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水泥工業能為消減PM2.5做點什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0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  2012年水泥生產企業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水泥行業可以探索的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水泥工業需要研究轉向環保產業
  2012年水泥生產企業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水泥行業可以探索的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水泥工業需要研究轉向環保產業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水泥行業結構調整要適應以至引領產品方向的調整,生產適銷對路產品;考慮與煤炭、電力、水利行業聯合重組。2.推進水泥行業技術進步,提升企業競爭力、效率、效益和生存能力,重點放在節能減排、低碳發展。3.水泥行業需要探索市場變化前景擴大應用領域,根據當地資源特點轉變產品方向,如有低鈣石可生產水硬性石灰,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有利。4.根據節能減排、低碳發展,以及即將面臨制定的新的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等,水泥生產企業因地制宜利用廢渣代土、減少粉塵排放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課題,應該特別重視利用中、低鈣石灰石資源,化氮為利。

研究發展形勢,城鎮化是我國發展的重大機遇。從全局來看,改變現有能源構成、轉向多依靠可再生能源(太陽能、水電、秸稈、枝葉),可能是解決PM2.5危害、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好辦法,這也是今年需要研究的關鍵點。如果今冬明春開始水利、水電建設,水泥產能過剩的壓力就不是那么嚴重、緊張,可以從容過度、穩步轉型轉產。

作為技術人員,在腳踏實地地按政府計劃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形勢,轉型升級、保存已經投資的投資效果,讓企業少受損失、并且還能有所發展,是行業發展的硬道理。在以消減PM2.5為前提的情況下分析水泥工業可做點什么?因此本文結合轉產進行相關的探討。

改變能源構成 開發新型產業

1. 轉產潔凈型煤

水泥工業是用煤大戶,研究提高燃燒效率是關鍵課題。關于生產潔凈型煤,許多資料都曾介紹過,其實只要有秸稈、枝葉、少量原有燃煤、枝葉炭化后的炭,加上當地需要處理的廢渣,就是型煤——人造煤。水泥廠生產燒水泥的潔凈型煤——水泥煤,可以實現潔凈燃燒、減少煤的運費。通過調整組分,可以生產多種類型的潔凈型煤。

生產型煤——能耗低、產量小,只生產型煤黏結劑、轉產容易。應用黏結劑可根據需要加入節能增效劑等添加劑固硫、固氮,減少SO2、NOx排放,實現潔凈燃燒、提高燃燒效率,為加速進入潔凈燃燒的先進行列作貢獻。現有蜂窩煤黏結劑多用黃土,并不合理,因為對環境影響大、影響燃燒,而采用蜂窩煤黏結劑只要6%~8%、對燃燒有利。

煤炭科學研究院李師侖教授2008年在“加快發展潔凈型煤促進節能降耗”一文中談到:國外發展型煤已有100余年的歷史,到1900年德國已有100臺成型機,年產型煤161萬噸,到上世紀70年代德國的型煤年產量超過4000萬噸。日、韓等國的型煤也有較好的發展。1980年以后隨著石油、天然氣用戶在發展中國家較快增長,型煤產量日趨下降。

用3~5年時間,實現潔凈型煤增產2.6億噸的規劃,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形成巨大的節能、經濟、環保效益。與現有燒散煤為主的情況相比,年節煤可達到3000萬噸以上,SO2、煙塵大氣污染物各減少10%,而所需的資金投入只有國務院去年11月提出的降低大氣污染物10%所需的資金6000億元的1/10。因此可以說,大力發展潔凈型煤,是一條既經濟又能很快取得節能降耗重大成果的路子。國務院還做出決定,在全國建立節能減排的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將節能減排完成情況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嚴格的問責制,為確保實現節能目標建立一種制度保障,這將對發展潔凈型煤提供有力的支撐。

可以預期,在國務院下達“十一五”治理污染的目標,撥下巨額治理資金和建立了節能減排的監督考核體系之后,將會進一步推動潔凈型煤加快發展。

2. 水泥廠自產電

水泥工業是耗電大戶,怎么節電及利用余熱發展污染小、燃燒效率高的自產電,減少目前以火電為主的電力工業消減PM2.5的負荷、支持電力工業,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自產電不僅可以部分解決職工生活用電,還能部分解決混合材問題。

1990年筆者在浙江常山縣的常山建材廠用低鈣石灰石、石煤、煤磨成生料,在成球盤上成出均勻的小煤球組成劣質煤,用卡車運到開化縣的發電沸騰爐上和煤矸石一起煅燒,不影響出力。這時的發電完成了聯產水泥(當時是砌筑水泥)——“六五”國家攻關課題“沸騰鍋爐燒劣質煤發電聯產水泥”。這是當時中國建材研究院水泥所、煤炭科學研究院湖南煤研所、浙江大學熱物理研究所3個單位5年聯合攻關的成果。在唐明述、崔雪華教授指導下,研究生曹云松完成了含煤生料的熟料形成過程研究,提出黑生料的燒成機理;在炭寶公司崔總和李師侖教授的幫助下,筆者認識到:沸騰爐煅燒可以用人造煤,根據需要靈活的調節成分,不結焦。因此就有了去年水泥廠自產電的一個有利途徑是用劣質煤在沸騰爐上以低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高效潔凈煅燒生產活性混合材,余熱聯產電力的建議。

與此同時,根據全局需要今年還需要另外強調兩點:

一是支持特殊地區如山區、島嶼、邊遠地區結合旅游開發和小城鎮建設,搞好小水電站建設,對支持汽車工業改變燃料構成、消減PM2.5排放有重大意義;

二是支持太陽能利用(光伏產業)的發展,正在研究利用立窯廠原有建筑安裝太陽能發電就是一個有意義的項目。至少可以減少建筑投資、降低粉磨成本。

利用當地資源

水泥工業是運輸大戶,充分利用當地劣質資源可以節運、給當地增加財富。

利用泥砂廢石代替黏土,利用低鈣石灰石,以及采用低煤耗快燒還要繼續做,但是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因此,利用低鈣石灰石的技術需要提高。筆者和四川合作利用低鈣石灰石將煤耗從107㎏降低到103㎏,但產量保持不變(3300噸窯的產量原來就可以達4000噸~4100噸,為避免高負荷熱疲勞影響冷卻機壽命,保持長期安全運轉337天的水平,建議不要再進一步提高產量),強度比原來高(可多加混合材)。采用的是1956年被否定了的燒法——兩端喂料。原煤耗107㎏與設計工廠時就建議試用微量水的促燃作用和利用熟料余熱烘干部分混合材等措施有關。

繼續探索水泥降雨劑

去年曾經提過探索去霧,試試降雨劑。云是天上的霧,霧是地上的云。降雨是降下云中的水,能否降下霧中的水,化霧成雨,成為治標之策。所謂治標,是因贊同“PM2.5是成霧的元兇之一”的觀點。探索去霧化害為利,從輿論上為消減PM2.5的大規模開發研究鋪路。試用降雨劑,已在《水泥降雨不是夢》一文議論取水、消臺減災、改造沙化地時談過。

今年就研究水泥擴大應用領域再議“改造沙化地”的問題。用水泥作降雨劑“改造沙化地”的研究,此事1994年8月曾在京北了思臺的人大活動時討論過:以北京西北部的沙化地為施放目標作水泥降雨劑研究。施放試驗地點就選了思臺。那里過去是高炮靶場,至今尚存兩門雙管高炮供來客參觀。早就聽主管馮永順談過試炮會引起降雨。1994年8月4日京城大雨,了思臺陰云密布,卻沒有雨。能否發射水泥彈形成降雨?馮永順認為完全可能。這里地形理想,排水通暢,就是大雨也不致成災。有人擔心水泥污染環境、板結土壤。筆者認為引發降雨之后,繼續降水的沖刷足以帶走水泥粒子。了思臺地層裂隙多存不住水,帶有水泥的水如能引起板結倒是當地希望看到的結果——可以存住水。這是許多有識之士熱烈議論后的共識。對部隊來講,如果用水泥彈降水成功,高炮老兵器有新用途,將成為我國對和平、發展的又一貢獻。當時還議論過試驗成功后提倡放水泥彈代替放爆竹作為老百姓在節日、喜慶時表示慶祝。這樣既高興又為取水作貢獻,可形成一個新興產業。

從長遠考慮,還是要探索水泥降雨劑。2006年7月7日鳳凰臺的午間天氣預報中,楊潔談到“美國海軍用一種白色粉末在夏威夷降下臺風中的水——成雨,問題是費用較高。”這個消息說明降雨的可能。分析白色粉末,有可能是干冰、白色膠凝物質或其他白色物質。印象中干冰一直歸化工部門生產,是化工產品,多年來用作降雨劑。研究干冰可以用水泥窯廢氣制成,倒是水泥廠可以掌控的。如是白色膠凝物質,研制特種水泥可以勝任。研制價錢比白水泥便宜的乳黃色粉末,不會比“白色粉末”貴。如用航母無人駕駛艦載機飄灑降雨劑成功,將是我國對和平發展的新貢獻——部隊以非凡的膽略化天災為人利。這也是與臺灣以至東南亞國家、美國部隊合作化天災為人利,實現和平發展的新創造。在中、美兩軍合作的戰略大變化中,也是從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的一項內容。臺風的破壞力與風中所帶水量有關:動量與質量和速度成正比。設想預測到今年海燕臺風后,于菲律賓東南的海洋試用降雨劑預降水分,能否減少對菲律賓陸上的破壞力?

研制這種水泥采用海南(那里近海、機場)的JT型窯最合適。在平時,這種水泥可以作為混合材激發劑減少熟料用量、增加混合材,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南水北調工程完成后,降雨落點將是3條線路的大流域。方便降雨時確定落點和調水,有可能減少輸水電耗。

加大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力度

實現以上設想需要政府根據市場經濟平等競爭、激勵機制的特點,結合國情采用官、產、學、研合作發展,加快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組織節能減排大賽,推動抓質量、抓節能、抓環保、抓投資評估。技術上比水平:比煤耗、電耗、單位產質量;環保上比綜合利用工業廢渣、減少黏土消耗,減少CO、CO2、SO2、NOX和粉塵排放;經濟上根據當地特點,比混凝土成本、運耗。將節能減排大賽變成率先完成消減PM2.5硬任務的措施。進行全國性的節能大賽問題很多,建議先做最簡單易行的統計報表。為了簡明扼要判斷節能程度、好比較,看強度、煤耗。通過減煤多少,就能大致反映減排效果,有條件后再報排放數據。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