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企業涉違建設備被拆“張冠李戴”,官方否認“被頂包”
同是無錫京杭運河邊的兩家建材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因違建遭查處后,卻被官方公布為比鄰而居的另一家公司,這一“張冠李戴”的結果讓前者蒙上“被頂包”的謎團。
無錫一混凝土企業因違法建設被相關部門查處。 徐孝志供圖
被查的是無錫宏和嘉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和嘉公司”)。據該公司總經理徐孝志稱,今年6月28日,他的公司“突然”遭到無錫新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住建交通局等部門聯合執法,兩臺吊機當即被清理拆除。
幾天后,新吳區政府官網卻在政府信息公開中宣稱,在開展京杭運河沿線非法碼頭打樁作業過程中,取締清理的是無錫坤鼎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坤鼎公司”)的吊機。
徐孝志稱,只有一墻之隔的宏和嘉公司與坤鼎公司,雖然都有非法建設問題,卻面臨截然不同的命運。自己的公司成了后者的“替罪羊”,后者則被相關部門冠以“被取締”之名,得以繼續生產至今。
對此,無錫市新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賈姓人士表示,執法過程不存在“頂包”,只是在后續“小結”中將企業名稱“搞錯”了。相關部門已經做過溝通解釋工作,正準備在公開信息中加以更正。
該人士稱,只要是涉及違法建設,綜合行政執法局都將進行查處。坤鼎公司的違法程序目前“正在往下走”,不過,具體推進到哪一步,其無法答復。
混凝土企業疑“被頂包”拆設備
據徐孝志介紹,成立于2015年的宏和嘉公司,位于無錫新吳區碩放街道京杭運河沿岸,主要從事混凝土攪拌生產業務。該公司隔壁就是無錫坤鼎建材有限公司。
“天眼查”顯示,坤鼎公司主要從事預拌干混砂漿、預拌混凝土的生產和銷售。
徐孝志對記者說,今年6月上半月,無錫市新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住建交通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開展京杭運河沿線非法碼頭的違法建設整治行動,先對坤鼎公司進行執法,但未“順利推進”。
“6月28日,聯合執法隊幾十個人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突然到我們公司院內,將吊機等主要生產設備拆除。”徐孝志說。
徐孝志坦言,其公司相關設施確實存在瑕疵,被相關部門拆除,他都服從,并全程配合。不過,事后,官方對該執法行動公開披露的信息,讓其頗為不解。
記者注意到,今年6月28日,無錫市新吳區政府官網在政府信息公開時,公布了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京杭運河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小結》。其中提及,綜合行政執法局配合住建交通局牽頭開展的京杭運河沿線非法碼頭打樁作業,取締清理無錫坤鼎砂漿的吊機,組織人員做好現場保障工作。
“實際上,被拆除的是我們的設備,坤鼎公司的設備到現在也沒拆,還在現場施工。”宏和嘉公司總經理徐孝志稱。對此,徐孝志懷疑,自己公司的設備遭相關部門拆除,有可能是“被頂包”了。
回應:信息公開寫錯企業名稱,將更正
針對徐孝志的質疑,新吳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賈姓工作人員回應稱,“不存在頂包”,只是后續匯報時企業名稱弄錯了。對此,該局已做過溝通解釋工作,目前正準備加以更正,即在原有“信息公開”中,將坤鼎公司改為宏和嘉公司,并將錯誤標注出來。
賈姓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只要是涉及違法建設,綜合行政執法局都將進行查處,坤鼎公司也例外,該家公司同樣存在的違法建設問題,“正在走流程”。
那么,在宏和嘉公司被查處5個多月后,坤鼎公司為何仍在繼續生產經營?
“查處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不是查了就馬上能拆,需要對違法事實進行認定,然后按照規定走一系列的流程。”上述賈姓人士說,最終看其是否能消除影響,如可消除影響將不予拆除,不可消除影響則將遭到拆除,“整個流程需要很長時間”。
“同一個地方,同樣的政策,同樣存在違建的企業,結果卻有兩種不同的‘待遇’。我們想不通的是,為什么兩家企業受到‘區別對待’?執法部門是否存在雙重標準?”徐孝志表達了自己的疑問。
對此,賈姓工作人員表示,具體違法行為認定及查處進展,由執法辦案人員進行解釋說明。不過,記者多次撥打新吳區行政執法大隊的電話,未獲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