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集約集成、綠色低碳、產業高效的新型建筑方式,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對推動海南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筑工業化,通俗地講,就是采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建造房屋,包括樓梯、墻板、陽臺、浴室等建筑部品構件均在工廠流水生產線上大規模生產,并在施工現場將這些建筑部品像“搭積木”一樣拼裝組建成整體住宅。建筑工業化是一種集約集成、綠色低碳、產業高效的新型建筑方式,相比傳統建筑作業,可節能70%、節水80%、節材20%、節地20%,生產施工過程綠色環保無污染,能有效解決防水抗滲、隔音抗震等,具有質量可控、成本可控、進度可控等多項優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潛力巨大,已成為現代建筑業發展一大趨勢。目前建筑工業化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得到廣泛應用。日本、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住房建筑工業化率都在70%以上,瑞士80%的住宅以工業化部件為基礎,美國住宅構件的標準化、商品化程度幾乎達100%。
今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明確提出,要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提高住宅工業化比例。目前,全國已有9個產業化試點城市、2個產業化基地園區和58個基地企業。許多省區市都在爭先搶占建筑工業化市場。如河北2000年就成立了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上海提出到2016年新出讓地塊裝配式建筑將占到50%以上。在城鎮化、全球化、工業化的持續推動下,建筑工業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
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建筑工業化應用在海南還是空白。推進建筑工業化,對推動海南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意義重大。
有利于加快建筑業、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建筑工業化屬于新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完全符合海南綠色發展要求。一方面,能不斷提高住宅建造的集成化、裝配化水平,促進建設領域技術進步,推動建筑業向品牌化、標準化、工廠化邁進,從而可以帶動整個建筑業及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通過一體化裝修,發展成品住宅,可以有效帶動海南房地產業的優化升級。在今年年初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羅保銘書記明確指出,要提高經營性地產比重,以成品住宅為主。而住宅內裝設計的標準化正是實現建筑工業化的重要一環。國內外實踐充分證明,建筑工業化是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能有力拉動經濟增長。建筑業是海南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產業。2013年海南省建筑業增加值320.18億元,占第二產業的36%,發展基礎較好。按國內其他城市在建筑工業化初期的發展模式估算,海南省2013年全省房地產新開工面積1735.42萬平方米,建成各類保障房5.32萬套,推進建筑工業化相關產業發展,可形成將近200億元產值。建筑工業化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可帶動建材、冶金、新材料等30多個行業上萬種產品的產出。
有助于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和民生事業發展。當前,海南省正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不斷加速,城市形態不斷提升,量能體積不斷擴大,建筑工業化能夠有效地縮短城鎮建設周期,加快開發這些城市空間拓展的增量。另外,海南省近年來大力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保障性住房計劃開工3.5萬套,省政府在今年5月又出臺意見,計劃用4年時間推動16萬戶居民“出棚上樓”,這些都為建筑工業化提供了一定的施展空間。
符合節能降耗生態立省的要求。海南省節能降耗壓力較大,資源承載能力有限,建筑業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筑。據統計,海南建筑能耗占全省萬元GDP能耗的19%,節能形勢非常嚴峻。而建筑工業化減少現場作業,生產和施工流程干凈、整潔,有效減少了水泥能耗,是海南綠色發展、清潔生產的發展方向。同時,建筑工業化為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提供了用武之地,是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海南省發展建筑工業化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2013年以來,海建集團將建筑工業化作為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向現代建工產業進軍的戰略項目,專門成立海南省建筑產業化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推進建筑工業化工作。
面臨的三道坎
成本高。由于建筑工業化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入巨大,特別是當應用規模相對較小、工業化的規模優勢得不到釋放時,其單位建設成本就會較高,包括技術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比傳統產業更顯高昂,企業的積極性有限,成為建筑工業化初期推廣的一大瓶頸。
配套差。發展建筑工業化,關鍵還要解決好配套政策和標準標識體系建設。近年來,北京、上海、江蘇等近20個省市相繼出臺了建筑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和扶持政策。全國在省級層面成立住宅產業現代化專職管理機構的有十余個,為推動本地區住宅產業化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海南至今還沒有出臺任何相關配套政策,建筑工業化起步亟缺政府這把火。
認知低。目前,建筑工業化在海南認知度還比較低,沒有被廣泛接納,亟需加強市場的普及力度,引導消費者像購買家電一樣認可并選擇綠色建筑,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
加快發展的建議
鑒于建筑工業化對建筑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和迫切需求,建議從以下五方面研究推進。
高度重視,建立組織領導體系。建議海南省借鑒上海等地經驗,成立建筑工業化領導小組,由省領導牽頭,主抓發展規劃、企業培育、園區建設、示范項目建設、技術標準制定等工作;成立工作機構,并將建筑工業化工作列入日常工作,明確責任主體,形成各相關部門統籌推進的良好機制。
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扶持產業發展。法規政策是推進建筑工業化的基本保障。建議省政府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部署,積極參照有關省市建筑工業化發展經驗,盡快研究制定建筑工業化發展的產業規劃與扶持政策,并配套便捷有效的獎勵辦法,建立相關標準體系。具體來說,一是由國資委、住建廳牽頭,財政、科技、工信、質監等部門聯合,制定發展目標,明確具體要求;二是將建筑工業化企業認證為高科技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三是出臺方案,解決建筑工業化施工企業在各環節中存在的重復計稅問題;四是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參照國家技術標準,結合海南實際,組織編制海南省相關技術標準體系。
以保障性住房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培育建筑工業化示范項目。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公共項目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是建筑工業化的最佳試驗田和重要突破口。建議省政府在投資項目中,建立優先發展機制,在海南省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市政、軌道交通及配套基礎設施等工程中,優先采用現代建筑產業技術和產品;適當輔以技術研發專項資金支持和融資貸款優惠,鼓勵建工企業應用工業化建造方式;加大示范工程力度,制定長效化發展機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建筑工業化企業創造市場、樹立信心。
鼓勵省內建工企業尤其是國有大型建工企業投資發展建筑工業化項目,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參照國內城市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經驗,發展建筑工業化關鍵在于培育一批從事建筑工業化的骨干企業。建議將先期發展的建筑工業化項目納入海南省重點建設項目范圍,并進一步實施直接鼓勵辦法,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公眾認知度。在建筑工業化發展初期,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宣傳引導,在需求層面,鼓勵購房者購買工業化方式生產出來的高品質建筑。廣泛宣傳推進建筑工業化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提高公眾認識,增強建筑工業化的社會認同度,為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