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水泥價格延續去年年末高位,同時煤炭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水泥產業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342億元,同比增長53%。上市公司是產業標桿,各項指標明顯優于產業平均水平,2014年上半年業績表現明顯引領產業:
從比重看,統計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為1556億元,占全國銷售收入33%,利潤總額194億元,占全國利潤總額57%。
從增速看,統計上市公司水泥、熟料的合計銷量為5.1億噸,同比增長8.7%,高于全國上半年水泥產量增速3.6%約5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4%,高于全國6.4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0%,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
從盈利能力看,統計上市公司利潤率為12.7%,高于去年同期5.2個百分點,高于行業利潤率水平5.2個百分點;毛利率為28.5%,高于去年同期4.8個百分點,高于行業利潤率水平12個百分點。
但區域間存在差異,企業業績表現不一主要受價格影響:
——華南量價齊升,區域內涉足企業成為今年最大贏家;
——華東需求增速下滑,企業控制銷量,但價格同比上漲的基礎上,利潤呈大幅增長;
——西南是今年唯一一個維持住去年年底高位的地區,推動企業業績;
——華中,湖北企業受湖北價格拉動業績增長,河南、湖南價格低位運行,企業業績增速相對平緩。
——東北在高位上有所回調,但煤炭價格下行、企業管理提升,利潤水平基本持穩。
——華北、西北受需求增速下滑影響,上市企業積極應對,逆勢增加銷量,占有市場份額,并控制成本。
銷售量:合計5.1億噸,同比增長8.7%
在半年報中有披露銷量的19家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水泥、熟料的合計銷量為5.1億噸,同比增長8.7%,高于全國上半年水泥產量增速3.6%約5個百分點。
從企業規??矗轰N量“億噸級”第一梯隊仍由中建材、海螺兩個全國性企業集團組成,其中中建材以1.33億噸居于榜首,海螺為1.14億噸;第二梯隊(2000~4000萬噸)為冀東、中材、華潤、山水、華新,基本上均為大范圍跨多省份布局企業;第三梯隊(1000~2000萬噸)為專注區域企業,為天瑞、金隅、亞泥、江西;第四梯隊(300~1000萬噸)為小區域企業,西北占到3個(祁連山、西部水泥、寧夏建材);最后一梯隊(300萬噸以下)分布在華東地區的單點企業。
增速上,祁連山26.1%、福泥25%、冀東20%高居榜首,冀東銷量、增速均保持在第三位,在基數上實現快速增長,凸顯應對市場的策略轉變;保持近10%以上增速的另有:天瑞、亞泥、金隅、寧夏建材、海螺。
銷售收入:占全國1/3,同比增長14%
在半年報中有披露銷量的26家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水泥、熟料銷售收入為1,556億元,占全國銷售收入1/3;同比增長13.4%,高于全國6.4個百分點(全國水泥產業上半年銷售收入4,587億元,同比約增長7%)。其中中國建材以377億元居首位,海螺288億元;華潤、中材分別以122億元、108億元居第三、四位。
銷售收入與銷售量排名差異的原因是,水泥是區域性產品,不同上市公司所涉及的區域不同,在今年上半年價格走勢不同。從噸水泥熟料平均價格看:
主市場在華南的華潤、塔牌,受今年華南價格高企影響,噸水泥熟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了50元/噸以上。預計臺泥的噸水泥熟料價格增量也應在此區間。
主市場在華東的江西、巢東、東吳、海螺、中建材、亞泥,噸水泥熟料價格增量在20~32元/噸,使水泥銷售收入提升比例均在兩位數以上。
西北的寧夏建材、祁連山受產能沖擊,價格小幅下滑;而華北的金隅、冀東受區域內需求壓制,價格下滑幅度較大,約為20元/噸。
利潤總額:占水泥產業57% ,同比增長70% ,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
計入統計的25家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利潤總額合計194億元,占全國利潤總額57%;同比增長70%,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14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342億元,同比增長53%)。
海螺以78.5億元利潤總額高居榜首,貢獻了全產業超1/5的利潤;中建材、華潤分別以29億元、22億元居于二、三位;中材、臺泥利潤總額也均在10億元以上;東吳、青松建化、冀東出現虧損。
從增速看,海螺、華潤、臺泥在較高利潤總額基數上再次呈高速增長(均在90%以上)。塔牌、祁連山、上峰、巢東、福泥業績也有明顯增長,由于利潤總額基數小,呈雙倍甚至翻番增長。
盈利能力:利潤率高于行業5.2個百分點 毛利率高于行業4.8個百分點
計入統計的24家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利潤率為12.7%,高于去年同期5.2個百分點,高于行業利潤率水平5.2個百分點(全國上半年利潤率為7.5%),共有16家水泥上市公司利潤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計入統計的24家上市公司,2014年上半年毛利率為28.5%,高于去年同期4.8個百分點,高于行業利潤率水平12個百分點(全國上半年利潤率為16.5%)。除青松建化、東吳水泥,其余企業的毛利率水平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高盈利能力企業的是:海螺、塔牌、亞泰、巢東、臺泥、上峰、華潤、江西,利潤率基本在15%以上(亞泰未計算)、毛利率在30%以上(江西水泥26.3%)。
利潤率與毛利率排名的差別在于企業對三項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營業稅金的控制,利潤率比毛利率排名靠前,說明企業對三項費用等控制能力較強,比如亞泥、江西水泥、中材、西部;利潤率比毛利率排名靠后,說明企業三項費用壓力較大,比如中建材、寧夏建材。
區域分化 :
華東區域:控制銷量 價格提升 業績顯著增長
華東是我國經濟最早啟動、也是經濟最發達地區,布有9家水泥上市公司(海螺、中建材以華東為主戰場,在全國其他地區分布布局,山水涉足華北、東北區域)。
長三角:2014年上半年受需求增速下降影響,區域內水泥上市的銷量增速放緩:海螺在全國的銷量同比增9.9%,但在東部銷量增速僅為3.94%,低于去年同期增速11個百分點;中建材在全國銷量同比增7.9%,其中南方水泥的水泥銷量同比增0.83%。此外,江西、東吳、聯合的銷量均為3%以下的低速增長。但今年上半年區域內水泥均價高于去年同期,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價格提升20~50元/噸不等,從而拉升企業利潤水平均呈現高速增長。海螺水泥是業內風向標,各盈利指標均居于前列,上峰、巢東單點,設備精良、運輸便利、運作靈活,盈利能力強大,在華東地區僅次于海螺水泥,這三家毛利率均為30%以上,凈利率15%以上,其中海螺以毛利率35.8%、凈利率21.3%居首。
山東:山東市場在中聯、山水兩大勢力維護下,市場價格相對平穩,山水上半年銷量略增,但利潤水平卻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度下滑。公司指出山西及中國東北地區的水泥價格疲弱,是導致盈利下跌的主要原因,來自這兩個地區的收入占集團收入約三分之一。但分析師認為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應是其固定成本處于高水平(特別是融資成本)。
福建:福建水泥銷量大幅增長25%,主要受省內基建和房地產拉動,水泥需求增長較其他省樂觀。同時噸水泥價格較去年同期提升了近10元/噸,量價齊升,福建水泥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0.2億元,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0%,利率、凈利率較去年提升10多個百分點。
華南區域:量價齊升催化業績“大飆升”
華南,是近幾年水泥市場表現最好的區域之一,在區域需求仍然有較大力度的支撐下,2014年年初承接上年價格高位,此后盡管也往下調整,但仍保持在前兩年價位之上,市場表現領先于全國。區域內上市公司噸水泥熟料平均價較去年同期提升了約50元/噸以上,華潤、臺泥、塔牌的利潤率、毛利率、凈利率排名均居于行業前幾位。
塔牌產能集中于粵東地區以及鄰近的福建龍巖交界處,上半年銷量8.3%,水泥產銷兩旺,量價齊升,使得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齊升,拉動其利潤總額、凈利潤呈270%的大幅增長,利潤率、毛利率、凈利潤率也大幅提升近10個百分點,直逼海螺,居行業第二位。
華潤、臺泥的 “高水準”業內有共識,在綜合成本方面與海螺不分伯仲,但與塔牌專注廣東市場不同,華潤、臺泥已走出華南,開始向全國性企業集團推進。華潤受累山西、內蒙古,臺泥受累遼寧,平攤了其整體的盈利水平,盈利能力增速較為平緩,但凈利潤仍均實現80%的增速。

華中區域:價格分化決定企業表現不一
華中涉及的湖北、湖南、河南區域分化較大:
華新上半年水泥及商品熟料銷量2,23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8%,僅略微高于全國水泥上半年增速3.6%,對總體業績增長的貢獻并不大,盈利能力提升空間更重要的是來自于今年華新區域內大部分地區水泥價格相較于去年同期的大幅攀升,其中營業收入占比達到51%的湖北省,上半年合計水泥均價較去年上半年提升近25元/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0%。同時2013年8月投產華新塔吉克斯坦3000 t/d項目在今年上半年貢獻了1.5億元凈利潤,占華新凈利中約24%,遠高于華新國內任何一家水泥企業。
河南今年水泥價格下行,競爭較為激烈,區域內水泥企業以走量為主,銷量有較大幅度提升,同時煤炭價格下行帶來的成本降低,緩解了區域壓力。

華北區域: 需求下行 企業增量、控成本
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新常態”,今年開始各個區域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僅要面對產能過剩,而需求的放緩甚至下行。從近十年的全國水泥發展軌跡看,產量增速呈不規則的正弦曲線,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現,如今已接近波谷,產量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之勢不可逆轉,這種調整在華北表現得尤為明顯。
以京津冀為主市場的冀東、金隅率先體會了市場需求考驗,上半年噸水泥熟料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元/噸,為應對市場,冀東、金隅一方面增加銷量,冀東上半年銷量增長20%、金隅增長12%,同時一方面降低成本。金隅水泥上半年水泥業務利潤率同比基本持平去年同期,而冀東受陜西、山西等其他區域拖累,仍虧損3.3億元。
這種應對市場的運作,無疑是成功的,加速了區域企業分化、產業結構調整。據了解已有眾多企業向兩大集團拋出“橄欖枝”,但在市場下行中,必然是擠壓、并購并舉,在市場上升期盲目進入的企業并非都能找到棲身之地,部分必將面臨出局。

西北區域:市場急劇回落 考驗企業盈利
西北,是4萬億投資中最大的收益者,但在這種政策性的拉動下,迅猛高企之后的迅速回落也來的更為直接:近兩年西北水泥產量增速加速下滑,今年1~7月相較去年同期下滑9個百分點。
西部水泥位于陜西,然而今年為應對2014年5月份生態兩條7200 t/d生產線投產, 海螺于4月份開始價格急掉近80元/噸,致使目前生態投產兩條線,但僅有一條線非滿負荷運轉,這與2011年~2012年為收購眾喜進行的經典價格策略如出一轍。如此急速的價格下調,使西部水泥上半年業績承壓,銷量、利潤總額、凈利潤同比基本持平,但利潤率、凈利率降低。
在產能快速爆發的背景中,寧夏建材和祁連山仍實現業績改善,與華北企業應對市場策略基本一致,一方面增加銷量,寧夏建材同比增長10%,祁連山增長26%,另一方面,增強管理,成本下降;
新疆今年產量增速從去年近40%增速掉入負增長,水泥售價下降,量價齊跌,致使區域內青松建化、天山由盈轉虧。


西南區域:整合力量顯現 企業盈利提升
隨著西南水泥等大企業集團進入,市場的整合力量開始顯現,西南水泥價格壓抑了3年,今年上半年延續去年年底高位,并基本穩住,成為全國幾大區中唯一一個穩住去年年末價格的區域。從水泥地理跟蹤,今年上半年西南價格高于去年同期約40元/噸,使區域內企業利潤水平提升。四川雙馬凈利潤0.9億元,同比增長了65%。
東北區域:成本控制抵消價格下行 盈利持平
東北水泥,市場相對獨立、集中度高,企業掌控能力強,連續幾年成為全國水泥的高價區。今年上半年受遼寧產能沖擊,東北市場有所變數,自5月份開始價格下調,但相較其他區域仍處于較高水平,亞泰水泥在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6%,但受煤炭價格、內部管理提升,銷售成本下降也在13%;毛利率34.9%,與去年同期持平,居行業第三位。
選取樣本說明:
1)本分析報告選取了香港以及深市、滬市上證,以水泥為主營業務的26家水泥上市公司為樣本:中建材、海螺、冀東、中材、華潤、臺泥、山水、華新、亞泰、天瑞、金隅、亞泥、同力、江西、四川雙馬、祁連山、西部、青松建化、天山、寧夏建材、塔牌、福泥、上峰、巢東、聯合、東吳。
2)以下4家公司不計入此次分析報告:秦嶺水泥已轉型資源回收產業;獅頭由于搬遷今年上半年未正常生產水泥;葛洲壩、西水股份的集團業務中水泥僅占極少數部分,且半年報中未公布水泥分業務數據。
3)由于港股、A股各家數據披露的指標不盡統一,在各種指標分析中以已有披露數據的為準。
4)中建材、中材、金隅、亞泰為含水泥業務及其他業務的股份集團,本報告中均已剔除其他業務,僅為水泥業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