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左,再往左,慢慢放,好!”施工人員站在樓頂,通過對講機指揮重型吊車——1月4日,2013年元旦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位于樂山市工業集中區的四川華構住宅工業有限公司正在為一棟公寓安裝預制混凝土樓梯,如同搭積木般,不到10分鐘,一塊5噸重的成品樓梯便安裝得穩穩當當,嚴絲合縫。
20小時就能“變”出樓梯
“生產這種樓梯只需要20多個小時,你說快不快?”華構公司副總裁汪明有些得意。傳統方式修一層樓梯,要經歷建模子、筑鋼筋、澆鑄水泥等好幾個程序,最快也要半個月,而預制混凝土樓梯20多個小時就能速成。而且采用電腦配材料,同類型的每一塊部件成分、重量都一致,大量人工和管理費用得以節省,綜合效益明顯。
該項新技術從研發到應用并非一帆風順。華構公司的前身是富僑工業,是樂山最早一家商業混凝土生產企業。10年前,富僑大膽“吃螃蟹”,將“商品混凝土”引入建筑業,但當時這項新技術未能獲得同行和客戶的認可。
“此后短短一年時間內,樂山同類企業如雨后春筍,我們的優勢不再明顯。”汪明回憶,“只有技術創新才能永葆活力,我們研發了用作地基的混凝土管樁,廣泛運用于機場、碼頭、鐵路、房屋,市場反應的供不應求,讓我們看到了建筑成品構件的廣闊市場前景。”
記者踏上剛安好的樓梯,感覺樓梯十分結實硬氣。“公司100萬平方米裝配整體式住宅構件項目正在建設,到2月份,一棟5000平方米辦公樓動工的時候,所有梁、柱、樓梯、樓板、墻板將全部采用預制構件。”汪明介紹。
“到那時,修房子真的就像搭積木了!”公司董事長侯鍵頻說。
集成建筑的綠色理念
據統計,去年11月,華構公司在樂山市工業集中區內的管樁生產線竣工投產,短短一個月就實現近3000萬元產值,產品遠銷貴州、眉山、資陽等地;2012年底,華構公司已收到50萬米管樁的訂單;預計2013年管樁產能將達到150萬米,產值近3億元。
華構無疑已成為樂山市集成建筑的龍頭企業。管樁生產車間旁,就是占地219畝的華構工業園區。按照規劃,這里將建成集裝配整體式住宅構件研究中心、建筑技術檢測中心、低碳住宅產業博物園和PHC地基構件于一體的住宅產業研發中心,同時兼具集成建筑示范、技術人員培訓、宣展及交流功能。走上一圈,要花兩個多小時。
汪明介紹,對華構第一個集成化建筑樣板的落成,樂山當地有不少酒店、學校、商場、醫院等待建項目正在觀望,以期衡量是否將這項新技術運用到建設中。
華構集成建筑之所以吸引眾人目光,是因為采用了這項新技術后,將能更大程度地實現“綠色”建筑的理念。由于徹底改變了砌磚、抹水泥等傳統建筑方式,施工現場作業的工作量大大減少,從而減輕噪音污染和建筑垃圾,管線和裝修系統有更大的可更新性和維修性,實現對節能環保的貢獻。公司技術總監徐家偉給出一份數據:裝配整體式住宅節約了20%能源、20%的土地、60%的用水量、20%的材料,采用拼接安裝,雖然預制混凝土構件成本增加了20%,但時間卻可以節省65%之多。
“與傳統的建筑設計不同,集成建筑在技術上最大的難題就是深化設計。簡單地說,就是把設計施工圖分解成一個一個的構件。”汪明說,為了掌握這部分核心技術,公司已與臺灣潤泰集團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合作協議,由潤泰提供長期技術支持,“希望這是西南地區綠色建筑工業化的開始。”
20小時就能“變”出樓梯
“生產這種樓梯只需要20多個小時,你說快不快?”華構公司副總裁汪明有些得意。傳統方式修一層樓梯,要經歷建模子、筑鋼筋、澆鑄水泥等好幾個程序,最快也要半個月,而預制混凝土樓梯20多個小時就能速成。而且采用電腦配材料,同類型的每一塊部件成分、重量都一致,大量人工和管理費用得以節省,綜合效益明顯。
該項新技術從研發到應用并非一帆風順。華構公司的前身是富僑工業,是樂山最早一家商業混凝土生產企業。10年前,富僑大膽“吃螃蟹”,將“商品混凝土”引入建筑業,但當時這項新技術未能獲得同行和客戶的認可。
“此后短短一年時間內,樂山同類企業如雨后春筍,我們的優勢不再明顯。”汪明回憶,“只有技術創新才能永葆活力,我們研發了用作地基的混凝土管樁,廣泛運用于機場、碼頭、鐵路、房屋,市場反應的供不應求,讓我們看到了建筑成品構件的廣闊市場前景。”
記者踏上剛安好的樓梯,感覺樓梯十分結實硬氣。“公司100萬平方米裝配整體式住宅構件項目正在建設,到2月份,一棟5000平方米辦公樓動工的時候,所有梁、柱、樓梯、樓板、墻板將全部采用預制構件。”汪明介紹。
“到那時,修房子真的就像搭積木了!”公司董事長侯鍵頻說。
集成建筑的綠色理念
據統計,去年11月,華構公司在樂山市工業集中區內的管樁生產線竣工投產,短短一個月就實現近3000萬元產值,產品遠銷貴州、眉山、資陽等地;2012年底,華構公司已收到50萬米管樁的訂單;預計2013年管樁產能將達到150萬米,產值近3億元。
華構無疑已成為樂山市集成建筑的龍頭企業。管樁生產車間旁,就是占地219畝的華構工業園區。按照規劃,這里將建成集裝配整體式住宅構件研究中心、建筑技術檢測中心、低碳住宅產業博物園和PHC地基構件于一體的住宅產業研發中心,同時兼具集成建筑示范、技術人員培訓、宣展及交流功能。走上一圈,要花兩個多小時。
汪明介紹,對華構第一個集成化建筑樣板的落成,樂山當地有不少酒店、學校、商場、醫院等待建項目正在觀望,以期衡量是否將這項新技術運用到建設中。
華構集成建筑之所以吸引眾人目光,是因為采用了這項新技術后,將能更大程度地實現“綠色”建筑的理念。由于徹底改變了砌磚、抹水泥等傳統建筑方式,施工現場作業的工作量大大減少,從而減輕噪音污染和建筑垃圾,管線和裝修系統有更大的可更新性和維修性,實現對節能環保的貢獻。公司技術總監徐家偉給出一份數據:裝配整體式住宅節約了20%能源、20%的土地、60%的用水量、20%的材料,采用拼接安裝,雖然預制混凝土構件成本增加了20%,但時間卻可以節省65%之多。
“與傳統的建筑設計不同,集成建筑在技術上最大的難題就是深化設計。簡單地說,就是把設計施工圖分解成一個一個的構件。”汪明說,為了掌握這部分核心技術,公司已與臺灣潤泰集團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合作協議,由潤泰提供長期技術支持,“希望這是西南地區綠色建筑工業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