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化解產能過剩 最終要靠市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近日,江西、甘肅、安徽等省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關于運用價格手段促進水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有關事項的通知,啟動價格杠桿,遏制落后產能。

近日,江西、甘肅、安徽等省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關于運用價格手段促進水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有關事項的通知,啟動價格杠桿,遏制落后產能。


要化解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最終要靠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發揮作用。


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眾人皆知。為了緩解產能過剩所造成的市場沖擊,不少地區采取拉閘限電、停窯限產等措施,雖然暫時控制了產能,抬高了水泥價格,但從長遠看,卻是治標不治本。2012年,盲目擴張和過度投資的水泥產業走向了全面產能過剩。


全面產能過剩之后,留給水泥行業的是如何化解的難題。


水泥、鋼鐵、玻璃等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如不及時化解,將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直接危及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鑒于此,國家發改委在部署2014年重點工作時,將“堅定不移化解產能過剩”列為工作重點。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面對媒體采訪時曾指出,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滯后,市場機制作用未發揮,是造成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鈴還須系鈴人”,要化解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在強調發揮政府主體作用、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特別是要利用好價格杠桿,使價格機制在管住控制增量和調整優化存量兩方面發揮效用,從而推動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江西等省率先決定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將有助于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對于緩解地區水泥產能過剩的局面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要想真正發揮出價格杠桿的作用,除了加快推進價格改革,理順資源、要素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完善差別化價格政策,提高產業準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態環保標準之外,還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政府應當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把市場能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避免價格杠桿受制于“有形之手”。


另外,還要加強市場價格的監督檢查,形成法律法規約束下責任清晰的市場監管機制,堅決杜絕一些地方“一頭加價、一頭降價”或地方越權制定針對高耗能行業的能源價格優惠政策,避免價格杠桿在化解產能過剩中失靈。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化解過剩產能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自7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對淘汰類水泥企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將以市場為手段,以價格為杠桿,更大程度上緩解目前產能過剩的局面。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