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綠色混凝土:低碳而不低調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4-2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萬科建筑研究中心
核心提示:提到低碳建筑,大伙兒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優良的保溫隔熱性能、太陽能發電等降低建筑能耗的技術。而混凝土作為建筑中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產和使用對環境產生的壓力往往容易忽略。

提到低碳建筑,大伙兒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優良的保溫隔熱性能、太陽能發電等降低建筑能耗的技術。而混凝土作為建筑中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產和使用對環境產生的壓力往往容易忽略。


傳統混凝土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水泥、骨料(砂,石子)和水。水泥工業是目前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之一,占到了全球人類活動帶來的碳排放的5%之巨。每生產一方混凝土大約會排放410千克二氧化碳,2014年中國人均CO2排放大約6噸。我國2010年的水泥產量已經超過了全球總產量的一半,產生的CO2更是占到全國工業生產碳排放的20%。而對河砂和石子的巨大需求帶來的超量采挖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造成洪水,水土流失,大量揚塵,破壞水源,河砂的需求缺口更是導致了濫用海砂的問題。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來源比例


混凝土在未來還將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如何消除它對環境的原罪呢?


還得靠技術的力量!


目前,混凝土工業中引入低碳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甚至可以解決目前某些復雜環境問題。


堿激發膠凝材料


堿激發膠凝材料是一類具有火山灰活性或潛在水硬性的材料,可以與堿性激活劑之間發生水化反應獲得強度。 常見的堿激發劑主要是堿性硅酸鹽溶液如水玻璃或氫氧化鈉或兩者的混合物等,其硬化產物為硅氧四面體和鋁氧四面體聚合的三圍網絡膠凝體系,與傳統水泥有本質區別,但其抗壓強度與傳統水泥類似,抗彎強度高30%,耐酸、堿、硫酸鹽以及氯離子侵蝕性均高于傳統水泥,同時水化熱更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所中就使用了該種材料的預制構件作為其樓板。


由于該種材料超過90%的成分由工業廢物制成(如礦渣,鋼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完全取代需要煅燒生產的傳統水泥,可以將混凝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0%-90%。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所


人工砂/再生骨料


隨著現有建筑的大量修補或拆除,產生了大量了建筑廢料難以處理,而采礦業中會每開采一噸礦會產生40%-60%的尾礦長期堆積如山,甚至發生潰壩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生態破壞。


人工砂/再生骨料技術可以將尾礦或碎石進行特殊處理后取代河砂,將廢混凝土、廢磚塊、廢砂漿進行破碎處理取代石子,再于水泥混合制成再生混凝土,用到新建筑的重建中。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大部分尾礦和建筑廢料的處理問題,同時減少了開采運輸天然砂石的使用。


在德國,再生混凝土主要用于公路工程,如德國lowerSaxong的一條雙層公路采用了再生骨料混凝土。




▲建筑廢料處理再生骨料制造路面


CO2固結養護


CO2固結養護是將工業廢氣如水泥生產中排放的CO2利用特殊方法,注入新拌混凝土中,與水泥漿體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CO2永久固結在混凝土中的一種技術。


眾所周知,CO2與硬化混凝土會發生碳化反應,造成混凝土對鋼筋保護能力下降耐久性降低。而CO2固結養護技術是在拌合混凝土階段將CO2導入,產生適量致密碳酸鈣晶體,硬化混凝土的PH值非但不會降低,強度甚至會比同配比的傳統混凝土高10%以上,并由于材料致密度增加,耐久性也有顯著提高。


采用這種技術制造的混凝土墻體,每平米可以吸收固化40kg二氧化碳,并且由于強度和耐久性的提升,可以直接以及間接節約水泥的用量。




▲CO2固結養護


微生物礦化固結


在自然環境下,有的生物可以利用環境中的鈣離子產生多種礦物結晶如碳酸鈣,貝類即是典型的代表。微生物固結技術利用了一類特定的微生物(主要為巴氏芽孢桿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在人工環境下快速得產生微生物成因碳酸鈣,可以將松散的泥砂固結產生一定的強度。



▲微生物礦化過程


該技術更為神奇的在于可以將泥砂中存在游離重金屬離子一并礦化固結,在制造綠色建筑材料的同時解決了淤泥、尾礦等令人頭疼的污染物,在整個過程中幾乎不產生額外的碳排放。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