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北地區行業“翹楚”的大連水泥業,如今一些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水泥行業產能長期過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的重點之一。按照國家要求,大連市水泥企業從去年11月15日至今年3月底執行錯峰生產即水泥窯停產、熟料停產。近日,大連市水泥協會有關負責人說,此舉意在去產能,可減少全市近四成的水泥產能,行業迎來“蝶變”機會。
隨著國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連市在全面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上持續發力,大連市水泥行業的年產量從2014年的1050萬噸,下降至去年的650萬噸,削減了一部分過剩產能,大連水泥行業迎來了生存發展的新機會。
據了解,為了避免惡意低價競爭,大連市開展了以協會為主導的行業自律,還有4家大型水泥企業已經實現相互持股,風險共擔,并建立統一銷售平臺,實行信息共享、價格統一。這些企業間還互派監督員、盯緊對方的水泥產品售價。低價競爭勢頭初步止住,大連市水泥企業目前謀求漲價,水泥從歷史最低價位上每噸提價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