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3600萬套保障房已實際執行82%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2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黑云壓城城欲摧,當商品住宅庫存創出歷史新高之時,別忘了還有3600萬套保障房供給。

黑云壓城城欲摧,當商品住宅庫存創出歷史新高之時,別忘了還有3600萬套保障房供給。


7月上旬,住建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今年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已開工530萬套,基本建成28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76%和58%,完成投資7200億元。


很多人認為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不可能完成,但從過去數年公布的數據看,保障房的建設實際進展正常,快于計劃。據第一財經日報《財商》統計,2011年規劃的3600萬套保障房工程正處在接近完成任務的狀態。


2009年~2014年上半年已至少執行3878萬套


2010年可以稱為中國的保障房元年,當年住房政策大轉向,之前一直停滯的住房保障開始有了較為完善的體系、規劃。而在此前的十幾年中,住房保障經歷著制度萌芽、逐步弱化、回補功課漫長的過程。


2011年2月27日,時任總理溫家寶表示,計劃在其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萬套,以公租房和廉租房為主,再加上棚戶區改造,不要走偏方向。


很多人認為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不可能完成。那么,時至今日,已經建了多少套保障房呢?第一財經日報《財商》(微信:caishang02)用數據說話。


保障房建設的進展數據并不系統,筆者查閱的幾個數據庫中相關數據都有缺失。結合新聞搜索,綜合而成相對全面的保障房建設進展數據。


有數據密集恐懼癥的,請忽略以下幾段,直接看表。


2010年之前,保障房建設都是小打小鬧,實際進展很慢。有數據可查的是2009年,當年計劃建設保障房387萬套,實際執行333萬套。


2010年4月新“國十條”出臺以來,保障房建設一直是政策重心所在。2010年也因此成為保障房元年。2010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590萬套,基本建成330萬套。


2011年,保障房建設加碼,國務院給各地制定任務,當年計劃開工1000萬套,實際開工1043萬套,基本建成432萬套。


2012年進程也比較迅速,未見全年數據,只有截至當年10月的數據。2012年11月8日,住建部網站公布的建設進度——當年1~10月份,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722萬套,基本建成505萬套,這意味著2012年度的保障房新開工和基本建成量已經提前達標。


2013年,時任總理溫家寶提出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萬套、新開工630萬套的任務。而從2014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得知,2013年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萬套,基本建成540萬套。意味著超額完成任務。


而2014年的目標,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兩會”上提出,年內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保障房48O萬套。而住建部最新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已開工530萬套,基本建成280萬套。


綜合上述數據,2009年~2014年上半年已至少執行保障房建設3878萬套(2012年數據截至當年10月)。


3600萬套保障房已實際執行82%


對于保障房的開工和完工數據,由于缺乏完整的進展數據,有很多人懷疑。至于3600萬套保障房計劃,更是很多人質疑。


近期,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中國真有五千萬套城鎮空置房嗎?》一文中認為:“實際上,根據實際情況,政府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這個3600萬的指標。按照去年和今年的實際完工目標,‘十二五’規劃中的保障房完工指標應該大幅低于‘十一五’規劃中的3600萬套。”


實際上,該文在此部分敘述中存在一些瑕疵甚至錯誤,一是“十二五規劃”的時間段為2011~2015年。


二是計算錯誤,“‘十二五’的前四年共完成2057萬套,顯然2015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不可能完成剩下的1543萬套”,而實際上,從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已經至少完成2955萬套(2012年數據截至當年10月底)。


而從3600萬套計劃來看,2011年~2014年已經計劃安排了3030萬套,即已安排了84%,因而2015年只要制定570萬套計劃即可。而從實際執行來看,從2011年~2014年上半年,已經至少執行了82%。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當年基本建成”數據沒有更新,保障房建設有沒有爛尾樓存在就不得而知了。


但陸挺一文指出的一些問題也確有可能存在,如地方政府虛報保障房數據,將一些經濟適用房和拆遷房作為保障房工程匯報成績,或將開發區和工業區內宿舍統計為保障房。


另外,不少地方只顧著完成數量指標,規劃的科學性不夠,配套設施也不完善,導致諸如杭州、南京等不少地方的保障房入住率很低,形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回購商品房表面看起來很好


回到中國住房供給上,筆者前期系列文章已說明,商品住宅供應已經明顯過剩,雖然保障房的目標客戶群和計劃分配機制,幾乎不能市場化入市,但對住房的替代效應還是存在的,至少緩解了一部分人的購房需求,甚至替代了一部分購房需求。


假設2012年開工的保障房2014年投放使用,那么未來三四年中將累計有2500多萬套保障房投入,如按一戶三口之家計算,可以滿足7500多萬人的居住需求。


近期,住建部提出千方百計去商品房庫存,最新有消息稱棚改將回購商品房用于安置房,表面上看是一石二鳥之計,既能減商品房庫存,又完成保障房任務。


但從保障房剩余的任務量看,充其量也只是緩解商品房庫存,對房市并無回天之力。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