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刻不容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1-2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人民政協報
核心提示: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被列為國家發展的重大課題。

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被列為國家發展的重大課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建設中心任務向城市轉移和農村土地政策轉變,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影響了農村生產、農民生活。主要有三個問題:


一是河道淤積妨礙通航。三十多年來,化肥大量使用,農村河道淤泥多年得不到清理,一些河道淤泥達到了一米厚度,不斷涌出沼氣之類的水泡,污濁不堪。加上水體的富營養化,不少農村地區河道中“水花生”之類的雜草占據了一半水面,阻滯了河水流動,降低了水體自凈能力,也妨礙了水上通航。


二是水體污染十分嚴重。由于多數農村地區沒有垃圾集中處理系統,生產生活的垃圾基本是扔進河道。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對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十分嚴重,而農村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用水又多來自地表水,不少農村地區癌病多發,與水質惡化關系極大,農村水體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三是灌溉設施基本荒廢。計劃經濟年代,農村地區興建了大量的灌溉總站和水渠,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灌溉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村土地政策轉變以后,灌溉總站系統基本報廢,灌溉水渠大多荒廢,農業灌溉主要利用土渠分散灌溉,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水資源的利用率低。不少地區的水資源利用率甚至只有10%左右,造成了水資源和能源的雙重浪費。


大力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中國夢”、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通過政府投資興建水利設施的方式,可以減少直接形式的農產品價格補貼,將價格補貼資金轉變為投資資金,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補貼資金使用率。同時,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能有效改善投資結構,既可吸收建材行業過剩產能,又可創造良好的農業投資環境,吸引長期資本進入農業領域,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由于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性、政策性強,牽涉多方利益,復雜程度高,需要科學統籌規劃。為此,建議:


一是在組織管理上,在中央層面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委托社會機構對農村水利狀況進行摸底和評估,分析預測需要投入的資金和投入產出效益,拿出可行性報告,制訂針對性實施方案。


二是在推進機制上,先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試點,形成示范樣板后再推廣。


三是在資金安排上,實行共同承擔建設支出的原則。中央財政發行長期國債如30年期或50年期國債,加上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提出的“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實行全國統籌。地方以省級政府和地級市政府財政發行地方專項債券,縣級政府從本地財政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于本地項目建設;中央資金依據項目完工驗收結果,按比例向地方實行轉移支付。


四是在支出管理上,以省級政府為單位,對材料采購和工程建設進行招標,縣級政府為工程組織實施的責任主體和支出主體,并實行跨地區社會審計,對審計單位進行有效的獎懲調控,并依據相關法規對虛報和浪費情況進行追討和懲戒,從嚴陽光控制工程支出。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