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廣州市混凝土行業取得不俗業績,廣州市國豐混凝土有限公司、廣州粵豐混凝土有限公司、廣州市建筑集團混凝土有限公司、廣州中昊超力混凝土有限公司等11家混凝土企業獲評“2016~2017年度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王春雨、黃志華等7名混凝土企業管理者獲評“2016~2017年度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家”稱號。
廣州市混凝土行業協會獲評“中國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2017~2018年度先進協會”;該協會秘書長李勝文獲評“中國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2017~2018年度協會工作先進個人”。
實時質量追蹤及動態監管,確保混凝土質量
為保證混凝土質量,針對以前混凝土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偷工減料等現象,廣州市住建委從強化管理入手,采取了質量追蹤及動態監管措施,從2013年起就要求混凝土企業安裝并使用,建立起覆蓋全市范圍的混凝土質量監管系統,要求凡是在廣州報建的建設單位,其混凝土的生產、澆筑、檢測等過程,都必須在該系統錄入登記后,生成對應的報告作為過程混凝土驗收技術資料。
記者了解到,此系統實現了混凝土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的質量追蹤及動態管理功能,可以追蹤每個批次混凝土出廠及工程使用情況,從而實現對混凝土生產和使用的監督管理。根據追蹤系統,工程編號和混凝土批次編號自動實時匯總混凝土試件檢測數據,實現對混凝土質量的驗證和監督管理。
生產信息錄入。生產企業接受訂單時,需要求訂貨方提供工程所對應的工程質量監督號及澆注計劃,錄入生產信息遞交數據后生成混凝土生產流水號,流水號數據錄入系統,相應的各單位必須根據流水號按要求錄入相應的信息,生產單位、監理單位、檢測單位都將使用此流水號進行各項工作
2015年,全面實施實時質量追蹤及動態監管系統,取得了很大成效。記者了解到,通過追蹤及動態管理系統,可以實時對混凝土的任何步驟進行監管,包括生產過程中的配合比、用料情況等等都實施了監控。
此外,動態監控中,還對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了管理,每個技術人員必須在崗位,不能掛靠和監管多個生產站點。
追蹤系統還監管到使用過程,施工單位是否按信息錄入合理使用混凝土。質量追蹤和動態管理系統在發現問題時,系統發出報警,并要求及時整改。廣州市混凝土質量追蹤及動態監管系統有效地保障了混凝土質量的生產及使用。
企業誠信評分,確保質量持續發展
2012年廣州市住建委出臺生產企業誠信評價體系的通知,之后經過完善,出臺了《廣州市預拌混凝土企業信用評價辦法》,加強對企業誠信的監管,進一步規范預拌混凝土市場秩序,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
預拌混凝土企業應采取措施確保企業生產投料控制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試驗室管理系統、攪拌運輸車輛GPS系統、試驗設備等與“廣州市預拌混凝土企業信用評價系統”有效連接,按要求錄入有關信息或上傳數據,接受主管部門、主管機構監管。
預拌混凝土企業信用評價由工地標養試件評價、企業日常質量行為評價、監督檢查評價、其它評價4部分組成,滿分100分。
對企業進行信用評價的同時,也記錄企業相關責任人個人信用信息。
信用評價體系里顯示,年度日均信用評價分全市排名末5名,且年度生產投料超差盤數占生產總盤數高于5%或年度工地標養試件第三方檢測不合格率高于5%;發生一般或以上工程質量安全事故,負主要責任;向違法建設供應混凝土的企業將被列入黑名單。
國有資金投資、國有資金投資占控股地位的建設工程項目不得使用“黑名單”企業提供的混凝土,已經使用的,原則上不能繼續使用,需繼續使用的,建設、施工總承包單位應向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市散裝水泥主管機構書面說明理由,并承諾保證工程質量安全。
據相關企業介紹,大型項目的施工方一般都選用排名前幾位的混凝土企業。因此,誠信的排名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生產質量和管理質量,從而保證了建設的質量。
提升行業向心力,促進混凝土企業發展
廣州混凝土質量的保障,有政府部門的監管得力,行業協會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廣州市混凝土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市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在廣州市住建委的支持下為行業整體素質提升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是建設行業中少見的具有高效執行力的社會組織。
據記者了解,該協會協助廣州市住建委狠抓質量,協會秘書長李勝文指出,原材料價格的變動導致混凝土的價格的變化,隨著材料市場的大幅度波動,造成混凝土市場供求關系緊張,直接導致價格無序上漲。針對這種情況,協會倡導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嚴守質量關,決不能在材料緊張的時候放松對質量的要求。為此,協會多次組織會員單位交流協商,如何應對市場變化,保證質量保證行業有序發展。
在此之前,混凝土的銷售市場曾經比較混亂,企業之間不良競爭、合同不規范、“陽陰”合同、偷稅漏稅、偷工減料時有發生等問題,特別是有些合同中出現的“霸王”條款,對行業產生低價競爭的壓力,對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價格波動的承受能力也更加薄弱,從而出現原材料不達標等負面現象,影響了混凝土的質量,影響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為了更好地改變這種現象,加強對混凝土銷售市場的整治和規范管理,廣州市混凝土行業協會編制了廣州市混凝土行業標準銷售合同,并于2018年1月15日開始實施協會與市造價站雙備案。
在此基礎上,該協會在廣州市住建委支持下協助行業對混凝土市場實施有效的管理,廣州市2018年1月開始每個月上傳當月合同單價或調價協議及原材料價格變動的依據到市住建委建設工程造價站,作為制定當月混凝土信息價的依據。
為維護市場秩序,該協會在要求各企業在簽訂合同報價時,要以市造價站當月公布的信息價為依據,如合同價高于當月造價站信息價為之優價,低于造價信息價的為低價,低于成本價的將會受到查處。定期組織行業各種層次的交流,傾聽企業負責人心聲,并反復要求各企業之間不要搞惡性競爭,團結一致相互支持營造健康的行業生態。為此,還修訂了會員公約,督促企業遵守公約,共同發展。
“企業之間要有行業共識,行業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遵守行業規范,會員公約,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才能保證行業的持續發展,行業才能走得更好,企業也能走得更遠。”作為協會秘書長,李勝文更關注為行業企業服務,搭建平臺。而在獲得國家級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家稱號的老總們看來,協會近幾年的組織力度迅速加強,工作細致、措施及時,高度貼近企業需求,真正把市建委建管處、散辦、造價站等相關主管部門的要求高效率地落到了實處,從行業迅猛發展的二十多年來看,實在是難能可貴。
這種政府、機構、協會、企業無縫對接、高效運作的行業模式,值得整個建設行業參考與借鑒。尤其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成就建筑大省多年,廣東建設行業企業一向敢為人先,卻在行業高端發展方面尚未充分發揮先行優勢。行業積累能有效轉化為行業發展動力,在廣州混凝土行業近年發展中得到了正向驗證,龍頭企業在政府指導和協會的帶領下積極響應綠改、限超等政策導向,升級改造的積極性超高,僅在2018年度的混凝土攪拌車的更新力度上就可見一斑。各大企業幾乎都以幾百萬元投入,大比例更新自有攪拌車。嶄新的高質量輕型混凝土攪拌車投入使用,奔跑在大路上的混凝土行業形象大幅提升,加上綠改對企業生產面貌的促進改變,整個行業面貌也煥然一新。
廣州市混凝土行業發展最有力的證明就是企業資金投入的證明,真實體現了企業家們對混凝土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更不用說受訪的企業負責人紛紛為廣州混凝土行業協會和市建委的高質量發展工作點贊,對于行業升級改造和高質量發展的觀點也高度一致。廣州市混凝土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已經初具成效,形成了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