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風雨春秋,幾度潮起潮落,共和國的歷史孕育了一支南征北戰的鐵軍。這支鐵軍在血與火的戰爭中誕生,在百業待舉的艱苦創業中發展,在改革開放中成長。這支隊伍就是今天的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就是他們,揭開了新中國工業建設的歷史,被譽為“工業建設的先鋒,南征北戰的鐵軍”。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以下簡稱“中建二局””),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步兵第99師。1952年5月,被改編為解放軍建筑工程第五師。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今天的中建二局已成為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注冊的具有國家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公路、市政、橋梁、鋼結構、路基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的中央大型建筑施工企業。
55年來,中建二局在祖國大地上和海外多個國家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豐碑。上世紀80年代初所創造的聞名全國的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代表中建二局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歷史豐碑。他們優質高速建成了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座核電站——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在建時中國第一高樓——深圳地王大廈,中國最高的鋼管混凝土大廈——深圳賽格廣場,中國第一個BOT電廠——廣西來賓電廠,在建時中國最大的候機樓——廈門高崎國際機場3號候機樓。在國內,目前中建二局正在施工的工程有北京奧運射擊館、北京奧運媒體村、北京金融街活力中心、寧波萬達商業廣場、西南地區第一高樓——重慶萬豪國際金融中心和廣東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等.
用實力筑造精品
中建二局始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始終堅持“品質重于泰山,服務跨越五洲”的經營理念和“遵循法律法規,建造優質工程,堅持持續改進,滿足業主要求”的質量方針,把科技進步、科技創新放在企業發展、壯大、振興的重要地位常抓不懈。在長期的施工實踐中,創造了具有中建二局特色的八大技術優勢,其中,火電、水電、核電施工的成套施工技術,高層、超高層混凝土施工和滑模施工工藝技術等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建二局技術中心是全國建設系統首批惟一一家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1994年到2006年的13年間,中建二局創省部級以上優質工程獎180多項,18次榮膺建筑工程“魯班獎”,9次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有54項科技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其中,12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發明獎和全國科技大會獎。2006年,他們榮獲建設部授予的“十五全國建筑業技術創新先進企業”稱號和中國施工管理企業協會“技術創新一等獎”。中建二局建筑機械總廠研發生產的大噸位粉粒物料運輸車YCZ-9381獲國家專利,2006年銷量全國第一。
1994年大亞灣核電站在全世界電站大獎評比中榮獲國際大獎,1998年廣東沙角電廠(B廠)獲英國土木工程大獎,2000年深圳賽格廣場超高層鋼管混凝土結構綜合施工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中建二局在施工實踐中總結提煉的“深孔預裂爆破工法”和“多排擠壓深孔爆破工法”等十項工法獲得國家級工法,并建成30余座儲灰場大壩。土石方爆破技術和隧道施工技術、大壩施工技術使中建二局成為全國少有的可以完全自行獨立承擔電廠所有項目的工程承包商。
創新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發展
中建二局55年的發展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也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55年來,有著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建二局,不管環境如何變化,他們始終堅持黨對企業的思想政治領導,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廣大職工辦企業的方針,始終堅持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始終堅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新。經過幾代人不斷地追求與實踐,形成了“艱苦奮斗、創新務實、團結拼搏、勇創一流”的企業精神。多年來,該局先后榮獲“全國建材系統文化活動先進單位”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提高發展質量 建設和諧二局
中建二局制定了“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市場布局,把跟蹤對接高端市場、承接“高、大、新、重、特、外”工程作為經營開拓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步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探索建筑市場融投資帶動總承包的新模式和BT、BOT項目運作;大力開展房地產經營業務,拓展房地產經營領域;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切實加大法人管項目力度,加強成本管理,消滅項目虧損,提高經濟效益;加強勞務分包管理,建立具有中建二局特色、完整配套的企業勞務市場;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水平,加大清欠、清理和追索工作力度,減少和挽回資產損失,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堅持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以科技促發展;以建設和諧企業文化為宗旨,創新、推廣企業理念,加強“四好”班子創建工作,確保企業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十一五”,中建二局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一定能夠譜寫出新的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