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國高標水泥(P·O42.5)市場價格環比上漲0.6%至334元/噸,這已是高標水泥價格環比第四周上漲。受價格上行的帶動,24日,水泥板塊全線飄紅,秦嶺水泥(600217)、四川雙馬(000935)漲停,多只個股漲幅超過5%。分析認為,未來基建投資預期,加上近期水泥價格連續上漲,是水泥板塊走強的主要原因。
分地區來看,江蘇、上海、安徽,以及兩廣地區水泥價格分別上調10-30元/噸。整體來看,進入旺季后市場需求恢復雖不及往年旺盛,但在季節性反彈和企業協同助推下,部分地區價格仍出現上升勢頭。專家認為,短期內水泥行業將會以反彈為主,趨勢性的機會還需等待。
西部水泥企業領漲
近期水泥價格持續上漲給市場提振了信心,過去連續四周中水泥價格出現實質性反彈,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水泥需求的恢復和企業水泥庫存的下降也傳遞出積極的信號。
瑞銀證券建筑材料行業分析師密葉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加上近期水泥價格持續上漲,導致水泥股表現突出。密葉舟進一步分析稱,考慮到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消費和出口相對疲弱,為了防止經濟下滑還是需要投資拉動,此前發改委集中審批若干城市軌道和公路項目的建設,隨著基建投資的加強,水泥股將直接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24日,漲幅靠前的多為西部地區水泥上市公司,除秦嶺水泥、四川雙馬漲停之外,寧夏建材(600449)漲7.85%,祁連山(600720)漲5.78%,天山股份(000877)和西部建設(002302)漲近5%。
秦嶺水泥自8月24日摘帽以來漲幅更是達到46%。秦嶺水泥上半年虧損2765.26萬元,預計前三季仍為虧損,但累計虧損額可能小于上半年虧損額,同比將有較大幅度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預計水泥和熟料產銷量及售價均有所提升。宏源證券預計,下半年秦嶺水泥有望扭虧為盈。不過,秦嶺水泥大股東冀東水泥(000401)陜西水泥資產以定向增發方式注入秦嶺水泥一事短期恐難實施,冀東水泥稱目前不宜分拆業務重組注入另一家上市公司或單獨申請主板上市,冀東水泥認為秦嶺水泥重組方案會加大兩家上市公司間的同業競爭問題而中止。
密葉舟對記者表示,市場上比較看好西部水泥企業,是因為西部地區基建投資空間更大,但是明年產能的集中投放可能對該地區的水泥價格產生壓力。相對應的,密葉舟更看好中東部地區水泥市場恢復的持續性。
華東仍具上漲動力
分地區來看,上周華東地區水泥價格漲幅最大,環比上漲2.4%,主要體現在上海、江蘇和安徽上漲10-30元/噸。江蘇是華東地區水泥價格最低的省份,即使此次價格上調20元/噸,很多企業仍沒有利潤,只能是做到盈虧平衡,9月初價格上調不成功主要是安徽企業壓制,9月中旬后安徽企業庫存下降明顯并上調價格,在需求旺季蘇南企業仍執行停產讓量給安徽企業,目的是提價改變盈利,所以只要企業執行停產到位,企業也將會繼續協同上調過低的價格。
分析認為,華東地區部分省份企業能夠再次達成協同共識,其主要原因是因過低的價格致使大部分企業虧損,虧損經營下各企業對于協同或許更加依賴。
申銀萬國研報認為,隨著9月旺季價格恢復,需求逐步回暖,建議關注四季度價格企穩帶來階段性機會。隨著華東熟料價格上調,停窯計劃逐步開展,水泥價格持續上漲符合預期,價格企穩回升基本符合前期判斷。預計未來在企業協同和盈利壓力雙重作用下,華東、兩廣地區價格依然具備持續上漲動力。
在一份研報中密葉舟稱,由于熟料價格大幅上漲,預計短期內華東水泥價格可能存在進一步上升的空間。由于水泥板塊已經觸底,水泥價格上漲可能給該板塊帶來更多上升空間。華東是水泥行業的主要市場,預計華東市場復蘇將有利于海螺水泥(600585)和江西水泥(000789)。24日,海螺水泥漲3.74%,江西水泥漲6.08%。
趨勢性機會仍需等待
根據銀河證券調研,進入9月份,大部分企業感覺出貨量有所提升,但是主要是由于季節性的因素,加之前段時間雨水過多積壓下來的需求而引起的。預計四季度水泥價格將會有所上揚,但是幅度有限。短期內水泥行業的供需關系并不會得到明顯的好轉,歷史上引起水泥行業大幅跑贏大盤的幾個因素再次出現的可能性較小,因此短期內水泥行業將會以反彈為主,趨勢性的機會還需等待。
國信證券認為,短期內對政府穩增長預期的增強和旺季水泥價格回升的預期帶動水泥股反彈,但是,未來水泥股的趨勢性上漲行情仍需要行業基本面的改善來支持。如果前期政府公布的一系列利好水泥需求的政策能夠得到落實,水泥需求有望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回暖,行業盈利有望環比改善,進而逐步帶來水泥股趨勢性上漲。
工信部上周公布第一批符合《水泥行業準入條件》的生產線名單,涉及67家公司的108條生產線,合計產能規模達到41.93萬噸/天,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國信證券認為,此名單的公布表明政府嚴控水泥產能的態度仍未改變,對于水泥行業: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總量,提高準入門檻,防止盲目擴張和違規建設,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逐漸壓縮過剩產能;另一方面要鼓勵現有的符合資質的水泥企業加快行業兼并重組,提高集中度。
安信證券指出,當下不同水泥企業的成長性正在發生分化,隨著產能全面過剩,中小企業的成長性將不如有并購整合能力和財務資源豐富的大型企業。
分地區來看,江蘇、上海、安徽,以及兩廣地區水泥價格分別上調10-30元/噸。整體來看,進入旺季后市場需求恢復雖不及往年旺盛,但在季節性反彈和企業協同助推下,部分地區價格仍出現上升勢頭。專家認為,短期內水泥行業將會以反彈為主,趨勢性的機會還需等待。
西部水泥企業領漲
近期水泥價格持續上漲給市場提振了信心,過去連續四周中水泥價格出現實質性反彈,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水泥需求的恢復和企業水泥庫存的下降也傳遞出積極的信號。
瑞銀證券建筑材料行業分析師密葉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較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加上近期水泥價格持續上漲,導致水泥股表現突出。密葉舟進一步分析稱,考慮到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中消費和出口相對疲弱,為了防止經濟下滑還是需要投資拉動,此前發改委集中審批若干城市軌道和公路項目的建設,隨著基建投資的加強,水泥股將直接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24日,漲幅靠前的多為西部地區水泥上市公司,除秦嶺水泥、四川雙馬漲停之外,寧夏建材(600449)漲7.85%,祁連山(600720)漲5.78%,天山股份(000877)和西部建設(002302)漲近5%。
秦嶺水泥自8月24日摘帽以來漲幅更是達到46%。秦嶺水泥上半年虧損2765.26萬元,預計前三季仍為虧損,但累計虧損額可能小于上半年虧損額,同比將有較大幅度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預計水泥和熟料產銷量及售價均有所提升。宏源證券預計,下半年秦嶺水泥有望扭虧為盈。不過,秦嶺水泥大股東冀東水泥(000401)陜西水泥資產以定向增發方式注入秦嶺水泥一事短期恐難實施,冀東水泥稱目前不宜分拆業務重組注入另一家上市公司或單獨申請主板上市,冀東水泥認為秦嶺水泥重組方案會加大兩家上市公司間的同業競爭問題而中止。
密葉舟對記者表示,市場上比較看好西部水泥企業,是因為西部地區基建投資空間更大,但是明年產能的集中投放可能對該地區的水泥價格產生壓力。相對應的,密葉舟更看好中東部地區水泥市場恢復的持續性。
華東仍具上漲動力
分地區來看,上周華東地區水泥價格漲幅最大,環比上漲2.4%,主要體現在上海、江蘇和安徽上漲10-30元/噸。江蘇是華東地區水泥價格最低的省份,即使此次價格上調20元/噸,很多企業仍沒有利潤,只能是做到盈虧平衡,9月初價格上調不成功主要是安徽企業壓制,9月中旬后安徽企業庫存下降明顯并上調價格,在需求旺季蘇南企業仍執行停產讓量給安徽企業,目的是提價改變盈利,所以只要企業執行停產到位,企業也將會繼續協同上調過低的價格。
分析認為,華東地區部分省份企業能夠再次達成協同共識,其主要原因是因過低的價格致使大部分企業虧損,虧損經營下各企業對于協同或許更加依賴。
申銀萬國研報認為,隨著9月旺季價格恢復,需求逐步回暖,建議關注四季度價格企穩帶來階段性機會。隨著華東熟料價格上調,停窯計劃逐步開展,水泥價格持續上漲符合預期,價格企穩回升基本符合前期判斷。預計未來在企業協同和盈利壓力雙重作用下,華東、兩廣地區價格依然具備持續上漲動力。
在一份研報中密葉舟稱,由于熟料價格大幅上漲,預計短期內華東水泥價格可能存在進一步上升的空間。由于水泥板塊已經觸底,水泥價格上漲可能給該板塊帶來更多上升空間。華東是水泥行業的主要市場,預計華東市場復蘇將有利于海螺水泥(600585)和江西水泥(000789)。24日,海螺水泥漲3.74%,江西水泥漲6.08%。
趨勢性機會仍需等待
根據銀河證券調研,進入9月份,大部分企業感覺出貨量有所提升,但是主要是由于季節性的因素,加之前段時間雨水過多積壓下來的需求而引起的。預計四季度水泥價格將會有所上揚,但是幅度有限。短期內水泥行業的供需關系并不會得到明顯的好轉,歷史上引起水泥行業大幅跑贏大盤的幾個因素再次出現的可能性較小,因此短期內水泥行業將會以反彈為主,趨勢性的機會還需等待。
國信證券認為,短期內對政府穩增長預期的增強和旺季水泥價格回升的預期帶動水泥股反彈,但是,未來水泥股的趨勢性上漲行情仍需要行業基本面的改善來支持。如果前期政府公布的一系列利好水泥需求的政策能夠得到落實,水泥需求有望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回暖,行業盈利有望環比改善,進而逐步帶來水泥股趨勢性上漲。
工信部上周公布第一批符合《水泥行業準入條件》的生產線名單,涉及67家公司的108條生產線,合計產能規模達到41.93萬噸/天,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國信證券認為,此名單的公布表明政府嚴控水泥產能的態度仍未改變,對于水泥行業: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總量,提高準入門檻,防止盲目擴張和違規建設,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逐漸壓縮過剩產能;另一方面要鼓勵現有的符合資質的水泥企業加快行業兼并重組,提高集中度。
安信證券指出,當下不同水泥企業的成長性正在發生分化,隨著產能全面過剩,中小企業的成長性將不如有并購整合能力和財務資源豐富的大型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