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8000億交通投資“飲鴆止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9-2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科學報》
核心提示:8000億交通投資“飲鴆止渴”?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示了25個獲批軌道交通、城際鐵路類項目,已公布的投資總金額超過8000億元。在出口、內需疲軟與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此次在軌道交通行業的大手筆投資無疑將為“穩增長”增加有利的砝碼,短期內對鋼鐵、裝備制造等行業的刺激作用明顯。
不過,政府這種再次依靠“強心針”刺激經濟的投資方式,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業短暫向好,其背后可能引發的泡沫效應與隱患更值得人們關注。

  目的為“穩增長”

  據悉,已公示的25個獲批項目,涉及蘇州、天津、青島、成都等19個城市與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內蒙古呼包鄂兩個地區。而據已發布的《“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建設城際快速網絡、強化城市公共交通正是我國在此規劃期內的兩大主要任務。

  廣發證券分析師唐笑指出,此番密集批復正是對該規劃的良好執行,“既完善交通體系,亦能穩定經濟”。

  隨著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的明顯下滑,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政府必須尋找更好的方式來提振經濟。此次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大量軌道交通設施項目,政府試圖以此拉抬經濟的意圖不言而喻。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副總裁王海文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已公布的7月宏觀經濟數據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明顯的企穩勢頭,但由于房地產投資增速依舊低迷,表明主要拉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仍是各種基礎設施。

  可見短期內,我國經濟“穩增長”仍需依靠基建投資。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宋菲菲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城市軌道交通由于建設投入大、運行能耗低,能有效兼顧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雙重任務,同時釋放鋼鐵、水泥、工程機械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對建材、裝備制造等行業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

  “政府大手筆投資軌道交通既符合加強民生工程建設、經濟轉型和升級的需要,也體現了政府提振內需的決心。”宋菲菲說。

  急功近利之嫌

  記者了解到,今年1~7月,全國鐵路建設投資僅完成1880億元,是全年目標的40%。
東莞證券分析師劉卓平指出,此次軌道交通項目密集批復,反映出政府或將從鐵路基建轉戰軌道建設,“畢竟地方政府投資軌道建設的意愿大于投資鐵路”。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建設發展迅速,目前全國城市軌道運營里程達到1576公里,較2000 年增長了8倍多。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全國28個城市將擁有長達3000公里的運營線路,“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年均投資將達2700億元。

  宋菲菲說:“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將會推進未來城市群的形成,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王海文也認為,通過中心城市交通的輻射效應,將促進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也將通過城市化進程帶動的需求刺激經濟發展,“但這次逾8000億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帶來的作用,我認為將遠不及2008年的4萬億投資”。

  對處于低谷的中國經濟而言,此次軌道交通的投資是“困境”下的一種“突圍”嘗試。在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一次性的大手筆投資對當前短期內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的確較為明顯,也是政府“穩增長”的法寶之一。

  “但是獲批的部分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目前看來其實需求并不十分迫切。經濟社會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人為大規模地擴大投資有急功近利之嫌,將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宋菲菲說。

  從2008年4萬億投資到現在,一次次“強心針”似的由政府主導的巨額投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漸漸顯現,如4萬億投資導致目前鋼鐵、水泥、光伏等行業嚴重產能過剩。

  王海文說:“我認為此次軌道交通投資多少有些"飲鴆止渴"的感覺。這筆巨額投資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并不能直接產生振興的作用,對產業轉型也不會起到大的作用,反而應警惕出現新一輪的投資泡沫。”

  警惕泡沫頻發

  由于此次軌道交通項目并非中央政府主導項目,投資將基本依靠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融資方式將為銀行貸款與發行地方債券。

  據了解,在已公布投資情況共需8418.15億元投資的23個項目中,其中地方財政負擔的資本金為25%~50%不等,資本金以外的資金中大約有4086.29億元主要需通過銀行貸款解決。

  對地方財政而言,這筆數額不小的軌道交通投資只是近來需要投入的諸多大項目之一。據不完全統計,7月以來我國已公布的地方投資計劃涉及的金額超過10萬億元。面對如此多的投資項目,地方財政究竟能否如期在軌道交通方面投入資金仍是個問號。

  宋菲菲指出,由于受到房地產行業政策的限制,目前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驟減,有些地方還出現了財政赤字,“政府如果通過發債或者加大稅收征管等措施籌集這筆龐大資金,會帶來更多后續負擔和不良影響”。

  王海文也表示,財政匱乏的地方政府將以虛假出資或者抽逃資金的方法規避出資,并且以最有效的土地收入彌補虧空,而且此次投資也勢必會給銀行帶來風險。

  他指出:“軌道交通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則源于更多值錢的土地。我擔心會為了讓土地更值錢,而導致軌道交通越修越多以拉抬沿線的土地價格,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相比其他投資項目,軌道交通項目投資期較短、對地方經濟帶動作用明顯,而且不存在技術壁壘,所以地方政府投資的積極性相對較高。在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背景下,業內人士指出,要警惕施
工過程中出現資金濫用和“大躍進”現象。

  “毫無疑問,中國的軌道交通建設正面臨資金與效率的雙重難題。我擔心在政績壓力下地方官員會過于亢奮,以‘大干快上’的勁頭,把軌道交通建設變成‘泡沫’原發地。”王海文說。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