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些建筑業領軍企業加快向技術、知識和管理密集型企業轉變,傳統的建筑施工作業方式正逐漸被一些高新技術顛覆,上海建工在承建一些高難工程施工中已經用上了機器人。
焊接機器人三次“登臨”上海中心工程
據介紹,上海建工現已在多項工程的高難施工中應用機器人系列。
在上海中心大廈工程建設中,上海建工機施集團的工程技術人員自行研發的超高層建筑鋼結構全位置焊接機器人,在大廈300米高空的五區桁架東側完成了一條長1.2米、厚70毫米焊縫的焊接任務,焊接精度之高,連最高級的焊工也望塵莫及。該焊接機器人成套裝備具有焊槍姿態在線可調、焊接參數存儲記憶、焊接軌跡在線示教和焊接電源聯動控制功能,解決厚板、長焊縫、多種焊接位置的自動化焊接難題,滿足超高層鋼結構現場安裝焊接作業需求。
最近,又在上海中心大廈126層塔冠阻尼器質量箱體蓋板上,兩臺焊接機器人同時工作,成功對兩條3米長、80毫米超厚的焊縫進行了高精度焊接。此次機器人群組焊接是上海建工機施集團的科研項目“大型鋼結構焊接機器人(組)裝備及工藝研究”首次應用于施工現場,也是焊接機器人第三次進入上海中心大廈工作。前兩次是“單兵作戰”,此次為兩臺機器人“協同作戰”。至此,焊接機器人已在上海中心大廈完成了桁架層厚板豎向焊縫、雙曲面焊縫和厚板水平焊縫的焊接操作。焊接機器人成套裝備具有焊槍姿態在線可調、焊接參數存儲記憶、焊縫軌跡在線示教和焊接電源聯動控制功能,現場裝配快捷、焊縫定位精確,可高效、智能化焊接成套裝備,解決厚板、長焊縫、多種焊接位置的自動化焊接問題,滿足超高層鋼結構現場安裝焊接作業需求。
從世博陽光谷“走出”的建筑機器人
早在4年前,上海建工旗下的基礎集團在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南浦站-耀華站區間中間風井工程施工中,已采用了自主研制的無人化可遙控氣壓沉箱施工設備等高新集成技術。建工機施集團參與承擔國家863重點科研開發項目——“多桿匯交瓣式網殼節點加工機器人成套裝備與示范工程”的建筑機器人研制工作。
穿越世博軸,徜徉陽光谷,游客們會看到六大主體鋼結構如傘似花婀娜開合。但大多數游客并不知道陽光谷網狀節點正是由上海建工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加工而成的杰作。世博軸六座巨型漏斗狀陽光谷懸挑跨度大,不規則的單層網殼結構頂部直徑最大達90米。大鋼網上的交織點是鋼節點,每個鋼節點都向不同方向延伸出6根鋼條,拼接成一個個大小各異的三角形曲面,最終編織成“網袋”。節點總數超過1萬個,每一節點都帶著各自的扭轉角,規格有五六千種,加工制造要求為人力所難及。 上海建工機施集團通過與多家單位跨地域產學研合作,設計三維數據模型,編制計算機程序,將鋼節點的各項參數傳輸給加工機器人,由機械臂一絲不茍地精雕細琢,制造出了誤差不到半毫米的鋼構模具,鑄就了變化多樣的鋼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