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德國中小企業面對中國對手挑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6-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金融時報
核心提示:德國中小企業面對中國對手挑戰
  德國智慧能否勝過中國規模?未來10年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面對中國同行在世界各地的擴張,舉世聞名的德國中小型工程企業能否保持競爭優勢?

  反映中國企業全球擴張意向的一個跡象是,今年1月,中國快速擴張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三一集團(Sany Group)以5.25億歐元收購了德國企業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這家德國企業直到不久以前還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制造商。三一計劃利用此次收購,將觸角延伸到西方世界的新市場,同時加快自有技術和設計的開發。

  研究私人控股工業集團(此類企業是德國工業的脊梁)的專家貝爾恩德•費諾爾(Bernd Venohr)表示,未來幾年,很多這類企業將面臨來自中國企業的“重大挑戰”。

  總部位于中國的金屬部件制造商世達模型(Star Prototype)董事總經理戈登•斯泰爾斯(Gordon Styles)表示:“中國人強烈希望提升自己,并與全球頂級參與者展開競爭。我得到的印象是,20年后,(就技術和工程實力而言)中國將可與德國匹敵?!?

  試圖向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中,包括大型注塑機制造商寧波海天(Ningbo Haitian),該公司的全球化努力在很大程度上通過位于德國的子公司長飛亞塑機集團(Zhafir Plastics Machinery)進行,后者是海天在2006年設立的。另一家中國企業——大連機床集團有限公司(Dalian Machine Tool Group Corporation)也通過收購德國機床公司茲默曼(F.Zimmermann)進入德國。

  與三一一樣,這些公司希望,通過聘用德國工程師并為德國乃至其他西方國家的更多客戶服務,它們將吸收新的技術創意,從而提高自身產品的技術含量。

  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Chengdu Chengliang Tools)董事長夏義寶表示,他所在行業的基準是由西方企業(包括德國競爭對手)設定的?!拔覀冎?,要趕上它們,我們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正加大努力。”該公司為汽車和航空航天等行業生產金屬切削設備。

  根據咨詢公司IHS環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的數據,去年,德國是發達世界為數不多的在全球制造業產出占比未見下滑的國家之一,該國所占比重從2010年的6.3%略升至6.4%。德國制造企業的強勁表現,與該國以較好狀態告別2008年至2009年衰退的整體態勢相符,這是與歐元區其他很多國家存在反差的。

  然而,數據表明,中國的制造業產出繼續大踏步向前,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產出所占比重從前年的17.7%升至去年的19.9%。這一高速增長意味著,以產出衡量,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德國位列第四,日本第三。

  但中國提高自己的努力并非沒有挑戰。在中國制造商利用國內的強勁增長作為全球擴張的跳板之際,德國制造商引領著在中國落戶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向增長迅速的本地市場銷售,同時也是為了學習新的生產技術,并獲得成本更低的供應。

  德國大型工程集團西門子(Siemens)首席執行官羅旭德(Peter Löscher)表示:“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是中國企業在德國投資的好幾倍?!?

  他表示,盡管一些中國企業——例如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Huawei),該公司在過去5年已成為強大的全球企業——行動非常迅速,但德國很多老牌工業企業借助在科技和設計方面的大舉投資,“有相當好的機會保持其競爭地位”。

  總部位于斯圖加特附近的私有機床制造商海勒(Heller)首席執行官克勞斯•文克勒(Klaus Winkler)表示,盡管過去10年中國的生產率穩步提高,但在德國,他所在行業的員工平均生產率仍是中國水平的2.5倍左右。

  西門子與私有工業集團博世(Bosch)的合資企業博西(BSH)的中國業務首席技術官托馬斯•科奇(Thomas Koch)也提出類似觀點。博西是全球最大家用電器企業之一。

  過去8年,博西在其南京的大型工廠投資2億歐元,部署生產洗衣機和烘干機的設備,但科奇指出,中國過去擁有的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正開始受到侵蝕。

  他表示:“德國勞動力成本每年上升2%至3%,但我們(在南京)的相應成本每年上升12%至15%?!?

  另一家作為戰略努力的一環在中國擴張的德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兩家鏈鋸生產商之一斯蒂爾(Stihl)。

  首席執行官伯特拉姆•坎德茲奧拉(Bertram Kandziora)表示,斯蒂爾利用中國成本較低的優勢,在中國開發并生產了一系列較為廉價的“入門級”產品,以補充該公司繼續在德國生產的價格及技術含量更高的鏈鋸。

  另一家德國私有企業、專門生產工業清潔設備的凱馳(Karcher)首席執行官哈特姆特•讓內(Hartmut Jenner)表示,對創新和新產品的聚焦,意味著他的公司能夠保持領先地位。他表示:“我們擁有600名開發工程師,現在銷售3000種產品,比10年前多一半。我認為,這為未來幾年提供了一個良好基礎?!?/FONT>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