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全國建筑業改革發展暨工程質量安全會議,下發了《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建筑業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副部長王寧在講話中提出了今后一段時間建筑業改革發展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8個問題。將工作重心由“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淡化前置管理,重視事中和事后監管”,寬進嚴管。
一、是關于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問題。
提出建筑設計要注重與優秀文化的結合,系統挖掘地方建筑文化特質,梳理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符號和建筑材料,創造性地運用到建筑設計中,要注重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協調,通過建筑空間布局、造型樣式、材質色彩等,恰當地表達地域文化內涵。
要從“樹立設計企業創新主體觀念、提倡精品設計,加強建筑設計創新人才的培養,優化建筑設計市場環境,積極探索大型公共建筑設計方案決策和后評估制度”4個方面入手,提高建筑設計水平。
二、是關于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問題。
重點做好加快企業、人員、項目三大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等工作。
三、關于建立統一開放的建筑市場問題。
要堅決消除市場壁壘,廢除各種不合理的規定和要求,堅決取締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各類保證金。跨省承攬業務實行一次性網上備案,省級主管部門備案后通報各地市,不得再次備案。規范備案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延伸閱讀:
進一步開放建筑市場。《意見》指出,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廢除不利于全國建筑市場統一開放、妨礙企業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全面清理涉及工程建設企業的各類保證金、押金等,對于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各地不得設置任何排斥、限制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區的準入條件,不得強制外地企業參加培訓或在當地成立子公司等。各地要加強外地企業準入后的監督管理,建立跨省承攬業務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處理督辦、協調機制,嚴厲查處圍標串標、轉包、掛靠、違法分包等違法違規行為及質量安全事故,對于情節嚴重的,予以清出本地建筑市場,并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發布平臺曝光。
四、是關于工程招投標改革問題。
放開非國有資金投資項目必須招標的限制,賦予非國有投資業主自主招標決策權,允許其自主選擇是否進行招標發包、自主選擇是否進入有形市場交易。由項目業主對選擇的設計、施工等單位承擔相應的責任。
另一方面,強化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投標監管、加強對業主發包行為的監管。審查其是否將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核查業主是否依法履行建設程序以及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合同履約等行為。嚴格審查招標公告資質條件,嚴禁建設單位設置明顯高于招標項目實際需要和脫離市場實際的不合理條件,以及以各種形式排斥或限制潛在投標人投標的條款。探索評標方法的改革,采取評定分離,改變以往評標專家對評標定標起決定性作用,突出業主定標權。
延伸閱讀:
1、調整非國有資金投資項目發包方式,試行非國有資金投資項目建設單位自主決定是否進行招標發包,是否進入有形市場開展工程交易活動,并由建設單位對選擇的設計、施工等單位承擔相應的責任。
2、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將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承包單位,依法辦理施工許可、質量安全監督等手續,確保工程建設實施活動規范有序。
3、各地要重點加強國有資金投資項目招標投標監管,嚴格控制招標人設置明顯高于招標項目實際需要和脫離市場實際的不合理條件,嚴禁以各種形式排斥或限制潛在投標人投標。
4、加快推進電子招標投標,進一步完善專家評標制度,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健全中標候選人公示制度,促進招標投標活動公開透明。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標后評估。
5、勘察、設計、監理等工程服務的招標,不得以費用作為唯一的中標條件。
五、是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問題。
新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正在征求意見,即將完成修訂。
總目標是:簡政放權,逐步淡化行政審批。做好已有的企業資質標準修訂工作,將進一步下放資質審批權限、改進行政審批方式。在資質類別設置方面,對于市場能自主選擇的,取消資質類別設置,對業務范圍相近的資質進行合并,同時簡化考核內容,重企業、人員信用狀況、安全質量等指標。
一級建造師注冊和招標代理甲級資格認定的審批權將下放。建設工程企業的延續審查工作下放省級住建主管部門,下一步,將建立權責明晰的分級審查機制,將綜合指標和非注冊人員指標的審查委托省級建設主管部門實施。改進行政審批方式,優化審批流程,推行電子化申報和審批。
六、是關于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問題。
重點搞好頂層設計,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多元化建筑用工體系;健全勞務人員培訓與技能鑒定機制,建立統一的勞務人員信息管理系統。
七、是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問題。
通過采取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加強技術研發推廣與標準制訂、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研究配套的質量安全監管制度等措施,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
八、是關于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問題。
重點抓好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項目負責人對勘察設計、施工全過程質量負責制度,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時公開企業和人員的質量安全信息。
研究改革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式,采取隨機突擊檢查的方式;研究制訂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規定,確保工程在使用階段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