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水泥工業工藝技術發展的日臻成熟,單純依靠技術創新進步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已十分困難,加之產能過剩、科技創新不足、節能減排壓力嚴峻、同質化競爭等多種問題接踵而至,重重壓力下,水泥產業發展尋求新的出路迫在眉睫。向上下游產業延伸,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并積極實踐環保功能已然成為中國水泥工業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同時這也符合國際水泥行業的發展規律。
趨勢一:拓展領域 進軍商品混凝土業務
放眼與水泥業相關的建材領域,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水泥產業的第二大產業,于是,伴隨著整個產業的不斷成長,水泥企業,特別是大型水泥企業進軍商品混凝土業務的步伐加快。據2010年的數據資料顯示,世界水泥企業前6強全部涉足混凝土業務,商品混凝土銷量排名前十名中前9強全部都是水泥巨頭,可見商品混凝土與水泥的一體化經營已經成為了國際水泥巨頭統一的選擇方式。從收入結構來看,國外各水泥企業商品混凝土業務收入占比在21%-38%之間,平均約為25%。
近幾年,國內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表現出了你追我趕的趨勢。從2011年的產能數據上看,先是冀東超過金隅,后來塔牌超過冀東,如今南方、中聯超越了華潤。從產量上看,2011年商品混凝土產量前5名中有3家是水泥企業。這一發展態勢得益于混凝土行業規模小,管理松散,多數企業實力偏弱等特點,給水泥企業進行并購整合帶來了機會。
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業務的優勢可以分別從混凝土業務和水泥業務兩個角度來分析。
從混凝土業務視角來看,水泥供應可以得到穩定保障,不會出現旺季無法獲得原材料的困難,且可通過控制水泥成本來實現對商品混凝土成本的控制;而發展商品混凝土的水泥企業多半資金實力雄厚,資金鏈困難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使得企業可以從容應對下游客戶欠賬帶來的運營風險,并為其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且能充分了解水泥質量情況,從而改進混凝土配比工藝,生產出質量更好的混凝土,使得產品競爭力提高。
從水泥業務視角來看,水泥企業可以穩定其水泥銷售渠道,短半徑區域內的銷售也可減少水泥運輸費用,輔助水泥業務做大做強。在中國水泥研究院多次的調研過程中,有不少跨區域經營的大型企業表示,由于缺乏產業鏈延伸,很難與新進區域的一體化經營企業相競爭。
趨勢二:放寬眼界 挺進砂石骨料生產領域
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我國水泥產銷量的大幅增長,砂石用量也急速上升。經驗數據表明平均每1噸水泥就要匹配消耗5噸甚至更多的砂石骨料。通過水泥在近30年來的發展,大體可看到砂石行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投資和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全國骨料和人工砂的需求也處于快速增長期。對于水泥企業擁有資源優勢——礦山以及強大的市場和優勢,水泥企業進入骨料產業對企業擺脫當前困境具有極大的空間。
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同時也是企業價值鏈整合的需要。水泥企業與砂石骨料行業在客戶、市場、礦產資源、工藝與裝備以及人力資源高度的互補與整合優勢,使得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成為水泥企業發展、做大做強的重要模式之一。世界頂尖的水泥企業集團在這方面早已走在前列,臺灣、香港、日本、韓國等周邊地區也不斷增大了中國沿海地區進口骨料和機制砂的需求。
因此,隨著延伸產業鏈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許多水泥企業便將目光轉向了水泥砂石混凝土一體化生產經營,以實現多渠道利潤的獲得。目前高品質混凝土不僅需要力學性能高、化學成分合格的骨料,更對骨料的顆粒級配、細度模數(砂)、 顆粒形狀、潔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同處建材行業,具有先進管理水平、掌握先進生產工藝、裝備的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是企業價值鏈整合的共贏模式。
“砂石骨料-水泥-混凝土”的生產模式一經采用后,逐漸得到各水泥企業的認同,水泥企業建設機制砂石生產線不僅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而且可以提高水泥行業礦山資源利用率,增加新的贏利點,前景一片大好。
趨勢三:物盡其用 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
在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目前已得到廣泛開展,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幾年,在中國國內參與其中的水泥企業也越來越多。
水泥企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優勢在于:水泥窯對各種可燃廢物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略作調整就不會影響水泥熟料的正常性能和質量,也不會影響窯的正常操作運行。且水泥窯內溫度高達1600℃,熱容量和熱慣性大,廢料在高溫區的停留時間長(5~15秒),有害成分均能被徹底分解,確保環境安全。廢物即便在水泥窯內燃燒后留下殘渣,其中可能含有的硫、氯或某些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也都全部固熔在水泥熟料的晶格中不能再逸出或析出,沒有二次污染隱患。
其次,可燃廢物在水泥窯內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全部直接用于窯系統內的氣固相或固熔相的熱交換過程,熱能傳遞交換效率高是垃圾焚燒爐發電的6倍以上。加上水泥窯對可燃廢物熱值的適應范圍大,尤其是對兼作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的廢物,例如污水處理廠污泥和矸石等,其熱值都能充分利用。
此外,基于水泥工業可銷納的廢物種類多,適用范圍廣。按照性能與特點,不同的廢物可以分別用做水泥工業的混合材、替代原料或替代燃料,使物盡其用。且水泥消費量和生產規模很大,水泥窯單機產能高,因此水泥工業對各種廢物的銷納量巨大,發展潛力可觀。
國內外的理論和實踐已經證明: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是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危險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技術途徑,也是低成本化大規模處置上述廢物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我國水泥行業蓬勃發展,具備廣泛處置危險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物質條件。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將廢物處置與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是較為適合中國國情的做法,也是水泥企業社會功能的一大體現。
目前,國內諸多水泥龍頭企業(例如南方、中聯、冀東、華潤、山水、華新、金隅、亞東等)均已拓展混凝土、骨料機制砂、水泥制品等產業,且取得不俗的成績。海螺、華潤、中材、華新、金隅、同力等企業成功嘗試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為水泥行業向綠色環保產業轉型提供了借鑒。產業鏈的延伸與協同處置廢棄物功能的拓展,將為水泥企業迎接未來更嚴苛的行業競爭環境奠定扎實的基礎。
因循求變,在行業競爭愈加白熱化的今天,探尋符合企業需求的發展路線是時下水泥產業亟需探討和解決的重要命題。7月25日,由中國水泥網主辦、中聯重科特別主辦的“2013中國水泥發展論壇”將在湖南長沙拉開帷幕。
本屆論壇將以“水泥產業延伸發展”為主題,邀請行業領導、專家、企業家,重點圍繞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探討分析混凝土、砂石骨料、水泥制品等相關產業的當前生態環境與未來發展前景,并特邀在產業鏈延伸、水泥窯協同處置方面有著成功范例的企業分享發展經驗。屆時將就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戰略、機制砂骨料行業現狀與市場整合、水泥企業發展干混砂漿的前景分析、水泥與商混一體化經營化經驗分享、科技創新在水泥企業產業鏈延伸的作用等議題展開討論。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水泥產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與市場機遇相伴而至,保持企業競爭力無疑是水泥企業所向披靡的一把利刃。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多方交流探討,幫助中國水泥企業拓寬發展思路及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以更好的應對市場挑戰,促進實現中國水泥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趨勢一:拓展領域 進軍商品混凝土業務
放眼與水泥業相關的建材領域,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水泥產業的第二大產業,于是,伴隨著整個產業的不斷成長,水泥企業,特別是大型水泥企業進軍商品混凝土業務的步伐加快。據2010年的數據資料顯示,世界水泥企業前6強全部涉足混凝土業務,商品混凝土銷量排名前十名中前9強全部都是水泥巨頭,可見商品混凝土與水泥的一體化經營已經成為了國際水泥巨頭統一的選擇方式。從收入結構來看,國外各水泥企業商品混凝土業務收入占比在21%-38%之間,平均約為25%。
近幾年,國內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表現出了你追我趕的趨勢。從2011年的產能數據上看,先是冀東超過金隅,后來塔牌超過冀東,如今南方、中聯超越了華潤。從產量上看,2011年商品混凝土產量前5名中有3家是水泥企業。這一發展態勢得益于混凝土行業規模小,管理松散,多數企業實力偏弱等特點,給水泥企業進行并購整合帶來了機會。
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業務的優勢可以分別從混凝土業務和水泥業務兩個角度來分析。
從混凝土業務視角來看,水泥供應可以得到穩定保障,不會出現旺季無法獲得原材料的困難,且可通過控制水泥成本來實現對商品混凝土成本的控制;而發展商品混凝土的水泥企業多半資金實力雄厚,資金鏈困難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使得企業可以從容應對下游客戶欠賬帶來的運營風險,并為其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且能充分了解水泥質量情況,從而改進混凝土配比工藝,生產出質量更好的混凝土,使得產品競爭力提高。
從水泥業務視角來看,水泥企業可以穩定其水泥銷售渠道,短半徑區域內的銷售也可減少水泥運輸費用,輔助水泥業務做大做強。在中國水泥研究院多次的調研過程中,有不少跨區域經營的大型企業表示,由于缺乏產業鏈延伸,很難與新進區域的一體化經營企業相競爭。
趨勢二:放寬眼界 挺進砂石骨料生產領域
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我國水泥產銷量的大幅增長,砂石用量也急速上升。經驗數據表明平均每1噸水泥就要匹配消耗5噸甚至更多的砂石骨料。通過水泥在近30年來的發展,大體可看到砂石行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投資和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全國骨料和人工砂的需求也處于快速增長期。對于水泥企業擁有資源優勢——礦山以及強大的市場和優勢,水泥企業進入骨料產業對企業擺脫當前困境具有極大的空間。
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同時也是企業價值鏈整合的需要。水泥企業與砂石骨料行業在客戶、市場、礦產資源、工藝與裝備以及人力資源高度的互補與整合優勢,使得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成為水泥企業發展、做大做強的重要模式之一。世界頂尖的水泥企業集團在這方面早已走在前列,臺灣、香港、日本、韓國等周邊地區也不斷增大了中國沿海地區進口骨料和機制砂的需求。
因此,隨著延伸產業鏈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許多水泥企業便將目光轉向了水泥砂石混凝土一體化生產經營,以實現多渠道利潤的獲得。目前高品質混凝土不僅需要力學性能高、化學成分合格的骨料,更對骨料的顆粒級配、細度模數(砂)、 顆粒形狀、潔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同處建材行業,具有先進管理水平、掌握先進生產工藝、裝備的水泥企業,進入砂石骨料產業是企業價值鏈整合的共贏模式。
“砂石骨料-水泥-混凝土”的生產模式一經采用后,逐漸得到各水泥企業的認同,水泥企業建設機制砂石生產線不僅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而且可以提高水泥行業礦山資源利用率,增加新的贏利點,前景一片大好。
趨勢三:物盡其用 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
在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目前已得到廣泛開展,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幾年,在中國國內參與其中的水泥企業也越來越多。
水泥企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優勢在于:水泥窯對各種可燃廢物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略作調整就不會影響水泥熟料的正常性能和質量,也不會影響窯的正常操作運行。且水泥窯內溫度高達1600℃,熱容量和熱慣性大,廢料在高溫區的停留時間長(5~15秒),有害成分均能被徹底分解,確保環境安全。廢物即便在水泥窯內燃燒后留下殘渣,其中可能含有的硫、氯或某些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也都全部固熔在水泥熟料的晶格中不能再逸出或析出,沒有二次污染隱患。
其次,可燃廢物在水泥窯內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全部直接用于窯系統內的氣固相或固熔相的熱交換過程,熱能傳遞交換效率高是垃圾焚燒爐發電的6倍以上。加上水泥窯對可燃廢物熱值的適應范圍大,尤其是對兼作替代原料和替代燃料的廢物,例如污水處理廠污泥和矸石等,其熱值都能充分利用。
此外,基于水泥工業可銷納的廢物種類多,適用范圍廣。按照性能與特點,不同的廢物可以分別用做水泥工業的混合材、替代原料或替代燃料,使物盡其用。且水泥消費量和生產規模很大,水泥窯單機產能高,因此水泥工業對各種廢物的銷納量巨大,發展潛力可觀。
國內外的理論和實踐已經證明: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是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置危險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技術途徑,也是低成本化大規模處置上述廢物的重要措施。近年來,我國水泥行業蓬勃發展,具備廣泛處置危險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物質條件。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將廢物處置與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是較為適合中國國情的做法,也是水泥企業社會功能的一大體現。
目前,國內諸多水泥龍頭企業(例如南方、中聯、冀東、華潤、山水、華新、金隅、亞東等)均已拓展混凝土、骨料機制砂、水泥制品等產業,且取得不俗的成績。海螺、華潤、中材、華新、金隅、同力等企業成功嘗試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為水泥行業向綠色環保產業轉型提供了借鑒。產業鏈的延伸與協同處置廢棄物功能的拓展,將為水泥企業迎接未來更嚴苛的行業競爭環境奠定扎實的基礎。
因循求變,在行業競爭愈加白熱化的今天,探尋符合企業需求的發展路線是時下水泥產業亟需探討和解決的重要命題。7月25日,由中國水泥網主辦、中聯重科特別主辦的“2013中國水泥發展論壇”將在湖南長沙拉開帷幕。
本屆論壇將以“水泥產業延伸發展”為主題,邀請行業領導、專家、企業家,重點圍繞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探討分析混凝土、砂石骨料、水泥制品等相關產業的當前生態環境與未來發展前景,并特邀在產業鏈延伸、水泥窯協同處置方面有著成功范例的企業分享發展經驗。屆時將就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發展戰略、機制砂骨料行業現狀與市場整合、水泥企業發展干混砂漿的前景分析、水泥與商混一體化經營化經驗分享、科技創新在水泥企業產業鏈延伸的作用等議題展開討論。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水泥產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與市場機遇相伴而至,保持企業競爭力無疑是水泥企業所向披靡的一把利刃。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多方交流探討,幫助中國水泥企業拓寬發展思路及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以更好的應對市場挑戰,促進實現中國水泥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