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對汽車、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和農業產業化共九大行業和領域的兼并重組工作提出了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其中特別明確了2015年要達到的產業集中度要求,還有七項政策保障。可以說,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目標明確、任務細化、措施具體,做到了“定時、定量、定目標”。作為對《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的具體落實文件,《指導意見》的出臺,對“十二五”期間企業兼并重組將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35%
水泥行業:大企業發揮引領作用
“中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總量的60%,產能過剩、結構失衡、企業盈利能力低下已成為水泥行業當前面臨的難題。”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表示,產能擴張至今還在延續,有些地方盲目越權核準新上水泥項目。
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規模以上水泥企業水泥產量達21.84億噸,同比增長7.4%。此外,2012年水泥行業新增生產線達125條,新增熟料產能1.6億噸,進一步加劇了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在供大于求的重壓下,2012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較上年下降近50%。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力促企業兼并重組。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統計,我國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行為逐漸增加且呈快速上升態勢。“十一五”期間共發生約200起案例。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大企業的發展目標,要求到2015年,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產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集團。重點支持優勢骨干水泥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堅持集約化發展的原則,鼓勵企業通過合并、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多種方式,實施強強聯合、兼并改造困難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產能合理布局。此外,鼓勵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
當前,水泥業要發揮大企業的引領作用,提高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行業自律、市場協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推進行業整合讓市場配置資源
細數這九大行業和領域,之所以會成為企業兼并重組的主陣地,因為有一個共同特征,即規模經濟效益顯著,但目前這些行業的組織結構不盡合理。比如,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小而分散,社會化、專業化水平較低,缺乏能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大企業,從而引發重復建設、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等突出問題。
近年來,工業粗放發展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成為工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點工作。2010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印發后,各部門、各地方認真加以貫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企業兼并重組取得了積極進展。此后,“十二五”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等相繼提出要以汽車、鋼鐵、水泥等行業為重點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如今,《指導意見》作為具體性的落實文件出臺,必將有力地將兼并重組工作推向深入。
關于九大行業和領域企業兼并重組目標的設定,主管部門表示,廣泛征求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行業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重點企業的意見,并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及各行業發展規劃,從整體上提出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由此來看,目標考慮了各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具有可行性。
《意見》還提出,營造良好環境。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引導和激勵企業自愿自主開展兼并重組。認真清理、修訂、廢止各種不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規定和做法,尤其要堅決取消各地自行出臺的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區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的規定。積極探索跨地區企業兼并重組地區間利益共享機制。上述規定,明確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強調了企業的主體地位,同時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在吸取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相關方面在引導和促進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既要完善服務管理體系,努力消除制約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又要規范行政行為,避免出現“拉郎配”現象。
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在經濟形勢相對低迷之時,市場優勝劣汰作用進一步顯現,競爭力較弱的企業處境艱難,這就為優勢企業推進兼并重組提供了難得機遇。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要善于把握良機,科學制定方案,穩妥開展兼并重組,有效防范風險,確保整合取得實效,真正做強做大。
總之,各方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要認真貫徹落實政策,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切實做好行業整合的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目標任務,為加快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到制造業強國的轉變作出新貢獻。
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35%
水泥行業:大企業發揮引領作用
“中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總量的60%,產能過剩、結構失衡、企業盈利能力低下已成為水泥行業當前面臨的難題。”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表示,產能擴張至今還在延續,有些地方盲目越權核準新上水泥項目。
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規模以上水泥企業水泥產量達21.84億噸,同比增長7.4%。此外,2012年水泥行業新增生產線達125條,新增熟料產能1.6億噸,進一步加劇了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在供大于求的重壓下,2012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較上年下降近50%。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力促企業兼并重組。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統計,我國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行為逐漸增加且呈快速上升態勢。“十一五”期間共發生約200起案例。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大企業的發展目標,要求到2015年,形成3-4家熟料產能1億噸以上,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基材料制品等產業鏈完整,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建材企業集團。重點支持優勢骨干水泥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堅持集約化發展的原則,鼓勵企業通過合并、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多種方式,實施強強聯合、兼并改造困難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產能合理布局。此外,鼓勵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
當前,水泥業要發揮大企業的引領作用,提高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行業自律、市場協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推進行業整合讓市場配置資源
細數這九大行業和領域,之所以會成為企業兼并重組的主陣地,因為有一個共同特征,即規模經濟效益顯著,但目前這些行業的組織結構不盡合理。比如,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小而分散,社會化、專業化水平較低,缺乏能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大企業,從而引發重復建設、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等突出問題。
近年來,工業粗放發展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成為工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點工作。2010年,《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印發后,各部門、各地方認真加以貫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企業兼并重組取得了積極進展。此后,“十二五”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等相繼提出要以汽車、鋼鐵、水泥等行業為重點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如今,《指導意見》作為具體性的落實文件出臺,必將有力地將兼并重組工作推向深入。
關于九大行業和領域企業兼并重組目標的設定,主管部門表示,廣泛征求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行業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重點企業的意見,并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及各行業發展規劃,從整體上提出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由此來看,目標考慮了各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具有可行性。
《意見》還提出,營造良好環境。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引導和激勵企業自愿自主開展兼并重組。認真清理、修訂、廢止各種不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規定和做法,尤其要堅決取消各地自行出臺的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區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的規定。積極探索跨地區企業兼并重組地區間利益共享機制。上述規定,明確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強調了企業的主體地位,同時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在吸取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相關方面在引導和促進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既要完善服務管理體系,努力消除制約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又要規范行政行為,避免出現“拉郎配”現象。
在我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在經濟形勢相對低迷之時,市場優勝劣汰作用進一步顯現,競爭力較弱的企業處境艱難,這就為優勢企業推進兼并重組提供了難得機遇。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要善于把握良機,科學制定方案,穩妥開展兼并重組,有效防范風險,確保整合取得實效,真正做強做大。
總之,各方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要認真貫徹落實政策,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切實做好行業整合的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目標任務,為加快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到制造業強國的轉變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