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聯重科:與世界聯網 創東方神話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3-2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水泥網
核心提示:中聯重科:與世界聯網 創東方神話

  二十年前飽經風霜的孕育,二十年后享譽全球的驕子,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從創立時50萬元借款起家發展至今,年收入超過800億元,世界為之贊嘆不已。而今,中聯重科仍在續寫著自己的傳奇,內源式發展與外延式擴張并進,技術創新與服務優化共舉,為下一個美好的二十年描繪藍圖。近日,在“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國際管理公司2012年度全球巡展•南京站”上,中國水泥網對中聯重科副總裁、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總經理陳曉非進行了獨家專訪,聆聽中聯重科高速成長背后的故事,探究中聯重科和水泥企業之間的深厚情誼。
  
  并購,助力中聯重科大發展
  
  中聯重科從一個8名科研人員創立的小公司發展到現在“最具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雨歷程。在過去的二十年間,中聯重科先后成功主導9次跨國界、跨地域的重組并購,無論是規模還是企業實力都快速壯大,逐步成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2001年到2003年,中聯重科先后收購了湖南機床廠、中標實業、浦沅集團三家企業,這一系列并購,豐富了公司的產品線,同時也迅速擴大了企業規模。2008年是中聯重科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年,連續并購了陜西黃河工程機械集團、湖南車橋廠、華泰重工、信誠液壓和意大利CIFA公司。經過這一輪并購,更加奠定了中聯重科的行業領先地位,尤其與意大利CIFA的結合,使中聯重科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在公司的發展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1年,中聯重科以60%的速度高速增長,銷售額超800億元,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里的排名達到第八位,較2010年上升2位。
  
  以市場為導向自主研發先行
  
  在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上,中聯重科秉承了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雄厚的科研沉淀,形成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城市公共裝備技術研究院、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五位一體的高端創新體系。公司目前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大類別、86個產品系列,700多個品種的主導產品,是全球產品鏈最齊備的工程機械企業。
  
  在混凝土機械領域,中聯重科有著強勁的技術研發實力。陳曉非向水泥網表示:“我們在今年推出了中聯-CIFA二代復合技術升級產品,其中一大亮點就是采用了全球領先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臂架技術,通過材料的進步推動行業的進步。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強度是鋼材的四倍,重量僅只有鋼材的20%,所以我們在符合國際標準并確保安全應用的前提下,能夠設計出用最少軸橋數的底盤承載更長臂架上裝的高性能產品。” 

  據了解,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強度、重量、穩定性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工業領域內,都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未來兩三年內,中聯重科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將會在工程機械領域中得到普遍應用。陳曉非自豪地說:“到目前為止,全球工程機械領域中,只有中聯重科掌握了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核心技術。”
  
  這僅僅是中聯重科眾多新產品中的一項。在混凝土機械領域,中聯重科建立了跨地域、跨國界的產品協同創新研發平臺,該平臺以“技術集成、高位嫁接、全球合作、上下延伸”的新產品研發模式,有效整合中聯重科的全球資源,在產品研發、工藝革新、戰略采購、市場渠道等多方面進行深度融合。在這個基礎上,公司通過所擁有的一批特有的混凝土關鍵技術,年度開發新產品百余款。2011年,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申報專利3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05項,研發的混凝土機械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以及世界第一的記錄。例如將號稱“糯米團子”的C120超高強度混凝土泵送至高達417米的深圳京基頂部的高強度混凝土超高壓泵送技術,代表中國企業率先解決了高標號、高強度、高粘性混凝土泵送作業的世界施工難題;公司研發了全球唯一采用非常“6+1”結構的7節臂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刷新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實現了重大技術創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更為重要的是,該泵車一經下線便受到混凝土行業客戶的高度關注,2012年初,此款集合全球最高科技含量的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被國內某客戶迎娶過門。該泵車的成功銷售,充分體現了該產品的實用性和創新性,是實現銷售最快的超長臂架泵車,也是目前全球實現銷售的最長臂架泵車;另外,公司還研制了集成式高適應性干混砂漿柔性生產設備及運輸、施工成套設備,實現了我國干混砂漿生產設備在高效、節能、環保、多品種干混砂漿生產等方面的技術突破,在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帶動了行業技術提升,促進了干混砂漿的推廣應用。
  
  陳曉非表示,混凝土機械公司成立了跨職能部門的項目團隊,貫穿整個產品開發流程,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這樣的管理架構模式使中聯重科真正做到了以市場為導向,獲得了強大的組織支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人才、技術、創新三足鼎立
  
  對中聯重科而言,之所以能夠在產品和技術上不斷創新,取得市場領先地位,還得益于擁有一支實力強勁的研發團隊。中聯重科的國際研發團隊目前擁有超過4000名工程技術人員,包括18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公司的核心研發團隊擁有25個主要研究人員,他們的平均服務年數超過10年以上,由經驗豐富的中國和意大利研發機構資深科學家來領導,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擁有其領域相當高的知名度。
  
  為了充分激發和調動公司強大科研團隊的研發能力,中聯重科建立了兩級技術創新平臺。一級平臺為共性基礎技術研究平臺、技術人才創新平臺、科技資源創新平臺和信息化創新平臺,二級平臺為各事業部產品協同開發平臺。一級平臺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工程機械行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機械關鍵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二級平臺提供共性和基礎技術、科技資源、技術人才和信息化的支撐,形成完整的高端創新體系。公司通過兩級平臺的自主創新、上下延伸,實現關鍵技術攻關、產品升級換代和新產品研發,帶動行業技術進步。 

  在創新方面,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一方面根據技術發展的方向,專業細分,強化專業化,同時將細分后的單元予以組合集成創新;另一方面高度重視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依靠自主品牌的積累擴大技術研發的投入,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著力形成技術創新機制。
  
  強大的可持續開發創新能力和產品技術領先優勢成為公司生存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通過圍繞“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即一流的研發基地,四個基本點即一流行業人才、一流基礎技術、一流管理機制、一流驗證平臺)的建設,達到在2015年前技術上世界領先,掌控全球混凝土機械技術發展的話語權,為實現公司發展戰略作好全面技術支撐。
  
  藍色關愛全誠保障
  
  中聯重科努力將對客戶的關懷融入到每一個產品、每一項技術中,從實現臂架“無疲勞”的六橋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到實現最優橋長比,將高適應性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三橋5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從油耗降低10%的泵車整機全功率智能匹配節能技術,到效率提升20-50%的復合螺帶攪拌主機,每一項最新技術都凝結了中聯重科對客戶深層需求的關注,不斷用最實用、最經濟、最可靠的產品來回饋客戶的支持。
  
  中聯重科始終致力于最大限度的將關懷送到客戶身邊。2011年,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在行業內首推“藍色關愛”服務品牌,率先將設備服務從“被動式維修”帶入了“主動式關懷”,2012年,中聯重科對用戶的關懷持續升級,提出“藍色關愛,全誠保障”的承諾,并率先在行業內將質保期由一年提升為兩年,為客戶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一站式整體服務解決方案。
  
  同時,中聯重科還向客戶鄭重做出“三全十免五快”的315服務承諾,并用遍布全球的687家銷售服務網點,35家營銷服務保障中心,420家配件物流中心和2218名售后服務工程師,全天候為客戶提供最迅捷的服務。
  
  助力水泥企業進軍混凝土
  
  面對目前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不斷擴大混凝土業務的趨勢,作為專業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和全球領先的商混建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聯重科提供了最完善的全套解決方案。水泥企業向混凝土領域發展主要會遇到以下四類障礙:首先是市場進入障礙。雖然水泥和混凝土行業關聯度很高,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產業,水泥企業在進入時也會面臨市場選擇和拓展等諸多問題。其次是人才資源障礙。混凝土相比水泥來說,個性化更強,需要根據不同工程項目的需要,進行外加劑的配比,這就需要高素質有經驗的專業人才。再次是精細管理障礙。最后是資源整合障礙。

  中聯重科對水泥企業遇到的困難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幫助,具體包括:1、提供行業、市場分析,根據企業的實力和特點提供進入商混的模式,并針對目標區域進行可行性分析。2、協助招聘、尋找顧問等方式提供專業技術人員等人力資源。3、提供建站實務操作手冊、定制培訓、行業研討等方式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4、提供融資平臺、第三方物流外包等增值服務保障。
  
  陳曉非認為,大型水泥企業的進入有助于商混行業的重組、洗牌,推動行業向更健康、更有序的方向發展,所以中聯重科也在不斷加大與水泥企業的合作力度,比如近年來和南方水泥、冀東水泥等企業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且未來的合作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強。
  
  內源式與外延式齊發展享譽全球
  
  中聯重科的國際化起步,應是2001年11月收購英國百年老店——保路捷,這是國際并購的開端,也是全球整合資源的前奏。當時中聯重科剛剛上市,能夠完成這宗跨國并購,是以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崛起作后盾的。也是從那時起,中聯重科開始著手推進技術、資本、市場全面與國際接軌。2008年中聯重科對意大利CIFA的收購更具標桿意義,這次跨國并購對中聯重科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都有著積極的影響,通過并購,中聯重科已經穩居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位,而且技術嫁接帶來的協同效應已經顯現。
  
  目前中聯重科正處于國際化的戰略發展階段,著眼于全球市場,進行資源整合。并購CIFA以后,公司對CIFA和中聯兩個品牌的銷售和服務渠道進行了整合,以往CIFA在歐洲、北美、海灣等地區有渠道的優勢,中聯重科在亞太、南美、非洲等地區有渠道優勢,通過整合,資源互補,形成了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能為全球各地的用戶提供兩個品牌的產品、全套的解決方案以及快速高效的服務和零配件供應。
  
  盡管目前全球經濟形勢充滿了不確定性,中聯重科仍然在品牌、生產布局、渠道和服務等方面進行著全球化的布局,實施差異化的策略。根據市場規模、發展階段,公司把全球市場細分為成熟市場(例如歐洲、北美、海灣)、新興市場(俄羅斯、巴西為代表的南美、印度等)和初級市場(非洲大部分國家),中聯重科在這些市場實施雙品牌戰略,不同的區域實施差異化的品牌戰略。除了現有的中國和歐洲兩個制造基地,中聯重科目前正在加快實施巴西、印度、日本的制造基地的建設,同時還在探討其他制造基地的可行性,發展的步伐并沒有放緩。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波動、市場活躍地帶的轉移、行業新興力量的崛起以及傳統巨頭的攻守兼施等,都在重塑著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的格局,并將整個產業推向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與關口。對于中聯重科而言,同樣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通過“走出去”的戰略,中聯重科正在成長為一個國際級的企業,與世界聯網,創造一個新的東方傳奇。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