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自治區作出加快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農八師石河子市作為兵團城鎮化建設的排頭兵,一年來取得了哪些新進展?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座戈壁新城。
南山新區拉開建設帷幕
在石河子市南邊一片工地上,幾十座高大的鋼筋混凝土橋墩拔地而起,這里將建起一座跨越高速公路和鐵路的高架橋。石河子人習慣把老城區稱為北區,將建設中的新區稱為南區,于是這座長1800米、連接南北的橋就成為他們眼中的“彩虹”。兵團黨委常委、農八師黨委書記、政委宋志國表示,南區是石河子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載體,不僅對天山北坡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兵團的跨越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石河子市是幾代兵團人創造的人間奇跡,被譽為戈壁灘上的明珠。但石河子人清晰地認識到,現有的城區空間有限,已經不能滿足跨越式發展的需要。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僅一個多月,石河子市就成立了南山新區,新區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確定了“宜居、宜游、宜業以及兵團城鎮化建設先導區、示范區”的定位。
南山新區招商局局長李毅告訴記者,新區成立后,招商局赴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地招商,當地企業對新區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短短半年時間,已有張裕酒莊、貴州神奇藥業、裕天新能源、香港雍大等企業入駐。
張裕酒莊公司副總經理呂永茂向記者介紹說,入駐南區的項目是張裕集團在新疆最大的投資項目,總投資6億多元,分三期建設,今年投資2.5億元。他特別向記者強調,“不要認為我們只是釀酒,集團對這個項目的定位是綜合性的服務企業。除釀酒外,還有餐飲、娛樂、酒文化展示、酒莊與葡萄園體驗旅游等。”
據南山新區辦公室主任李志勇介紹,新區按規劃要建設1.5萬套住宅,建筑面積200多萬平方米,一期3500套住宅6月1日開工建設。宋志國表示,要下定決心,力爭通過10年努力,把南山新區打造成疆內領先、全國一流的新城區。
保障房溫暖職工心
年初,143團良繁場職工熊壽根從居住了多年的破土房搬進了新樓房。來到新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單元樓的門上貼上大紅對聯:遷新樓感恩黨中央,別舊居不忘大連人。
熊壽根家只是143團遷入新居的1800戶職工中的一戶。
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始后,大連負責對口援助農八師石河子市。大連市委、市政府按照黨中央“民生優先、試點先行”的要求,確定了師市3個團場為對口支援城鎮化建設的試點團場,大連市設計院專門對援建小區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143團的1800戶保障性住房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在黨中央的關懷和大連市的援助下,昔日多年住土坯房的團場職工圓了新居夢。為了銘記大連人民的援助之情,職工遷入新居后,把這個小區命名為“大連小區”。
保障房建設是農八師石河子市城鎮化建設的重頭戲,也是當地的一號民生工程。去年,全市計劃建設1.1萬套保障房,由于各部門和團場積極性高漲,各項措施到位,到年底實際開工12425套,投入資金10.9億,年底就有8870套新居交到干部職工手中。
市房產局局長朱友良說,今年全市要建設2.3萬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在團場建設1.26萬套。到2013年,基本解決困難職工的住房問題,在全兵團率先實現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7平方米的目標。目前團場已建起14個小城鎮,市區已建成55個社區,力爭3年內讓80%的職工集中到鎮區居住,使城鎮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對口援疆給力城鎮化建設
在石河子采訪期間,記者偶遇遼寧省鐵嶺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劉文雙。他正帶領4名助手在鐵嶺市對口援疆的148團、149團、150團三個團場做城鎮化建設的總規。
農八師石河子市建設局副局長、規劃局局長呂德利介紹說,鐵嶺市規劃設計院是為團場免費做規劃的,工作經費也是自帶。如果走市場機制,每個團場全部規劃做完,大概需要200萬元左右。
不僅是鐵嶺,對口援助石河子市的大連市、阜新市,也都在免費為團場做規劃。農八師石河子市委常委、副師長、援疆指揮長衣慶壽向記者介紹說,大連市、阜新市、鐵嶺市在援疆資金外承擔了免費為8個團場做城鎮化建設總規的任務,5月底,這些總規將全部完成,這也是我們贈送給農八師各團場城鎮化建設的一個小禮物。
工程師們把內地的一些發展理念也帶入了規劃中,衣慶壽舉例說,現在每個團場都有農貿市場,但基本上是馬路市場,規劃者考慮到這個問題,在規劃中提出“退路進廳”,讓經營者、消費者、城鎮都有一個好的環境。有人提出“廳”由誰來建、錢從哪來?其實,只要思路明確了、方向正確了、規劃科學了,不愁沒有發展資金,投資者不會讓賺錢的機會從手邊溜走。我們的思路與當地領導不謀而和,規劃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衣慶壽說,城鎮化離不開樓房等生活設施,但樓房不是城鎮化的全部,管理好一個城鎮,比建設更難。他講了這樣一件事:職工住進一個新建的小區,但從窗戶扔垃圾、在門口倒臟水的習慣沒有改,物業很惱火,上門問責并寫出“亂倒垃圾者不是人”的不雅警示牌和“罰款100元”的告示。衣慶壽勸物業不要這樣,生活習慣不可能在幾天內改變,物業收了業主的錢,就要做好服務和引導,要學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些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他說,最近又去那個小區,情況已經大有改變。
為了豐富小區職工的業余生活,大連市給3個團場、5個街道贈送了100萬元的健身器材,師里也配套了60萬元的器材。各項文化設施和服務內容已越來越多地進入小區。搞好小區的城鎮化管理,提升小區功能和文化內涵,成為各團場、街道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讓職工“宜居、舒心、舒服、舒適”的城鎮化小區越來越受到職工歡迎。
南山新區拉開建設帷幕
在石河子市南邊一片工地上,幾十座高大的鋼筋混凝土橋墩拔地而起,這里將建起一座跨越高速公路和鐵路的高架橋。石河子人習慣把老城區稱為北區,將建設中的新區稱為南區,于是這座長1800米、連接南北的橋就成為他們眼中的“彩虹”。兵團黨委常委、農八師黨委書記、政委宋志國表示,南區是石河子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載體,不僅對天山北坡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兵團的跨越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石河子市是幾代兵團人創造的人間奇跡,被譽為戈壁灘上的明珠。但石河子人清晰地認識到,現有的城區空間有限,已經不能滿足跨越式發展的需要。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僅一個多月,石河子市就成立了南山新區,新區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確定了“宜居、宜游、宜業以及兵團城鎮化建設先導區、示范區”的定位。
南山新區招商局局長李毅告訴記者,新區成立后,招商局赴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地招商,當地企業對新區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短短半年時間,已有張裕酒莊、貴州神奇藥業、裕天新能源、香港雍大等企業入駐。
張裕酒莊公司副總經理呂永茂向記者介紹說,入駐南區的項目是張裕集團在新疆最大的投資項目,總投資6億多元,分三期建設,今年投資2.5億元。他特別向記者強調,“不要認為我們只是釀酒,集團對這個項目的定位是綜合性的服務企業。除釀酒外,還有餐飲、娛樂、酒文化展示、酒莊與葡萄園體驗旅游等。”
據南山新區辦公室主任李志勇介紹,新區按規劃要建設1.5萬套住宅,建筑面積200多萬平方米,一期3500套住宅6月1日開工建設。宋志國表示,要下定決心,力爭通過10年努力,把南山新區打造成疆內領先、全國一流的新城區。
保障房溫暖職工心
年初,143團良繁場職工熊壽根從居住了多年的破土房搬進了新樓房。來到新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單元樓的門上貼上大紅對聯:遷新樓感恩黨中央,別舊居不忘大連人。
熊壽根家只是143團遷入新居的1800戶職工中的一戶。
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始后,大連負責對口援助農八師石河子市。大連市委、市政府按照黨中央“民生優先、試點先行”的要求,確定了師市3個團場為對口支援城鎮化建設的試點團場,大連市設計院專門對援建小區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143團的1800戶保障性住房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在黨中央的關懷和大連市的援助下,昔日多年住土坯房的團場職工圓了新居夢。為了銘記大連人民的援助之情,職工遷入新居后,把這個小區命名為“大連小區”。
保障房建設是農八師石河子市城鎮化建設的重頭戲,也是當地的一號民生工程。去年,全市計劃建設1.1萬套保障房,由于各部門和團場積極性高漲,各項措施到位,到年底實際開工12425套,投入資金10.9億,年底就有8870套新居交到干部職工手中。
市房產局局長朱友良說,今年全市要建設2.3萬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在團場建設1.26萬套。到2013年,基本解決困難職工的住房問題,在全兵團率先實現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7平方米的目標。目前團場已建起14個小城鎮,市區已建成55個社區,力爭3年內讓80%的職工集中到鎮區居住,使城鎮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對口援疆給力城鎮化建設
在石河子采訪期間,記者偶遇遼寧省鐵嶺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劉文雙。他正帶領4名助手在鐵嶺市對口援疆的148團、149團、150團三個團場做城鎮化建設的總規。
農八師石河子市建設局副局長、規劃局局長呂德利介紹說,鐵嶺市規劃設計院是為團場免費做規劃的,工作經費也是自帶。如果走市場機制,每個團場全部規劃做完,大概需要200萬元左右。
不僅是鐵嶺,對口援助石河子市的大連市、阜新市,也都在免費為團場做規劃。農八師石河子市委常委、副師長、援疆指揮長衣慶壽向記者介紹說,大連市、阜新市、鐵嶺市在援疆資金外承擔了免費為8個團場做城鎮化建設總規的任務,5月底,這些總規將全部完成,這也是我們贈送給農八師各團場城鎮化建設的一個小禮物。
工程師們把內地的一些發展理念也帶入了規劃中,衣慶壽舉例說,現在每個團場都有農貿市場,但基本上是馬路市場,規劃者考慮到這個問題,在規劃中提出“退路進廳”,讓經營者、消費者、城鎮都有一個好的環境。有人提出“廳”由誰來建、錢從哪來?其實,只要思路明確了、方向正確了、規劃科學了,不愁沒有發展資金,投資者不會讓賺錢的機會從手邊溜走。我們的思路與當地領導不謀而和,規劃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衣慶壽說,城鎮化離不開樓房等生活設施,但樓房不是城鎮化的全部,管理好一個城鎮,比建設更難。他講了這樣一件事:職工住進一個新建的小區,但從窗戶扔垃圾、在門口倒臟水的習慣沒有改,物業很惱火,上門問責并寫出“亂倒垃圾者不是人”的不雅警示牌和“罰款100元”的告示。衣慶壽勸物業不要這樣,生活習慣不可能在幾天內改變,物業收了業主的錢,就要做好服務和引導,要學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些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他說,最近又去那個小區,情況已經大有改變。
為了豐富小區職工的業余生活,大連市給3個團場、5個街道贈送了100萬元的健身器材,師里也配套了60萬元的器材。各項文化設施和服務內容已越來越多地進入小區。搞好小區的城鎮化管理,提升小區功能和文化內涵,成為各團場、街道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讓職工“宜居、舒心、舒服、舒適”的城鎮化小區越來越受到職工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