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工信部再下關停落后產能名單 淘汰手段更精細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8-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鄭立新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將淘汰煉鐵6900萬噸、煉鋼7500萬噸、水泥5.6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務。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鄭立新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將淘汰煉鐵6900萬噸、煉鋼7500萬噸、水泥5.6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務。


隨著今年春節后一聲爆破巨響,河北石家莊平山縣一座投資2400萬修建的水泥廠房、生產線、烘干線等生產設備在十幾秒被全部炸掉了,看到親手建起的廠房在眼前瞬間消失,河北恒達鑫公司總經理仇現住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出現在工業大省河北的場面,只是全國化解產能過剩的一個縮影。近年以來,工信部兩度加碼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鄭立新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將淘汰煉鐵6900萬噸、煉鋼7500萬噸、水泥5.6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原定的“十二五”淘汰任務。


加碼


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里,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再一次加碼。


7月25日,工信部公布了今年首批煉鐵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通過核算公布的企業淘汰產能數額發現,在今年首批鋼鐵業淘汰產能量上,煉鐵淘汰量達2540.6萬噸,比工信部制定的年度任務多淘汰600多萬噸;而煉鋼產能淘汰2145.5萬噸,完成全年淘汰目標的74.8%。


事實上,在今年5月,工信部就曾向各地下達過2014年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任務,其中,煉鐵1900萬噸、煉鋼2870萬噸。這與《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相比,鋼鐵行業淘汰任務超170萬噸。


“從名單上看,不僅包括400立方米以下屬于落后產能的高爐,還包括一部分400立方米以上的,可見主管部門化解過剩產能的力度。”7月31日,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此外,在淘汰的范圍上也比以前加大,涉及到大型國企的落后生產線。王國清說,一些大型鋼企進入了“大名單”,這在以前是很少見到的。


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首批鋼鐵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名單中,共有5家上市公司6條生產線上榜,河北鋼鐵集團、馬鋼、新興鑄管、寶鋼集團、新疆八一鋼鐵、沙鋼均在其列。


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也不小,工信部下達的任務是5050萬噸,這比年初確定的目標增加了850萬噸,在剛剛公布的首批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中,水泥行業的企業數量是最多的,達到了381家。


7月31日,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齊欣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一些產能過剩嚴重地區,甚至采取了減量置換,而非等量置換的方式,通過更嚴厲的措施淘汰落后產能、化解產能過剩。


據悉,第一批產能淘汰名單共涉及15個行業、1181家企業。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被列入公告名單內的企業落后產能將要在2014年9月底前關停,另外沒有列入名單但仍存在問題的企業確保在2014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并且不得向其它地區轉移。


原因


之所以一再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部分行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


“這15個行業過剩得太多了。”7月31日,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前,傳統制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產能利用率均在75%以下,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


2009年9月,國務院出臺38號文,開啟了新一輪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宏觀調控,但此后經過若干年的調控,這些產能過剩行業卻始終走不出越淘汰越過剩的“怪圈”。


一邊在大量淘汰落后產能,另一邊在瘋狂上馬新項目,結果新增產能比淘汰掉的產能高出數倍之多。如此荒謬的場景居然一再上演,致使淘汰落后產能的行動成為無用功。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1-2012年全國新投產煉鋼產能約1.25億噸。而同期淘汰煉鋼產能約3700萬噸,新增產能近9000萬噸。而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局面愈演愈烈,直至陷入全行業性的虧損泥沼。


“特別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當介入,使產能過剩已經超出了市場競爭的正常范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說。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近年來,這些行業產能盲目擴張勢頭強勁,新增產能速度遠大于淘汰產能速度,直接加劇了產能過剩矛盾。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僅會加劇市場的惡性競爭,造成行業的虧損面擴大,影響產業健康發展,還會引發企業職工失業、金融機構的一些不良資產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張漢亞認為,環保要求越來越嚴,節能減排壓力越來越大,社會各方面的壓力都在要求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產能過剩的力度加碼。


路徑


今年以來,多部委為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共同制定并頒布了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同時,國務院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


作為看不見的手,市場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工信部產業司司長馮飛表示,因為不是政府可以做主的,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意愿,但是真正的兼并重組的主體不是政府在那“拉郎配”,最終還是由市場來決定。


與此同時,一方面政策調控也在化解產能過剩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信部等相關部門也在主動作為,加大淘汰落后和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的工作力度。


“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建設,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上述工信部負責人稱。


王國清注意到,政府正在用更精細和綜合化的手段化解產能,從而來避免粗放淘汰的方式,而過去的淘汰方式經常會導致很多企業擴建高爐,最后產能被異形擴大,這也是越淘汰越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了解,階梯電價政策已在電解鋁和水泥行業普遍采用。從階梯電價的規則可以看出,階梯電價是以鼓勵行業技術創新,降低能耗為目的的,并且有意識地針對落后產能,使產能結構得到調整。


政府也在用有效的手段,而這種有效的手段正是基于標準和基于產業政策來引導化解產能過剩工作。


“應該給淘汰落后產能達標的地方和企業給予補貼和獎勵,同時,對于那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政府還應該加強監管,比如鋼鐵行業,現在煉鋼產能依然需要國家層面核準,并沒有放松。”張漢亞稱。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