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投資拉動效應初顯 經濟回升動力漸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9-2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上海證券報
核心提示:投資拉動效應初顯 經濟回升動力漸增
  國內方面: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跌破9%,CPI雖返“2”時代,但PPI持續下行,未來通脹壓力總體不大。從金融運行看,M1、M2增速雙雙小幅下降,新增存、貸款較上月顯著增加,央行逆回購操作頻繁。人民幣匯率在岸、離岸市場出現分化。滬、深股市持續深跌。未來,商業銀行信貸對地方融資平臺可能突出“定向寬松”,而地方政府將通過信托、債券等多種方式“脫媒”融資。

  國際方面:8月初至9月中下旬,受美歐日等競相出臺貨幣寬松政策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活躍。全球股市在QE3等利好刺激下呈現震蕩上行格局,歐元區重債國的國債收益率均大幅下降。未來,前期價格漲幅過高的商品將面臨獲利回吐壓力。而金價有望沖破1800美元/盎司,年底前原油期貨價格將在高位震蕩。美元弱勢格局仍將繼續,歐元有望在震蕩中回升。美股反復震蕩的概率較大。

  價格:CPI再回“2”時代,PPI創34個月新低

  8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0%,較7月提升0.2個百分點,重返“2”時代。PPI同比下降3.5%,低于過去十年均值(2.55%),同比增幅創34個月以來新低;環比下降0.5%,低于過去十年均值(0.4%)。反映對工業品需求依然疲弱,工業企業還是處于加速去庫存階段,也進一步說明了未來數月價格反彈壓力不會太大。

  固定資產投資:基建與房地產投資成為回升主力,投資增速逐步企穩

  近兩月來,迫于經濟下行的壓力,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穩增長”措施,國家發改委加速批復基建投資重大項目。從8月數據來看,投資增速在政府逆周期政策作用下繼續企穩:1-8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0.2%,已連續6個月保持20%以上平穩增長,其中8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額上升1.3個點至24.9%。部分行業指標出現明顯回升:交運倉儲投資從上半年的-2%回升至1-8月的1.3%,水利設施等投資增速從上半年的12.8%回升至1-8月的15%;值得關注是,房地產投資14個月來首次回升0.2個百分點至15.6%。

  從資金來源看,國家預算內資金同比增速處于今年第三高水平(26.9%),國內貸款同比增速為今年以來最高(7.1%),自籌資金同比增速為今年以來最低(22%),反映出財政和銀行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未來數月,隨著新一輪投資項目逐步啟動,以及房地產行業止跌回暖,電力投資、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和公共設施管理等投資增速將保持上升態勢,政府主導的投資需求將進一步向上游行業傳導,預計四季度總投資增速將企穩回升。

  各級政府重啟投資拉動,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效應,但刺激效果尚不能過于樂觀。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不大可能通過大規模基建和貨幣寬松拉動經濟。而國家發改委近期密集批復的規劃和建設項目,投資周期多在5年左右,且多為2010年以來就列入計劃項目,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更多在于明確政策取向,難以在短期即發揮明顯作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有拉動基建動力但卻受資金來源掣肘,盡管預算內資金加速到位,但在地方債務總量處于高位,“四萬億”負面效應正在深化的背景下,沒有信貸大幅寬松的配合,地方政府仍無法獲得充足資金進行大規模投資。

  在此背景下,金融業可能會有兩點變化:一是商業銀行未來信貸對地方融資平臺可能突出“定向寬松”,即主要集中在公路、鐵路、天然氣、保障房等領域。二是地方政府可能通過信托、債券等多種方式“脫媒”融資,以進一步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民間資本可能會更大程度介入此輪投資。

  社會流動性:M1、M2增速雙雙下降,新增存款、貸款較前一個月顯著提升

  8月,我國M1、 M2同比增長分別為4.5%、13.5%,比7月分別下降0.1、0.4個百分點。其中5月以來M2增速始終處于13%~14%區間,持續保持平穩、常態化運行,這對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8月當月,人民幣存款新增5044億元,較7月大幅減少5006億元有明顯改善,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少增2022億元。

  8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1.24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885億元和1666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7039億元,同比多增1555億元,環比多增1638億元。而信托貸款和企業債券凈融資也保持了持續高增長,分別增加1180億元、2584億元,同比多增1004億元、1686億元。這進一步驗證了地方政府加快項目投資進度、項目融資更多通過信托和債券等表外融資的事實。

  從貸款結構來看,新增中長期貸款比例繼續改善,較7月提升1.7個百分點至40.6%。隨著5 月開始的新批準基建項目投資的逐步展開,以及8 月份刺激政策力度的再次加大,年內中長期貸款繼續上升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全年信貸新增可超8萬億目標。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央行連續開展逆回購操作,資金市場流動性先緊后松

  8月,受財政繳存、7月份外匯占款減少等因素影響,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一度趨緊。央行持續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連續5周開展高達8200億元的逆回購,在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量為3440億元,為7月份的2.01倍,創近14個月來單月投放最高。在8月29日,央行又進行了28天逆回購的申報工作,意味著央行可能會自2005年之后重啟這項期限更長的工具。

  在連續大規模的釋放資金后,當月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84%,僅較上月末上升0.06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87%,僅較上月末上升0.02個百分點。考慮到9月份四周期間,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分別為-1870億元、-650億元、60億元、20億元,全月累計到期資金-2440億元;在全球貨幣寬松和國內房地產市場仍處于高位運行的背景下,央行對于貨幣政策將持更為謹慎態度,預計年內至少還有一次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但時間窗口后延,央行仍將選擇逆回購等方式來舒緩流動性,銀行間市場資金將在緊平衡中保持適當寬松。

  人民幣匯率:在、離岸匯率走勢出現分化,未來仍將雙向波動小幅貶值

  8月,受美聯儲QE3推出預期增強影響,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呈現先貶后升走勢,8月31日收于6.3449,較上月末(6.3320)小幅貶值0.2%。而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即期匯率定盤價則呈震蕩小幅升值走勢,8月31日收于6.3549,較上月末(6.3844)小幅升值0.46%。人民幣境內、外市場的走勢分離,反映出人民幣匯率預期分化,雙向波動的幅度和空間擴大。

  從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市場看,8月31日報價為6.4515,較上月末(6.4327)小幅貶值0.29%,中長期仍維持貶值預期。我們認為,短期內受投資者風險偏好改善、美聯儲推出貨幣量化寬松政策(QE3)影響美元匯價走低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從貶值走向升值。但中長期來看,考慮到貿易順差收窄、FDI下降、國內經濟增速相對放緩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中,小幅貶值態勢仍將持續。

  外匯占款:連續兩月出現負增長,預計未來走勢穩中有升

  8月,新增外匯占款為-174.34億元,出現年內第三次負增長,比7月減少136.13億元,創下今年4月份的新低(見圖8),說明短期外來資本流入減少仍在持續。究其原因,一是貿易順差持續處于低位徘徊,8月我國貿易順差為266.61億美元,雖較7月251.47億美元略有擴大,但仍處于低位。二是去年以來國內經濟不確定性增強,投資回報率下降,對資金的吸引力下降,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8月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3.26億美元,同比下降1.43%,連續3個月負增長。三是今年以來持續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使境內企業和個人由做空轉向做多美元,居民戶持匯意愿增強,進一步影響外匯占款階段性下降。

  中長期來看,隨著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和歐央行推出OMT救市,有助于穩定歐美經濟,預計未來外需逐步增強,我國貿易順差會逐步改善。同時居民風險預期向好、歐美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及國內經濟逐步企穩,則帶來國際資本流入規模上升,預計外匯占款將呈現穩中趨升走勢。我們認為,未來一段時期外匯占款處于相對低位,不僅可減輕外匯儲備增長和經營壓力,還將減輕央行的對沖壓力,增加央行貨幣政策的自由度,為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創造條件。

  股票市場:滬、深兩市持續深跌,政策利好難解下行擔憂

  8月,證監會先后宣布證券期貨交易總費用整體下降20%、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征求意見稿、轉融通業務試點正式啟動等政策利好,但市場對此反應冷淡。從指數看,受經濟數據不利、市場情緒低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滬深兩市均創出了2009年3月以來新低。從成交看,8月份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已經降至1100億元以下,為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四季度,考慮到國內經濟將逐步企穩,中美歐政策寬松預期提升以及宏觀資金面維持平穩,股市筑底回升的可能性較大,但鑒于實體經濟盈利仍不容樂觀,政策利好傳導尚需時日,預計股市反彈力度有限,將呈在底部徘徊但小幅震蕩上升趨勢。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