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的放緩,房地產行業政策性的施壓,導致滬深股市連續下跌,而“黑色星期一”更把上周的股市拉入了低谷。近期,又有股民“聯名上書”,要求證監會停止審批IPO。而就在兩市低迷的時候,20日午后,寧波的6家上市公司卻出現了漲停現象,究其原因,競是市政府制定出臺的《關于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若干意見》所致。
面臨的局面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下滑,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成為了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針。而在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的過程中,由于中小微企業受運轉資金的限制,企業的運營已經逼近了倒閉的邊緣,而那些大型的央企、國企卻發揮了它“龍頭性”的作用,瘋狂的兼并重組中小微企業,導致民間“國進民退”的呼聲一波勝一波。
就在這關鍵時期,寧波市出臺的26條新政,對當地的中小微企業來說,猶如雪中送炭。政府這些清費減稅措施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微企業的運營資金壓力,使企業存活下來。
通過寧波出臺的清費減稅政策我們可以看出,國家正在嘗試稅制的改革。稅制的改革,將有效的緩解中小微企業在外需減稅和內需不振等方面的雙重壓力。中小企微企業受益的同時,從政府的長遠利益方面來說,也有效的緩解了社會的負擔,對人員的就業和今后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水泥企業或受益
水泥行業作為產能過剩的“重災區”,受到了國家的著重關注。7月14日,工信部發布了《2012年水泥行業淘汰企業名單》,其中有1053家企業遭淘汰,淘汰落后產能2.7億噸。通過名單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多數的是粉磨站或是立窯水泥企業,他們即使不被國家淘汰,在未來的幾年里,也將會被市場淘汰。其實,除了中小水泥企業外,多家大型的水泥企業也陷入了資金短缺的困境。據一位業內人士透漏,某家大型的上市水泥企業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虧損運行。
水泥企業作為國家的建設的原料“供應基地”,現在的水泥市場情況也噬需國家的扶持。大到橋梁鐵路,小到房屋水利的建設都離不開水泥,而現在的水泥市場已經將要探底,如果國家再繼續這樣調控下去,勢必會給中小型水泥企業致命的打擊,到時,恐怕就很難“起死回生”。
所以我們可以預測,下半年,國家勢必會出臺一些對水泥行業利好的政策,來緩解水泥行業的局面。而寧波這樣的清費減稅政策對于陷入困境的國內中小微企業來說,恰好是一個“救命稻草”,所以,國內其它地去很有可能采取效仿寧波的舉措,來緩解他們當地企業的壓力。屆時,中小微水泥企業也將會受益于此。
所以,“清費減稅”在世界經濟依舊低迷、國內經濟增速出現放緩的大環境下,對于企業和政府都是一條“雙贏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