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大壩技術及長效性能國際研討會在鄭州召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10-1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能源報
核心提示:大壩技術及長效性能國際研討會在鄭州召開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央政府專門為水利的改革與發展出臺中央一號文件,召開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目的就是促進水利水電事業健康、科學、快速發展,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綱領性的文件中,水庫大壩的建設是重要任務之一。中央政府決定,中國不僅在工程性缺水嚴重的地區建設一批新水庫,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水電,還將在過去10年已完成1萬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基礎上,到2015年全面完成我國現有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其數量達到46400余座,我國的水庫加固率將達到65%。這將使我國水庫大壩的安全可靠度進一步改善,防洪、供水、發電、灌溉能力進一步鞏固,筑壩技術和設計研究能力進一步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水利部原部長、中國大壩協會理事長汪恕誠:

  目前,水電是中國資源最豐富、技術最成熟、成本最經濟、電力調度最靈活的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最現實的、具有大規模開發能力的首選能源。水電可以為應對氣候變化、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目標擔負更大的責任。中國未來的大壩工程大多集中在西南的高山峽谷地區,工程規模大,工程地質復雜,工程技術難度大,面臨施工條件差等諸多挑戰。現有的很多大壩工程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已運行多年,老化失修嚴重,維護和除險加固任務艱巨。新形勢下,為貫徹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中國大壩建設在發揮大壩長效性能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正逐漸由從重視工程安全、實現傳統功能轉向既重視工程安全、傳統功能實現,又重視生態調度、生態補償和生態安全的新階段。中國在大壩建設中將繼續堅持人水和諧的理念,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有序發展,統籌考慮大壩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灌溉和生態等

  9月27日—29日,大壩技術及長效性能國際研討會在鄭州召開。

  這次研討會是中日韓大壩學術研討會和大壩長效性能國際研討會系列會議的延續。得到來自日本、韓國、美國、奧地利、巴西、瑞士等30多個國家大壩委員會的積極響應,參加這次會議的400多名代表中來自以上這些國家的外賓達100多名。其中,120多名國內外專家向大會提交了他們的工程經驗總結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為總結混凝土壩技術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確國際壩工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中國大壩協會和美國大壩協會共同倡議評選混凝土壩國際里程碑工程獎,這一倡議得到了國際大壩委員會支持,得到了有關國家大壩委員會的積極響應。經過推薦、初評、復評等程序,美國的胡佛、中國的三峽、瑞士的大狄克遜、巴西與巴拉圭的伊泰普、中國的二灘獲得混凝土壩國際里程碑工程獎。作為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這五座大壩工程的頒獎典禮也在28日上午的全體會議上舉行。

  29日,大會開設分論壇,來自各國的與會代表就大壩長期運行與維護、大壩設計與分析方法、環境友好的筑壩技術、大壩修補加固與更新改造、大壩安全評價和風險管理、水庫運行管理進行了交流探討。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