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棚改2.5萬億配套資金從何而來:地方政府既喜且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9-2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財政部日前發布的消息顯示,截至6月底,中央財政已下達2014年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共2198.20億元。其中,用于棚戶區改造支出419.61億元,同比增長148.1%。

一場棚改熱潮正在席卷全國。


財政部日前發布的消息顯示,截至6月底,中央財政已下達2014年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共2198.20億元。其中,用于棚戶區改造支出419.61億元,同比增長148.1%。


猛增的數字背后,是2017年完成1000萬戶的棚改目標,需要大約2.5萬億的資金支持,而在棚改大賬本中,除了國開行每年不低于1000億元貸款和中央財政補貼外,3倍于中央補貼的地方配套資金從何而來?


更何況,地方棚改積極性顯著提高,棚改目標也紛紛擴容,僅2014年的改造計劃,全國各地上報數量就為425萬套,是中央計劃的2.7倍,債務累累的地方政府壓力倍增。


國開行“輸血”


當被問到“還房和補償款能否及時到位”時,8月29日,四川省內江市棚改辦相關負責人非常有信心地回答:與以往棚改資金籌集渠道不同,此次棚改資金是由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為國家專項資金,開設了專門賬戶,全程由審計部門監督審計,就為了專款專用,讓棚改大大提速。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內江的還房建設資金、房屋補償資金已經到位。一旦“模擬征收”協議簽訂率達到標準,政府作出征收決定后,就可以正式啟動棚改,居民很快就可以領到補償款,還房建設前期工作也將有序進行。


這并非個案。今年以來,國開行便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與各地簽約,助力棚改。目前國開行已先后與四川、陜西、湖南、遼寧、廣西、河南和貴州等省區達成支持棚改項目的貸款協議或意向。據官方統計數據,僅一季度,國開行新增承諾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就達到1401億元,為去年同期的10.2倍。


“棚改需要成本相對較低、較穩定的融資來源,作為推動國家整體開發建設戰略的銀行,國開行具備這樣的優勢為其提供資金保障。”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單菁菁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稱。


事實上,早在4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便研究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在今年二季度,國務院又批復央行[微博]1萬億元再貸款,用來支持國開行的住宅金融事業部,解決棚改資金來源問題。


而在8月初國辦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中,國開行更是被委以重任。通知要求,國開行成立住宅金融事業部,重點支持棚戶區改造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


北京社會科學院城市研究所副研究員譚日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單獨成立一個這樣的金融事業部,能夠直接對棚改進行支持,也可以減少一些審批程序,省去一些中間的環節,縮短貸款審批的時間,推進棚改的進程。


配套資金缺口大


棚改所需的1萬億資金已進入國開行的賬戶,而地方政府將需要付出3倍的配套資金,這讓多地政府感到了壓力。


國務院在去年7月發布的《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明確要求,2013-2017年完成各類棚戶區改造1000萬戶。專家根據改造安置房、建安成本等估算,按一戶平均25萬元計,建設資金可能高達2.5萬億元。


“即便按照新一輪補貼,也很難將房子蓋起來。”國開行評審三局局長孟亞平向媒體介紹說,專家估算的棚改2.5萬億元未來需求,僅是針對房屋建設成本而言,并不包括前期的土地整理和后續的基礎設施配套。


他認為,基礎設施配套占總投資規模的20%較為合理,目前,僅就2.5萬億的房屋建設成本中需要自籌的資本金,多地政府都難以籌到。


記者從住建部獲悉,2014年全國計劃新開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480萬套。截至7月底,已開工590萬套,基本建成34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84%和70%,完成投資8500億元。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房地產研究室副主任劉衛民注意到,雖然總體上棚改工程在“新開工”與“基本建成”這兩個主要指標上都已過半,但從具體結構來看,部分地區的工礦、林區、墾區等棚改建設進度都相對滯后。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5月,林區棚戶區開工率不足20%,國有工礦、墾區棚戶區改造開工率也僅有30%。


新一輪棚改中,因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的城中村也被包括進來,因此體量和資金上影響巨大。據安徽省住建廳統計,此前全省棚戶區數量為80萬戶,加大棚改力度并把城中村包括進來后,該數據更新為150萬戶。


據媒體報道,2013年下半年以來,地方棚改積極性顯著提高,棚改目標也紛紛“擴容”,部分地級市擴容至原統計數量的2-3倍,最高達3.8倍。僅2014年的改造計劃,全國各地上報數量就為425萬套,是中央計劃的2.7倍。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告訴記者,“增量”主要來自于國有工礦、國有林區(林場)、國有墾區(農場)的棚戶區改造。


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棚改的力度明顯大于以往。2013年改造各類棚戶區320萬戶以上,2014年計劃改造470萬戶以上。但問題在于,目前仍有部分群眾居住在棚戶區中,與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由于資金缺口,配套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棚戶區改造中仍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項目前期工作慢等問題。”上述專家稱。


多渠道馳援棚改


隨著棚改的進一步推進,“資金配套”的重要性越發顯著,而如何保障配套資金的及時到位成為棚改的重點。


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主任倪鵬飛認為,相當一部分資金缺口是需要通過商業性負債來填補的。


國辦日前發文稱,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積極支持符合信貸條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債貸組合”有助于解決棚改資金缺口。國家發改委日前下發的《關于創新債券融資方式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特別提到了要再次力推棚改債貸組合。


據了解,與開發性金融政策相銜接,擴大“債貸組合”用于棚改范圍,適當放寬企業債券發行條件,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發債用于棚戶區改造。


此外,財政部下發的《關于棚戶區改造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對安置房建設用地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安置房經營管理單位和開發商免征相關印花稅,對轉讓舊房作為安置房且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稅。并且,對經營管理單位回購安置房繼續作為安置房房源的,免征契稅。


財政部還將棚改支出的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從國有企業適用擴大到所有企業,包括民資在內的社會資本的引入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鼓勵吸引社會資本是未來棚改資金來源的重要方面。”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微博]表示。


在易鵬看來,社會資金規模龐大,通過對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的良好引導,帶動其進入棚改領域,實現資金的良性循環。這既有利于緩解中央的財政壓力,也可降低地方債務風險。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