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二公司從1998年建設的文化部辦公樓工程第一次榮獲魯班獎開始,到2006年又捧回中科院計算所科研綜合樓工程的國優魯班獎。短短8年間,一個小小的二級子公司已6次奪得國優魯班獎。這樣的成績,不僅位居城建集團的創優榜首,而且在全國建筑行業中也處于領先的地位。在成功的背后,他們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創優的宏韜偉略,卓越超群的管理,精湛的施工技術和作風過硬的團隊。對他們奪杯創優的獨特經驗和奧秘,現在我們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探究。
人才培養品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1983年城建二公司兵轉工的建企之初,年產值只有0.19億元,利潤不足百萬元,零星的幾個工程,還要靠成立工程聯合指揮部去四處求賢,企業的管理人才奇缺。嚴峻的現實,使公司決策層深刻地認識到:一切競爭成敗的因素是人,培養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
在人才培養上,城建二公司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規劃》,源源不斷地向項目一線輸送人力資源。其具體措施:一是加快人力資源引進,每年招收20名~40名大學本科生,逐步改變職工隊伍結構,為公司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工程總承包的核心能力提供人力資源保證。二是通過公司教培中心采取內培、送培、專家講座、經驗交流、自學短訓、崗位練兵等多種形式,提高職工素質,培養出一批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公司歷年從政策上、分配機制上一貫向技術人才崗位傾斜,支持人才跨項目兼職,做到人盡其才,多勞多得。四是使用上提拔人才。二公司為激勵人才成長,在入黨、評選先進、晉升嘉獎、中層干部競聘等方面惟才是用。通過這些措施,城建二公司建樓育人,名副其實地成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2003年,二公司實施的“以人為本,終身自學,創建學習型企業”戰略,順利通過評估,成為城建集團第一家、北京市建筑行業第二家學習型先進企業。
目前,二公司擁有較強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24人,中級職稱的124人,初級職稱的308人;研究生以上學歷的35人,本科生343人,大中專畢業生372人;擁有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15人、二級注冊建造師60人,高級職業經理9人;一級項目經理100人,二級項目經理75人。到目前為止,公司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已達40萬總學時。這些技術精湛、管理過硬、一專多能的技術人才,為公司六奪魯班獎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證。
科技撐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提高工程質量的可靠保證。近年來,面對建筑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建設綠色工程、環保工程、科技工程的要求和挑戰,城建二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了“加強基礎管理、注重技術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導思想,結合工程實際,制定出《科技工作發展規劃》,在施工中不斷研發新技術,克服質量通病,確保達到甚至超出甲方對工程質量所要求的目標。QC科技小組的小發明、小革新、小創造等活動在公司近70個工程棟號上蓬勃展開,碩果頗豐。近3年來,二公司產生了《創新道路檢查井井口施工技術》等全國QC成果16項和《深基坑土坡垂直支護》等北京市QC成果25項。
在此基礎上,二公司集中優勢兵力,組織科技人員重點攻關,獲得集團以上科技進步獎71項、優秀施工組織設計26項、優秀模板設計21項、科技示范工程18項;獲得國家專利技術12項,其中“平板玻璃鋼圓柱模板專利技術”被列為2005年度國家級工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二公司自行研發的適用于現澆剪刀墻結構的EPS外墻保溫專利技術,集國內外外墻外保溫技術的優點,取消了導墻法施工,提高了結構工程質量,解決了以往內保溫墻面裂縫的缺陷。被推為國家級工法的平板玻璃鋼圓柱模板專利技術,成功運用了流體力學液態張力和的科學原理,整張模板只有一條豎向對邊接縫,施工中使用纜風繩直接拽拉主筋,可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尺寸準確,垂直度和圓度誤差均控制在兩毫米之內,混凝土圓柱模板造價低于傳統鋼模板的一半,操作簡便,工效成倍提高。
同時,二公司試驗室也升格為對外見證試驗室。2005年又獲得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證書,可以進行11個大項目,累計72個小項的項目試驗,有儀器設備110臺(套),為工程質量提供了專業診斷檢測功能。近幾年,城建二公司已經從傳統管理轉化為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促進了工程質量管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眾多科技成果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該公司實力增強,承建了一大批有社會影響、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公建工程、精品工程。其中,代表性的工程有:北京地鐵一線、國家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國務院嘉獎)、首體綜合訓練館、港澳中心、文化部辦公樓(魯班獎)、新東安市場(魯班獎)、魯迅博物館、知春路綜合大廈(國優)、月壇大廈(國優)、北京衛星制造科研實驗樓(魯班獎)、中關村藍星科技大廈(魯班獎)、金宸公寓3號、4號鋼結構住宅樓(中國鋼結構金獎)、中國殘聯辦公大樓、首都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魯班獎)等上百項重點工程。同時,二公司又勇奪首屆中國鋼結構金獎,承建了建設部示范工程北京市首座鋼結構住宅——金宸公寓3號、4號樓和具有“西南第一跨,中國第三跨”之稱的重慶市頭號工程——重慶國際會展中心鋼結構工程等,形成了公司房建、市政、鋼結構工程齊頭并進、全面營銷的市場新格局。
管理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企業改革,不斷創新管理,是城建二公司六奪魯班獎成功的基礎。
在質量管理方面,二公司從最初的無序、粗放、行政命令管理到制度約束,不斷更新,再到全員的自覺質量管理,走過了多年的磨煉和探索之路。2000年,一直不斷深化企業管理的城建二公司終成正果,率先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3項國際管理標準認證的優秀企業。在10多年的貫標中,城建二公司始終保持著一流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貫標態勢,言必行、行必果的貫標理念,使近2000名職工和外施員工自覺地實踐著企業的管理方針。從2004年開始,二公司先后完成了《管理手冊》《管理程序》的三標合一,從A版到B版的修訂出臺,整合了企業管理資源,從貫標小過程循環控制到大過程循環控制,達到了環環相扣、自我診斷、改進提高三位一體的有機管理鏈條。
在全面推動貫標管理創新的同時,二公司全面落實質量目標,長期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第一”的管理方針,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和工程管理水平,將與同行的技術競爭、價格競爭轉化為服務競爭、品牌競爭。并圍繞“創建名牌產品”這一中心任務分別制定公司與項目的《年度質量工作計劃》、《創優目標計劃》、《質量管理獎罰辦法》和相關作業指導書,以過程控制有效地保證精品工程的創優。
質量管理的創新,使城建二公司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單位工程質量一次交驗合格率達到100%,工程質量優良率達到80%,使公司連續保持北京市“重合同、守信譽”單位稱號。城建二公司并沒有滿足,十分重視國內外先進質量管理理論的引進,先后通過內培外訓引進“零缺陷”管理、“6西格馬管理”等,并提出自己的“過程精品”的質量理念。
2006年,二公司管理創新之火,又燒到公司管理層,公司機關精簡32人,對機關部室重新編制,定崗定責,使公司機關由過去的管理型轉化為服務指導型。針對工程創優等重要環節,完善出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使項目部再次“松綁”。
他們在創建精品工程的同時,培育出以“愛我企業,興我公司”為主線,涵蓋企業宗旨、理念、形象、價值觀和質量管理方針等內容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培育出了一大批銳意進取、技術精湛的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二公司六鑄魯班大獎的奇跡,為輝煌的“北京城建品牌”又增添了亮麗的光彩。
人才培養品牌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1983年城建二公司兵轉工的建企之初,年產值只有0.19億元,利潤不足百萬元,零星的幾個工程,還要靠成立工程聯合指揮部去四處求賢,企業的管理人才奇缺。嚴峻的現實,使公司決策層深刻地認識到:一切競爭成敗的因素是人,培養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
在人才培養上,城建二公司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規劃》,源源不斷地向項目一線輸送人力資源。其具體措施:一是加快人力資源引進,每年招收20名~40名大學本科生,逐步改變職工隊伍結構,為公司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工程總承包的核心能力提供人力資源保證。二是通過公司教培中心采取內培、送培、專家講座、經驗交流、自學短訓、崗位練兵等多種形式,提高職工素質,培養出一批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公司歷年從政策上、分配機制上一貫向技術人才崗位傾斜,支持人才跨項目兼職,做到人盡其才,多勞多得。四是使用上提拔人才。二公司為激勵人才成長,在入黨、評選先進、晉升嘉獎、中層干部競聘等方面惟才是用。通過這些措施,城建二公司建樓育人,名副其實地成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2003年,二公司實施的“以人為本,終身自學,創建學習型企業”戰略,順利通過評估,成為城建集團第一家、北京市建筑行業第二家學習型先進企業。
目前,二公司擁有較強的技術和管理人員隊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24人,中級職稱的124人,初級職稱的308人;研究生以上學歷的35人,本科生343人,大中專畢業生372人;擁有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15人、二級注冊建造師60人,高級職業經理9人;一級項目經理100人,二級項目經理75人。到目前為止,公司各類專業技術培訓已達40萬總學時。這些技術精湛、管理過硬、一專多能的技術人才,為公司六奪魯班獎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證。
科技撐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提高工程質量的可靠保證。近年來,面對建筑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建設綠色工程、環保工程、科技工程的要求和挑戰,城建二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了“加強基礎管理、注重技術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導思想,結合工程實際,制定出《科技工作發展規劃》,在施工中不斷研發新技術,克服質量通病,確保達到甚至超出甲方對工程質量所要求的目標。QC科技小組的小發明、小革新、小創造等活動在公司近70個工程棟號上蓬勃展開,碩果頗豐。近3年來,二公司產生了《創新道路檢查井井口施工技術》等全國QC成果16項和《深基坑土坡垂直支護》等北京市QC成果25項。
在此基礎上,二公司集中優勢兵力,組織科技人員重點攻關,獲得集團以上科技進步獎71項、優秀施工組織設計26項、優秀模板設計21項、科技示范工程18項;獲得國家專利技術12項,其中“平板玻璃鋼圓柱模板專利技術”被列為2005年度國家級工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二公司自行研發的適用于現澆剪刀墻結構的EPS外墻保溫專利技術,集國內外外墻外保溫技術的優點,取消了導墻法施工,提高了結構工程質量,解決了以往內保溫墻面裂縫的缺陷。被推為國家級工法的平板玻璃鋼圓柱模板專利技術,成功運用了流體力學液態張力和的科學原理,整張模板只有一條豎向對邊接縫,施工中使用纜風繩直接拽拉主筋,可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尺寸準確,垂直度和圓度誤差均控制在兩毫米之內,混凝土圓柱模板造價低于傳統鋼模板的一半,操作簡便,工效成倍提高。
同時,二公司試驗室也升格為對外見證試驗室。2005年又獲得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證書,可以進行11個大項目,累計72個小項的項目試驗,有儀器設備110臺(套),為工程質量提供了專業診斷檢測功能。近幾年,城建二公司已經從傳統管理轉化為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促進了工程質量管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眾多科技成果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該公司實力增強,承建了一大批有社會影響、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公建工程、精品工程。其中,代表性的工程有:北京地鐵一線、國家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國務院嘉獎)、首體綜合訓練館、港澳中心、文化部辦公樓(魯班獎)、新東安市場(魯班獎)、魯迅博物館、知春路綜合大廈(國優)、月壇大廈(國優)、北京衛星制造科研實驗樓(魯班獎)、中關村藍星科技大廈(魯班獎)、金宸公寓3號、4號鋼結構住宅樓(中國鋼結構金獎)、中國殘聯辦公大樓、首都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魯班獎)等上百項重點工程。同時,二公司又勇奪首屆中國鋼結構金獎,承建了建設部示范工程北京市首座鋼結構住宅——金宸公寓3號、4號樓和具有“西南第一跨,中國第三跨”之稱的重慶市頭號工程——重慶國際會展中心鋼結構工程等,形成了公司房建、市政、鋼結構工程齊頭并進、全面營銷的市場新格局。
管理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企業改革,不斷創新管理,是城建二公司六奪魯班獎成功的基礎。
在質量管理方面,二公司從最初的無序、粗放、行政命令管理到制度約束,不斷更新,再到全員的自覺質量管理,走過了多年的磨煉和探索之路。2000年,一直不斷深化企業管理的城建二公司終成正果,率先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3項國際管理標準認證的優秀企業。在10多年的貫標中,城建二公司始終保持著一流的全方位、全過程的貫標態勢,言必行、行必果的貫標理念,使近2000名職工和外施員工自覺地實踐著企業的管理方針。從2004年開始,二公司先后完成了《管理手冊》《管理程序》的三標合一,從A版到B版的修訂出臺,整合了企業管理資源,從貫標小過程循環控制到大過程循環控制,達到了環環相扣、自我診斷、改進提高三位一體的有機管理鏈條。
在全面推動貫標管理創新的同時,二公司全面落實質量目標,長期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第一”的管理方針,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和工程管理水平,將與同行的技術競爭、價格競爭轉化為服務競爭、品牌競爭。并圍繞“創建名牌產品”這一中心任務分別制定公司與項目的《年度質量工作計劃》、《創優目標計劃》、《質量管理獎罰辦法》和相關作業指導書,以過程控制有效地保證精品工程的創優。
質量管理的創新,使城建二公司工程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單位工程質量一次交驗合格率達到100%,工程質量優良率達到80%,使公司連續保持北京市“重合同、守信譽”單位稱號。城建二公司并沒有滿足,十分重視國內外先進質量管理理論的引進,先后通過內培外訓引進“零缺陷”管理、“6西格馬管理”等,并提出自己的“過程精品”的質量理念。
2006年,二公司管理創新之火,又燒到公司管理層,公司機關精簡32人,對機關部室重新編制,定崗定責,使公司機關由過去的管理型轉化為服務指導型。針對工程創優等重要環節,完善出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使項目部再次“松綁”。
他們在創建精品工程的同時,培育出以“愛我企業,興我公司”為主線,涵蓋企業宗旨、理念、形象、價值觀和質量管理方針等內容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培育出了一大批銳意進取、技術精湛的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二公司六鑄魯班大獎的奇跡,為輝煌的“北京城建品牌”又增添了亮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