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植被混凝土邊坡綠化技術解難題,陡峭巖石披“綠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華網
核心提示:植被混凝土邊坡綠化技術解難題,陡峭巖石披“綠衣”
  陡峭巖石邊坡綠化非常困難,植被混凝土邊坡綠化技術成功的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讓多年采石造成植被破壞的巖石上長出了郁郁蔥蔥的植物,滿目綠色惹人喜愛。

  據了解,在山東青島世園會園區及周邊區域共有30多處山體,分別采取(CBS植被混凝土、生態袋、掛網噴播)等先進技術工藝實施生態修復和治理,恢復園區山體植被。“‘自然創造’‘科技創新’是青島世園會的辦園理念之一,我們鎖定使用生態恢復技術——CBS植被混凝土、生物堆袋等國內先進技術。”2014青島世園執委會鵬介紹說,山體護坡種植草皮容易水土流失,覆蓋上水泥又顯得光禿禿,世園會引進的生態恢復技術攻克了這些難題。青島世園會根據不同的山體地形選擇技術,坡度不陡的使用生物堆袋技術,較陡的且有風化裂隙的就用普通掛網噴播,幾乎接近90度的風化巖壁則采用先進的CBS植被混凝土邊坡綠化技術。

  記者了解到,該工程是由三峽大學、湖北金源綠通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共采用了四項技術,分別是砂漿錨桿支護、掛SNS主動防護網進行坡體結構加固、噴射CBS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安裝噴灌溉系統等技術組合模式,完成近7200㎡面積,其中90%巖石坡面坡度在85°以上,部分達90-110°,植物長勢良好,基本達到60天植被覆蓋。

  現場技術員介紹說,的巖石邊坡通常不具備植被賴以生長的土壤條件和養分條件,并且坡度一般都較大,雨水極易沖刷坡面,所以巖石邊坡的綠化防護成為了工程建設中的研究熱點和施工難點。普通掛網客土噴播或液力噴播不能持久穩定在高陡巖石邊坡上,CBS植被混凝土技術就是專門針對大于70度的高陡巖石(混凝土邊坡、硬巖邊坡)綠化新技術,技術的核心是水泥的大量應用,增強護坡強度和抗沖刷能力。但必須添加一種特殊的綠化添加劑,調節噴射基材水泥過堿、土壤結構問題,鈍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降解或轉化土壤中的有害化合物和病原物,促進噴射基材的“有機化”、“空隙化”、“生物化”,提高自凈化能力、抗逆能力和生產能力,重建健康有生命的土壤基質。給植物的營養充分,為植物在混凝土中提供了生長的環境,有效地促進邊坡恢復的進程。形成水穩性土壤團粒結構、實現保水、保肥、增加噴播基材抗逆性。

  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技術不僅可以較好地解決巖質邊坡防護與快速綠化問題,而且在灌草植被與基材的共同作用下,基材的抗侵蝕性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保障植被快速成型及生態穩定性。該技術機械化程度高,生產能力大,采用干式噴錨機噴播,噴射距離遠,噴射層有一定強度且不易產生龜裂,抗沖刷能力強,特別適用于陡峭巖石邊坡。

  “在我們以往的施工項目中,山東省也實施了不少地方,例如濟南奧體中心破損山體,世園會C坡雖然不是復綠難度最大的,但是沒想到青島暴雨特別多。”技術員告訴記者,2012年底他們接手的這個工程,當時C坡地形較高處于整個園區顯眼的位置,進入后大老遠就看得見幾片光禿禿的山坡。2013年6月~7月,他們在這里噴播施工時,正處于青島高溫暴雨季節,經歷了5~6次大暴雨,降雨量均達1600㎜以上,噴播基底無一垮塌,經受住了暴雨沖擊,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要求。而有的施工單位由于技術不過關,在陡峭山體噴播客土后出現了大面積噴播層垮塌和沖刷現象,造成了再度施工和工程延期的巨大損失。

  目前,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普遍采用生物防護及生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生態防護技術。在我國最近幾年的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和采石場的生態修復成績斐然。在處理石質邊坡的各生物防護技術中,植被恢復效果最為明顯,并且發展最快的是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技術,實現了高陡巖石邊坡復綠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使巖石坡面形成一層致密的護坡灌草植被,比工程防護更具有美化生態環境的意義,最終形成自然生態群落,達到生態防護的中長期效果。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