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項科技創新成果、604名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詹純新董事長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體員工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只爭朝夕和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努力開創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為實現中聯重科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月10日,花團錦簇的長沙普瑞溫泉酒店燈火輝煌,春意融融,氣氛熱烈,中聯重科以“創新與奉獻”為主題的第一屆科技創新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公司全體在長高管、科技工作者及員工代表一千余人出席了這一盛會,共同回顧創業與發展、創新與奉獻的艱辛歷程,盤點科技創新的成果與收獲,堅定永續創新的決心與信念。會上,83項科技創新成果和604名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得了表彰。
上午9點30分,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幕。中聯重科高級總裁殷正富致開幕詞,闡述了大會召開的背景及其重要意義。
中聯重科總工程師王春陽作了《中聯重科科技創新報告》,回顧了中聯科技創新的成就,分析了中聯的發展狀態,規劃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王春陽說,十五年來,中聯科技戰線的工作者們為公司奉獻了1300多項科研成果,200多項專利,科技成果轉化后共實現銷售收入近400億元,新產品對產值的年平均貢獻率達60%。目前,公司已形成了技術中心、各分公司技術部門、車間及工段技術層面為依托的研發體系。近年來,年均研發投入達2.5億元以上,開展的科研項目在240項以上,標準和知識產權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績。主要產品的技術水平引領國家行業技術水平的發展,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筑起重機械和環衛機械的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國內第二。他強調,根據公司的戰略規劃,要用3—5年的時間,發展成為中國行業第一,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進入全球工程機械企業前10強。為此,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1、提升完善,做精、做強、做全;2、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3、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搶占行業制高點;4、完善和探索科研管理方式,創新激勵機制,打造富有創新精神的研發團隊;5、鼓勵發明創造,推進國際認證和知識產權戰略研究;6、加大工藝研究力度;7、加快研發協同平臺建設,全面提升設計效率。
中聯重科高級總裁張建國宣布了《關于第一屆“中聯重科科學技術進步獎”表彰、獎勵的決定》。
據悉,本次大會共設立了“技術革新成果獎”、“標準成果獎”、“專利成果獎”、“軟科學成果獎”、“論文成果獎”、“技術創新組織獎”、“技術成果獎”和“特殊貢獻獎”八大獎項。高達200萬元的獎金,用以表彰和獎勵2003年1月1日以來獲得獎勵的科技項目、標準、專利、學術論文、軟科學等科技成果,以及在技術創新和組織管理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部門和個人。
在熱烈的掌聲中,各獲獎單位代表和個人依次上臺領獎。詹純新、龍國鍵、劉權、張建國、殷正富、杜幼琪等公司領導為他們頒獎。在獲獎的項目中,既有為公司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新一代混凝土泵車,也有國際領先的QUY600履帶起重機,既有我國自主開發的首臺LR4400路面加熱機,也有媲美洋品牌的12米瀝青混凝土攤鋪機。獲獎人員中,既有為公司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老一輩專家,也有年富力強的科研骨干和朝氣蓬勃的科技新人。獲得本次大會唯一一個特等獎——“新一代混凝土泵車”的項目組代表陳保鋼激動地說:“這個獎是項目組全體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公司高層領導親自掛帥領導的結果。感謝公司為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藝的平臺,感謝中聯企業文化的熏陶,讓我們誠實做人,踏實做事。”
詹純新董事長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中聯的科技工作者創造的業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強調,2008年,是公司蓬勃發展、持續發力的一年,尤其是技術創新,要做到精彩紛呈。為此,要站在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加強科技創新這一要務;要切實把握好關鍵性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體系;要正確導向,全面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樹立“四種風氣”:實事求事的作風、開拓創新的作風、執著敬業的作風和團結協作的作風,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只爭朝夕和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努力開創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為實現公司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