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水泥協會共同發布《水泥行業煤控戰略(計劃)實施研究》報告(簡稱《報告》)。《報告》結合水泥行業自身發展需求以及所面臨的資源和環境約束的形勢,重點圍繞“十三五”期間水泥行業如何通過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來實現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行業綠色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熟料價格快速上漲
今年以來,國內水泥行業熟料價格快速上漲,且高于水泥成品價格,出現“面粉比面包貴”的價格倒掛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價格倒掛現象在一段時間內有助于行業內部重新“洗牌”。在水泥行業總體產能過剩的大格局下,應運用好政策工具,防止新增低端熟料產能“賺快錢”,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
業內人士指出,熟料生產成本中煤炭占50%~55%,今年煤炭價格相比于2015年漲幅超過30%,直接推動了熟料價格上漲。多家國內水泥上市公司2017年上半年度報告也提到,原燃材料上漲,尤其是原煤價格飆升,使水泥熟料綜合成本上升明顯。
“錯峰生產”和環保督查等措施壓減了熟料供給,也推動價格上漲。業內人士指出,去年因“錯峰生產”政策,以及對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停產整頓,北方地區熟料產量減少約25%。
同時,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提出,今冬采暖季,“2+26”城水泥行業將全部實施停產,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停產。這將進一步壓減熟料產量。
而大型水泥企業主動管控產能也是熟料價格上升的原因之一。以往,有熟料窯的水泥企業為充分利用產能攤薄成本,大量向小水泥粉磨站低價供應熟料,拉低了整個熟料和水泥市場價格。目前,通過管控供應提高熟料價格,以保障企業利潤,逐漸成為大型水泥企業的共同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熟料價格上漲后,將給水泥行業帶來內部“洗牌”機會。
進入市場消費峰值平臺區間
《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擁有水泥熟料設計年產能18.1億噸,實際年產能達20億噸,折算成水泥產能達33億噸,而當年水泥熟料需求約為13.35億噸,熟料產能過剩近7億噸,水泥需求約為23.5億噸,水泥產能過剩近10億噸。2015年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僅有67%,個別省份甚至低于40%。2016年水泥行業緊緊圍繞供給側改革開展工作,重點是去產能保行業效益,在沒有國家去產能資金的支持下,開展了行業自律實施、維護市場公平,實施錯峰生產等推動去產能(產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減少生產量維護市場供需平衡,保障行業利益水平,行業整體效益較上年得到較大改善,產能利用率有所回升。水泥熟料需求約13.76億噸,水泥需求約24億噸。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達到68.1%。
根據近幾年水泥需求情況和有關研究,可以判斷水泥行業已經進入市場消費峰值平臺區間,未來水泥市場需求將進入緩慢下行通道。因此,水泥行業“十三五”期間去產能任務十分艱巨。
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水泥產量同比下降0.5%。根據預測,2017年和2020年全國水泥熟料消費量分別約為13.6億噸和14億噸,年均增長率約為1%左右。未來五年,華北和西南水泥熟料消費將保持年均2%左右的增速;東北和西北將保持年均1%左右的增速;華東和中南則將處于較為平穩的態勢。
根據預測的熟料消費量和水泥熟料產能測算,預計2017年全國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為67%,2020年熟料產能利用率為69%,均不到70%。六大區域中,華北和東北熟料產能過剩較為嚴重,2017年和2020年預計熟料產能利用率均不到50%;西北2017年和2020年預計熟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6%和61%;西南預計2017年和2020年預計熟料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7%和69%;華東和中南情況相對較好,預計2017年和2020年預計熟料產能利用率在77%~80%之間。根據熟料產能利用率情況可以看出,北方地區產能過剩嚴重程度大于南方地區,去產能任務較為艱巨。
《報告》稱,水泥產品的需求量已經達到了峰值平臺期。結合以往研究的成果,判斷2020年水泥孰料需求量將在14億噸左右。由于國家正在研究修改水泥產品標準,受提高水泥產品質量(產品標號)等因素影響,預計未來水泥中熟料占比將會有所提高,預計將達到70%左右,產品結構調整的過程在2020~2025年期間逐步達成。依據目前的產品結構調整進程,“十三五”期間我國水泥熟料系數為60%~70%的可能性最大,即2020年水泥熟料消費14.0億噸左右,則水泥消費量最大可能約21億~23.3億噸。
推動行業綠色發展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表示,要將“兩高一資”傳統水泥行業打造成為具有節能環保功能的綠色產業。隨著水泥行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和工藝結構的調整,今年來水泥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報告》提出力爭在2020年全行業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集團)建立能效管理中心,同時建立能效管理體系,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以市場為導向針對工程使用特點及應用需求,加強對現有特種水泥品種的新用途、新效能的應用技術研究和開發新品種,圍繞新需求加強新供給,實現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加快對現有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提升普及率,力爭平均普及率實現50%以上;結合中國城鄉發展特點及水泥工業等特點,大力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固廢(垃圾、污泥),實施RDF替代燃料以及工業固廢(危廢)處理等技術。進一步修訂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優惠目錄,擴大資源綜合利用(品種)的廣度,有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會上,中國水泥協會原常務副會長曾學敏就有關水泥窯協同處置、余熱發電技術以及錯峰生產等在水泥行業降低煤耗及在環保中的應用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專家認為《報告》非常全面而深刻,《報告》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水泥行業實施的煤控目標,實現煤控目標的有效措施及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建議。充分肯定了水泥行業在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錯峰生產方面對環境改善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化解產能過剩和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對水泥行業環保事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