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徐紹史:堅持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0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證券時報
核心提示:徐紹史:堅持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認真解決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一是堅持就業優先戰略。二是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設。三是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四是穩定價格總水平。五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推進力度,加快普通商品住房開工建設,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需求。六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第四場報告8月5日在京舉辦。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作了《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專題報告。

  徐紹史說,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經濟環境十分復雜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當前,發展中長期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經濟運行中又出現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動力偏弱,化解產能過剩形勢嚴峻,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財政金融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他說,要擴大內需,多種措施促進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內需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個方面。消費需求方面,重點是提升能力,改善環境,推動升級。提升能力,就是采取多種措施促進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讓大家有錢消費。改善環境,就是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讓大家樂于消費、放心消費。推動升級,就是積極創造新的消費熱點,激發消費熱情。當前要注意關注和培育信息消費和服務消費兩個重點。

  投資需求方面,要繼續發揮好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要保證有限的政府投資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主要包括:“十二五”規劃明確的重點建設任務,棚戶區改造及市政配套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具備建設條件的能源項目,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同時,支持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擴大市場準入,引導民間投資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

  擴大內需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加強總體規劃、統籌謀劃,抓緊修改完善城鎮化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大力推動戶籍、土地、財稅、金融、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他說,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認真解決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一是堅持就業優先戰略。二是統籌城鄉社保體系建設。三是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四是穩定價格總水平。五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推進力度,加快普通商品住房開工建設,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需求。六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發改委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

  如何激活民間投資、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長期以來備受關注。

  發改委5日表示,將進一步落實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及時完善細化政策,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督促地方、部門推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項目,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

  發改委網站5日發表題為“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發展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文章。文章稱,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間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政策、法治環境。將通過深化改革,為民間投資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把做好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工作與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創新對民間投資的管理服務,真正確立民營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激發民間投資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發改委稱,近年來,我國民間投資發展呈現出總量比重穩步提高、投資結構逐步優化的特點。從總量來看,2010年至2012年,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5.9%、60.3%、61.4%,增速為32.5%、34.3%、24.8%,分別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 .7個、10.5個、4.2個百分點,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完成115584億元,同比增長23.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3.7%。從結構來看,民間投資在一些重點行業領域的增速明顯加快。今年上半年,非金屬礦采選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的民間投資占比分別達到94.5%、89.6%、87.1%。

  上半年民間投資11萬億 發改委將細化政策減干預

  民間資本的發展迎來 “春天”,今后行政性阻力將減少。

  8月5日,國家發改委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國民間投資已經完成115584億元,同比增長23.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3.7%。

  發改委還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鼓勵民間投資,并且要把做好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工作與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同時,還將及時完善細化政策。

  民間投資“玻璃門”仍存在

  近年來,我國民間投資發展速度迅猛。

  根據國家發改委昨日公布的數據,從總量來看,2010年至2012年,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5.9%、60.3%、61.4%,增速為32.5%、34.3%、24.8%,分別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7個、10.5個、4.2個百分點。

  我國民間投資發展呈現出總量比重穩步提高、投資結構逐步優化的特點,僅僅今年上半年,我國民間投資已經完成115584億元,同比增長23.4%。

  不過,從去年各領域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細則公布以來,有關民間資本面臨“玻璃門”的爭論就沒有停止,早在2010年,國務院就已經頒布了 《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民間投資36條”。隨后在2012年6月底前有關部門出臺了42項配套實施細則,同時,20多個省級政府,以及部分市縣一級政府出臺了本地區的實施辦法。不過,即便是在政策的鼓勵下,時至今日,民間資本的發展依然面臨諸多問題。

  國家發改委投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王元京,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采訪時稱,在“民間投資36條”出臺之后,“從民營企業的反應來看,這些細則肯定是起到作用了,投資環境有所改善,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我覺得這也跟一些審批權力下放有關,畢竟審批權才剛剛開始下放”。

  正如王元京所說,“民間投資36條”對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起到了明顯的效果,從結構來看,民間投資在一些重點行業領域的增速明顯加快。今年上半年,非金屬礦采選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的民間投資占比分別達到94.5%、89.6%、87.1%。

  但是,民間投資在部分領域仍然存在“玻璃門”也得到了多位專家的認可。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馬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間投資所起作用毋庸置疑,但在法律法規未完善前,民資對國家層面的政策仍有所排斥”。

  記者了解到,就目前來講,金融、電信、石油、城建、鐵路等領域,民間資本發展所面臨的阻力比較突出,王元京稱,“或許是因為這些領域所包含的范圍比較大,(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完善。所以這些領域中民間資本的發展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將細化政策減少行政干預

  當前是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階段,金融領域和實體領域各種措施的頒布或能打消民資的部分顧慮。

  以能源領域為例,當前石油、天然氣等方面都是國有資本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即便是在已經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頁巖氣開發方面,目前民間資本也沒有拿出足夠亮眼的成績。

  馬遙告訴記者,基建、能源、金融領域是國有資本影響力非常強的行業,能否讓民資順利、安心地引入將直接決定著鼓勵民資等政策的成敗。然而,由于這些行業壟斷格局存在已久,民資的盈利能力很難有所保障,貿然進入恐將“賠了夫人又折兵”。

  針對目前民間資本發展存在的種種問題,國家發改委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為民間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政策、法治環境。

  發改委稱,將通過深化改革,為民間投資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把做好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工作與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創新對民間投資的管理服務,真正確立民營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激發民間投資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自從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致力于政府職能轉變,行政審批權力的下放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截至目前,國務院已經取消和下放183項行政審批權力,力度之大可見一斑,其中相當數量的審批權力涉及企業發展。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數行業專家認為,行政審批權力的下放對民間資本來講是利好消息,審批權力下放讓民間資本進入某一領域更加簡單,省去復雜程序,這在一定程度上同鼓勵民間資本發展政策相結合,起到聯合作用。

  馬遙表示,與國有資本相比,民資具有靈活性強、服務能力好等優勢,在第三產業中不僅能夠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還能解決眾多就業問題,未來民資的投資方向應以服務產業為主導。

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還表示,將進一步落實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及時完善細化政策。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督促地方、部門推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項目,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

  “之前雖然出臺了細則,但不等于細化,在細則出臺之后,還有一些微觀的細節并沒有實現對接,所以今后采取一種上下聯動、里應外合的辦法才能逐步推進鼓勵民間資本發展的措施。”王元京稱,政策頒布之后,最好要繼續跟蹤試驗下去,這樣才能保證政策的最終實施。(每日經濟新聞)

  地方“跑部”不減反增發 改委力挺民資緩錢荒

  國家明確投資方向后,一批重大項目陸續通過審批。而在熱火朝天的規劃審批后,“錢從何來”成為中央和地方共同的問題之一。

  5日,發改委發文稱,將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督促地方、部門推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項目,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

  國家發改委一名知情人士對稱,下半年各項目將陸續進入實際推進階段,對資金的需求量將大大增加。為保證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項目資金的順利到位,國家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將在下半年獲得實質性進展。

  該人士還說,放權地方并沒有減少地方“進京”要項目的現象,為了獲得戰略優勢和中央財政的支持,地方在重大項目方面的爭奪戰反而更加劇烈。

  發改委門庭若市

  記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來,發改委審批項目收緊,一直到今年3月審批大閘驟然開啟后,憋足了勁的各地方要員就密集拜會發改委,請求項目支持。

  據四川省政府網消息,7月31日,四川省省長魏宏、副省長王寧帶隊到國家發改委進行了專題匯報,就該省懇請支持的重大項目進行了銜接,主要包括10方面14個項目,總投資2073億元。

  上述知情人士對本報透露,發改委連月來可謂門庭若市,每天都有好幾撥來自不同地方的政府人士。

  “一方面是審批開閘,一方面是國家政策導向逐漸明顯,各地方都想在重大工程上能得到支持。”上述人士介紹,國務院在前幾個月多次提及重大項目,5月的一次會議明確指出要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而在過去幾個月內,發改委大規模批復的項目均集中在高速公路網、機場、軌道交通和清潔能源等重大工程領域。

  一名中部省份的地方官員5日對本報表示,隨著行政審批權的下放,地方在城際軌道等領域擁有了許多自主權力,但這并沒有阻擋他們“進京”爭奪重大項目的熱情。“重大項目在全國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各個地方都不想被落下。更重要的是,重大項目在財政上獲得的支持力度也是有所保證的。”這名官員稱。

  記者也從上述發改委人士處證實,今年的政策確實是在財政上優先支持重點項目,其余依靠多種方式融資解決。

  事實上,審批部署在上半年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記者梳理發現,近期發改委審批了數條包含在“十二五”規劃內的快速鐵路和煤運通道,部分預計下半年開工的項目也提速到上半年。中國鐵路總公司一名人士上月對本報稱,2013年的鐵路建設基金已基本安排妥當,年內追加可能性很大。他同時透露,國家在中西部鐵路支線上的財政支持力度會更大。

  “隨著政策逐漸明朗化,下半年的投資只會加速不會減慢,地方爭奪重點項目審批將會更加激烈。”前述地方官員分析稱。

  發改委力挺“民資”

  這波審批大潮過后,如何“找錢”成為中央和地方都頗為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地方財政情況更讓人擔憂。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財政收入和土地收益增長放緩,地方融資平臺進入償債高峰期,地方政府性債務可能釀成次貸危機。去年底的數據顯示,36個地方政府債務總量為3.85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占比高達78.07%。

  但也有專家認為不必過于緊張。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目前我國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風險整體可控,地方融資平臺大部分資金用于生產性投資而非消費,長期看效益較好。

  “地方債務不控制好,很可能會有一批爛尾工程。”上述發改委人士稱,國家下半年將會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幫助地方擴寬融資渠道,以保證通過審批的項目能如期建設。

  其中之一便是引導民資進入。昨日,發改委網站便發文稱要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督促地方、部門推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重大項目,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

  根據發改委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完成115584億元,同比增長23.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63.7%。從結構來看,民間投資在一些重點行業領域的增速明顯加快。今年上半年,非金屬礦采選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的民間投資占比分別達到94.5%、89.6%、87.1%。

  一名從事鐵路下游產業的投資人士昨日告訴本報記者,“民資入鐵”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確實感覺到有一定的改善。“但在最根本的話語權和利益分切等問題上仍然沒有理清楚,這應該是很多領域都存在的問題。”這名人士稱,與他一樣的諸多民間企業家和投資人士都在盼望一些實質性的政策。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間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政策、法治環境。”發改委稱,要通過深化改革,為民間投資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把做好促進民間投資發展工作與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下一步,發改委將進一步落實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及時完善細化政策。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