼此提防,卻難以對行業發展的未來進行前瞻性思考,也令中國不少行業的整體聲譽在國內民眾中乃至國際市場上嚴重受損,還令外國競爭對手“漁翁得利”。與之相比,不少國外企業,卻能夠通過有效的溝通以及相對開放的商業態度,依靠重復博弈,使雙方的競爭態勢不斷接近“帕累托最優”,而雙雙實現效益和市場控制力的最大化。全球知名企業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麥當勞與肯德基都是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但是因為良性競爭,它們都取得了成功,自己的企業也成為知名跨國公司,在全世界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目前,中聯重科和三一兩家公司都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寡頭類企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難以復制性。作為市場競爭寡頭,雙方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而應當學習國外企業的做法,揚長避短,做好用戶體驗,在與國外對手的競爭中以服務和性價比取勝,共同維護行業秩序。
同行冤家矛盾無法調和
同為湖南同行,三一和中聯重科的明爭暗斗一直沒有停息過。從2011年三一遭對手算計,背上“行賄”黑鍋錯失赴港上市良機,到今年11月份中聯重科指責三一兩員工涉嫌竊取其商業機密致其被刑拘,這兩個同行冤家之間的矛盾似乎已經無法調和。湖南是傳統的工程機械大省 ,工程機械總產值占全國的1/3多。在湖南,除了三一和中聯重科兩家大型企業之外,山河智能等公司也都是上市公司。按道理說,三方的業務都有重合點,那為何只有三一與中聯“互掐”,而沒有見到“三國殺”呢?道理很簡單,三一和中聯重科的規模太大了,業務重合度也太高了,雙方忙著搶資源,所以都無暇顧及山河智能了。而且,三一和中聯重科之間的掐架,也并不是所有的時候都“刺刀見紅”。比如,2009年“4萬億”的救市大蛋糕剛剛派發時,三一和中聯重科雖然都在搶食市場,但由于蛋糕足夠大,與其費時打嘴仗,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去開拓新市場。于是那段時間,我們看到雙方雖然時有小吵,但矛盾還沒有爆發。不過,2010年以后,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也逐漸轉向,“4萬億”的紅利逐漸分發完畢,擺在三一和中聯重科面前的,不再是一個“無限大的蛋糕”,而是生存問題:一個項目,你做了,我就沒有了,是你有我無的問題。于是,商場在此時真正變成了戰場,競爭逐漸白熱 化,各種手段盡出,也在情理之中。
惡性競爭可變成良性競爭
改革開放30年 來,中國民營企業確實在規模與效益上都取得了令人震撼的發展成就。但近年來,眾多的商業競爭案例卻令人遺憾地表明,體量上成長起來的民企對于商業競爭的認識,仍停留在“贏者通吃”、“你死我活”的階段。于是,人們時常能見到,兩家食品企業為了爭奪市場,會縱容銷售人員相互毆斗;兩家制造業企業為了爭奪國外訂單,不惜血本大打價格戰,將整個市場價格拉低到國內同行都難以承受的水平。這種“零和博弈”的結果,不僅令同一行業的民營企業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彼此提防,卻難以對行業發展的未來進行前瞻性思考,也令中國不少行業的整體聲譽在國內民眾中乃至國際市場上嚴重受損,還令外國競爭對手“漁翁得利”。與之相比,不少國外企業,卻能夠通過有效的溝通以及相對開放的商業態度,依靠重復博弈,使雙方的競爭態勢不斷接近“帕累托最優”,而雙雙實現效益和市場控制力的最大化。全球知名企業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麥當勞與肯德基都是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但是因為良性競爭,它們都取得了成功,自己的企業也成為知名跨國公司,在全世界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目前,中聯重科和三一兩家公司都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寡頭類企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難以復制性。作為市場競爭寡頭,雙方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而應當學習國外企業的做法,揚長避短,做好用戶體驗,在與國外對手的競爭中以服務和性價比取勝,共同維護行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