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李長春:“希望三一做好國際化 提升全球形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6-1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慧聰工程機械網
核心提示:李長春:“希望三一做好國際化 提升全球形象”
  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三一港機,李長春對三一 “走出去”的路徑給予了極大肯定:“三一重工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這條路子走得很好。”這是國家領導人對三一并購大象等國際化創舉最直接的肯定。在這背后,是三一十年磨一劍的海外開拓與辛勤付出。

  肯定三一戰略并購

  
“走出去”呼吁國家層面協同作戰

  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到三一珠海產業園視察。讓外人頗感意外的是,視察之地沒有選擇在珠海產業園已經建好的漂亮廠房,也沒有選擇在三一員工整潔干凈的生活園區,而是定在了略顯偏僻的主基地建設現場。這里瀕臨大海,沒有人煙,荒涼的灘涂上,只有三一的建設者們在揮灑汗水。

  事后,有員工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也許三一帶給中國企業最可貴的就是創業精神,在艱苦的建設現場,正好體現了三一勇于開拓的創業激情。中央領導來到這里,就是對三一不滿現狀,敢于開拓新領域的極大肯定。”

  事實上,回顧整個視察過程,這位員工的解釋不無道理:整個視察原本確定8分鐘,結果持續了38分鐘。而李長春的提問也大多集中在三一開拓國際市場,開拓海洋事業上。

  當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介紹到三一的國際并購時,李長春連問了三個問題,“是否全資收購?”、“花了多少錢?”、“錢流向的渠道如何?”當時,就連隨行陪同人員都沒想到李長春會問得如此具體,如此細致。李長春對三一并購之路的關切程度可見一斑。

  在得到梁穩根詳盡的回答后,李長春面露微笑,他說,三一重工這個路子很好,趁著現在的有利時機,對發達國家有機構成好的企業,就去收購。

  實際上,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持,對于三一的國際化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近期,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面對《羊城晚報》的采訪時,就曾呼吁:“中國企業千萬不要低估海外擴張的難度。企業走出去必須有國家外交、軍事、文化、經濟、法律等各個方面的支持,目前我們的企業走出去還是散兵游勇,單打獨斗,缺乏國家層面的協調作戰。”

  在視察的最后,李長春被三一的創業熱情深深感染,他對梁穩根說,聽了你對三一發展情況的介紹,很受鼓舞。李長春還囑咐隨行的中央媒體,好好報道一下三一,為“走出去”的企業加油鼓勁。

  
港機市場份額國內第一,國際第二

  李長春希望穩居世界先進行列

  目前,在海外港機市場中,瑞典老牌企業卡爾瑪占據著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三一緊隨其后。但在中東地區與南非國家,三一已經超越了卡爾瑪,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

  近日,記者采訪了三一港機國際營銷公司總經理孫斌,他告訴記者,三一之所以能在這兩個地區領先卡爾瑪,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把服務、營銷做到了客戶身邊”。

  在國內,已經把服務、營銷做到客戶身邊的三一港機,其正面吊與堆高機早已做到了第一品牌,并且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孫斌坦言:“經營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它需要改變國外客戶對中國制造的偏見。所以,三一港機要在國際市場上做到第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別是在利用當地資源,幫扶代理商成功方面。”

  在沙特阿拉伯,2011年6月,三一與當地一家代理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在三一的幫助下,該代理商截至今年2月已完成了三一20多臺港機設備的銷售,一舉坐上了當地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當地的渠道一打開,加上三一港機產品一流的品質,可以迅速獲得口碑效應,從而改變海外客戶的偏見,實現與代理商的雙贏。”

  在視察中,李長春反復叮囑三一港機,一定要在國際先進行列中站穩腳跟,并迅速填補海洋工程的空白。“實際上,三一港機從2009年開始‘走出去’,通過近幾年在某些海外市場的深耕細作,不斷摸索,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們有信心實現我們未來兩年的一個重要目標——做到國際市場第一,從而不辜負中央領導的期待。”孫斌說道。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