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混凝土可以是“冰”的,可以成為種子的“土壤”,可以安上“輪子”,還可以變成水泥燈具……經過一年半的籌備、設計、研究,這些看似不可能的混凝土形態正一步步變成現實。雙年展外圍展之“混凝土的可能”目前正在萬科中心展出,獨特的混凝土作品吸引了各領域設計師和市民的關注。
雙年展外圍展之“混凝土的可能”目前正在萬科中心展出
一次跨界設計“發現之旅”
“混凝土的可能”設計計劃由深圳檸檬傳播《里外》雜志和萬科建筑研究中心共同發起。旨在為設計師提供充分的創作平臺,發掘清水混凝土的N種可能,展現建筑、藝術、人群與社會的全新關系。該項目自2010年7月啟動,邀請建筑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產品設計師以及有興趣者,以混凝土為主材,探尋混凝土“應用”與“表現”的無限可能。
于是,一場跨界的“設計之旅”得以展開。2011年1月,一共有1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提交了方案。設計師的奇思妙想,使得混凝土不再是黑灰和堅固的代名詞,呈現出設計思維的發散與多樣的姿態。為了實現方案中的作品,萬科建筑研究中心的技術工程師們,與設計師一道,開始了富有挑戰性的嘗試,一步步逼近看似不可能的“可能”。
經過將近一年的嘗試與努力,這些紙上方案終于變成現實,并成為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年展外圍展的一部分,在這個“創意十二月”集體亮相,給業界和普通市民帶來不一樣的觀感。
發掘混凝土的“N種可能”
在展覽現場,各式各樣的混凝土裝置讓人“刮目相看”。設計師邢一順的“冰混凝土”簡單透亮,徹底打破了混凝土“灰不溜秋”的既有概念。據了解,這是一種引領大家“告別炙熱、走進冰涼”的一種新型材料,混合了火山巖、混凝土、輕木、樹脂,經過提煉特制而成。采用“冰混凝土”建造的構型,給人以身臨“冰”境之感覺。它具備冬暖夏涼的功效,同時具有環保、美化裝飾等作用。“對于南方人來說,夏天看到"冰"會感到涼爽;冬天看到"冰"也會是很有趣的景象。”邢一順說,這種材料和設計給混凝土增添了些許浪漫色調。
建筑師張之楊設計的《水泥燈具》
女建筑師余加的“種子計劃”更是讓混凝土嘗了把真正“土壤”滋味。她將構思中的園林盆景的場景制作若干木模,往木模的凹槽中灌注混凝土漿;在混凝土干燥前,往中間安插植物的種子,待植物從混凝土中破土而出,形成斑駁的綠意。據余加介紹,等植物根系深入建筑骨髓的時候,混凝土已經不知不覺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土壤。
給混凝土安上萬向輪,于是笨重的混凝土桌椅也能“登堂入室”。深圳室內設計師李益中讓石桌、石茶幾安放在家中,有了滑輪,方便移動,隨處感受大自然的無拘無束。室內設計師洪忠軒以水泥設計“星座萬花筒”,為孩子提供娛樂場所,而“太陽能園林傘椅”則安裝了太陽能光板,通過光纖點傳導光線產生星星點點的亮光,可作為低碳理念的園林用燈。建筑師張之楊創設了一款新穎的水泥燈具。鏤空的設計,配合燈光,產生出別樣的視覺效果,擺放在露天草地或是水池中,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