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臺泥進入中國大陸發展的第十年,這十年中,中國水泥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水泥產量從十年前的不到十億噸上升至現在的24億噸。伴隨中國水泥產業的快速發展,臺泥也在不斷穩步前行,實現并超越了其在大陸的一個又一個發展目標。
臺泥資深副總經理黃健強先生在接受數字水泥網專訪中介紹,臺泥最初的戰略是深耕華南,設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是,水泥產能能夠做到2000萬噸,沒想到大陸的市場成長那么快,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不只是“深耕華南”,而且“前進西南”,希望水泥產能能夠達到5000萬噸,實際上,這兩個目標都實現了。臺泥的第三個目標是2016年水泥總產能達到1億噸,包括:臺灣1000萬噸,大陸9000噸。
要實現1億噸的目標,臺泥必須在未來兩年多的時間內增加4000萬噸的產能,要實現起來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當前政策環境和行業發展背景下,依靠新建生產線來進行產能擴張已非常困難,企業要進行規模擴張,只有通過并購的方式才能實現。對此,黃健強資深副總經理滿懷信心。其實,臺泥早在2011年就提出1億噸的目標,但是臺泥遲遲未有大的收購動作,主要是由于當時并購市場競價太高,并購價格不合理,對未來經營會有不利的影響,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臺泥的收購速度一度放緩。今年,收購的氣候比較成熟,國家對大集團有更有利的政策出臺,整個政策面對并購是有幫助的,比如,更嚴格的環保標準,集中度也在提高,P.C32.5水泥要取消,加上中建材正式宣布暫停收購,環境在變化,形勢上變得更有利,所以臺泥今年對并購比較積極,希望今年能夠有個亮麗的成績。目前,有好幾個潛在的并購對象在談,收購主要以西南和華南為主,包括:四川、貴州、重慶、廣東和廣西五個省市。收購對象是:1、合法經營企業;2、有礦山資源;3、新型干法生產線規模為3000-5000t/d。臺泥和中建材有合作規劃,在并購方面,也不排除有類似賽德的置換合作,哪些區域是臺泥比較強的,讓給臺泥,哪些是西南做的比較強的,也可以置換。
大企業并購是正面的,中建材過去兩三年的并購,包括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可以說是為產量而并購的因素高于為績效并購,對自己公司的績效不突出,但對整個行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臺泥非常認同中建材以央企的高度,支持政府的政策,使大陸水泥產業結構加速改善。海螺以前熱衷于自己建線,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規范的公司,自己建比并購成本低,利于管控和經營,那時也容易拿到立項,現在也在改變策略,通過并購增加產能是唯一的辦法。
拉法基和豪瑞的并購,在國外這種并購很正常。兩家會合并,在某些程度上是由于,新興市場越來越多大的集團出現,單獨對抗大的集團不一定成功,如中建材、海螺開始到國外投資,他們開始有危機感,開始警覺, 在國際上五大公司控制著全球一半的產能,國際市場演變,這五家已經應得越來越弱,未來五強有可能變成兩強。臺泥也不排除在國際市場投資,比較有興趣的市場是:印度、西非等。
2014第一季: 獲利超過兩位數增長, 西南、華南表現好, 遼寧壓力大
臺泥2013年在大陸實現稅后凈利16.75億,今年有望突破去年的獲利目標。黃健強資深副總經理表示,第一季的表現很樂觀,獲利同比超過兩位數的增長。
廣東、廣西市場,臺泥、華潤、海螺三家規模相當,理念比較接近,三家市場份額占整個市場的60%-70%,能夠主控市場,其他小企業也非常信賴這三家,第一季市場表現相當不錯,上周價格有所上調,P.O42.5水泥價格為390元/噸,廣西為350元/噸,這是這幾年來第一季最高的價格。
貴州市場,去年表現非常好,由于建設項目比較多,一般要持續2-3年,所以今年市場肯定也沒問題,但是,當項目建成,如果銜接不上,市場也有可能會下來。現在貴州安順、貴陽市場水泥價格都維持在350元/噸,臺泥在貴州凱里現有一條熟料生產線,另有一條線在建,預計在十月份投產。并購瑞安的生產線,比較封閉,外面進不去。
四川川西市場還不錯,水泥價格為320-330元左右。重慶川渝一帶去年一直不好,今年雖然不是很好,但是有所改善,主要是西南水泥在牽頭,希望大家理性一些,現在價格是290元/噸左右,去年220元/噸;川東市場還是不太好,現在價格在240元-250元左右。
遼寧線壓力很大,前幾年還不錯,這兩年冬天氣候特別長,冬天停產時間比往年長,現在產能又過剩,大家都有業績壓力,最近價格一直往下跌。三月份開始恢復投產以后,原來P.O42.5水泥價格為350元/噸,現在差不多跌到260元/噸左右,當地有煤炭資源,臺泥的成本與其他的企業相比比較低,但還是希望能夠把價格穩定下來。遼寧一年只能生產八個月,如果價格一直往低的話,八個月是沒辦法彌補虧損的,肯定是要虧錢的。臺泥不會在遼寧再進行市場擴充,但希望市場能夠穩定,臺泥的重點發展區域在華南和西南。
臺泥有望在“黃金十年”取得高獲利
對大陸經濟發展,黃健強先生持樂觀態度。原因:第一,大陸潛在發展空間大,基礎建設、住房建設有空間;第二,大陸的經濟體,政府是能夠完全掌控的,相對風險較低。國際金融風暴,中國受到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政府的政策可控的,內需市場大,受外界的影響相對較小。他預計大陸保持十年左右的高需求期,日本在80-90年代保持了十年的高需求期,然后,市場成熟了,建設大部分完成,老百姓房屋自有率也提高了,城鎮化率高了,建設會趨緩,那時需求就會慢慢往下降。大陸還有十年的高需求期,這也是臺泥的機會,希望在這十年黃金時期,希望能夠有個高獲利。
國際上人均GDP達到1.5萬美元時,水泥需求開始慢慢往下降,不會再成長。現在大陸的人均GDP為7000多美元,還有成長機會。黃健強先生認為水泥需求在25-27億間維持較為合理, 如果再往上升,人均消耗量太高。水泥保持十年高需求期,之后一定會往下跌。日本90年代最高需求9000萬噸,現在水泥4000萬噸,90年代臺灣2800萬噸維持了十年,現在是2000多萬噸,大陸未來水泥需求也會降至一半。
取消32.5水泥, 與國際接軌,有利于化解產能過剩和穩定市場
水泥是原材料,一般混凝土是商品,水泥的標準應該一致,這是受控的,品質是一定的,至于用多用少怎么用,應該是在商品混凝土這一塊決定,現在水泥不控制,有高有低,商品砼也沒辦法控制,這其實是對整個資源的浪費、對管理是很不利的,不容易控管。美規、歐規都只有一個標準,沒有好的不好的水泥之分,中國大陸應該與國際接軌,只執行一個標準。中國因幅員廣闊,水泥耗用較大,國際接軌只能摻5%,大陸P.O42.5可以摻15-20%,水泥品質不好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大陸水泥不同的標準,黃健強先生表示出他的擔心。他非常支持取消32.5水泥,他提到,如果取消32.5,水泥用量可能會少一點,但耐久性比較長,從長遠來看,資源不會被浪費,耗能也比較少。如果建筑工程用32.5水泥,二十到三十年就要拆掉重建,如果用42.5水泥,建筑壽命就會延長,總的用量就會減少。取消32.5水泥,粉磨站就沒有生存空間,粉磨站會減少,粉磨站少的話,就會受熟料生產企業控制,這樣,第一,水泥品質有保障,第二,市場價格也穩定,這一定的有利的事。現在大企業賣熟料也存在競爭,熟料便宜賣給粉磨站,粉磨站生產出水泥又反過來與大企業競爭。P.C32.5淘汰,是與國際接軌,大陸應該這樣做,只是時間問題。希望越快越好,政策出來后如何落實執行很重要。
環保投入繼續加大 水泥業一定要賺錢
臺泥一直秉承“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的理念,嚴格執行環保標準。臺泥建廠全部是用的國產設備,初期有一些國產設備還是有改善的空間,將來要達到這個標準,要改造,環保投入還會加大。臺灣的經驗是,水泥業一定要賺錢,如果不賺錢,未來壓力會越來越大。水泥業要有這樣的認知,大眾也要有認知,現在的水泥太便宜是不合理的。水泥應該有合理的價格,水泥公司才能獲得合理的利潤。政府的規定很嚴格,企業要再投入進去改善環保,環保壓力一年比一年厲害,今年老百姓可以接受,明年不能夠接受,或者政府又要調整,企業又要投資。另外,水泥廠要開石灰石,要開礦,很可能將來城市化,在城市里水泥廠需要退出,企業要配合政府,要關廠的時候,假如沒有很好的財務基礎,公司就會被消滅,沒辦法競爭,水泥業要長長久久,一定要賺錢,賺了錢以后才能減輕環保的壓力,當工廠被關的時候才能夠有一天再建新的廠。國際上,投資水泥廠毛利率在35%c以上才是合理的利潤。
臺泥2014年要做的:
1.在并購方面能夠交出一份比較好的成績單。過去的一兩年沒有什么表現,今年會積極去做。
2.今年希望最少有一個工廠能夠完成垃圾協同處置,已經與英德清遠市政府、重慶、貴州安順和遼寧地方政府簽了意向書,做垃圾協同處置。
3.希望能夠在5月份完成私有化。以前臺灣來大陸投資受到限制,受投資金額不得超過總資產的40%的限制,臺泥投資大陸都是經由臺泥國際來投資,現在這個限制已經取消。當初經由香港投資的目的已經沒有,可以直接從臺灣投資。臺泥正在辦理私有化,私有化以后,在大陸投資可以臺灣公司直接拍板,這樣,一方面速度快,另一方面,將來的貢獻可以100%回母公司。臺泥在臺灣上市,股本比較大,流通性強,股性比較好,這也是為了并購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