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服務大局實現“三大跨越”——黃石市“十一五”散裝水泥發展回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9-0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黃石市散裝水泥辦
核心提示:服務大局實現“三大跨越”——黃石市“十一五”散裝水泥發展回顧
  黃石市是全國知名的水泥大市,素有“水泥故鄉”的美譽。而在1978年以前,全市散裝水泥生產供應量每年總是在20萬噸上下徘徊不前,并非是“發散”強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步入“發散”如火如荼的“十一五”,黃石市依照“依法興散、科技發散”的工作理念,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發散意識;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落實獎懲政策;加大服務深度,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大隊伍建設廣度,提高執法水平等一系列有效舉措,不但一舉打破了黃石“發散”工作多年停滯不前的落后局面,而且把“水泥的革命”推陳出新,將“發散”靚麗的業績烙印在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前行的快車道上,幾年來黃石“禁現”始終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成為全省發展散裝水泥的排頭兵。
  
  讓全市人民有目共睹的是,從2006年以來,我市散裝水泥發展的大好局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為“兩型”社會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2006至2009年全市完成散裝水泥1888萬噸,其中2009年完成547萬噸,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期末達到500萬噸的奮斗目標。散裝率達到51%,高于全省平均4.5個百分點。預計2010年完成散裝水泥600萬噸,這樣“十一五”期間全市可完成散裝水泥2488萬噸,比“十五”期間凈增1584萬噸,增長1.75倍。
  
  5年來,黃石為國家節約木材82.1萬立方米,節煤19.4萬噸,節電1.8億度,減少水泥損失248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11萬噸,創綜合經濟效益11.2億元。
而這一切成果,來之散裝水泥辦服務大局,實現“三大跨越”。

 
 跨越之一:城區“禁現”塵埃落定
  
  “禁現”以前通常泛指“禁止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這既是我國“節能減排”戰略舉措,又是人類啟動“低碳經濟”文明的必然要求,還是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當步入“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擺在了市散裝水辦公室的案頭,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真可謂是我市“散裝水泥革命”,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禁現”伊始,人們的價值觀相當保守,短視行為束縛了人們的視眼,而且觸犯了部分人的經濟利益,傳統觀念與新形勢交鋒,效益與發展需要碰撞,“禁現”壁壘無處不在。
  
  而在這個時期,黃石水泥企業老大的華新水泥的老廠停產了,華新公司散裝水泥大幅減產,這對黃石2006年全年“推散”300萬噸目標造成了沖擊。那么,如何做到華新水泥大幅減產的情況下,使黃石散裝水泥總量不減呢?這道難題又交織在散裝辦的主要負責人的心中。這樣,他們首先及時調整了地方企業散裝水泥的計劃,采取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服務上門的辦法,幫助引導企業開拓散裝水泥市場,對新建重點企業華祥水泥公司散裝計劃實行目標考核等,從而發揮出骨干企業的龍頭作用,確保了散裝水泥總量穩步上升。
  
  在此基礎上,散裝水泥辦加快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為“禁現”鋪路搭橋。市散裝辦根據“以禁現促推散,以推散促禁現”的工作模式,雙管齊下,使“禁現”與“推散”互為條件,相得益彰。
  
  隨著國家“禁現”政策的深入貫徹及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黃石市建筑節能管理實施辦法》黃政辦發[2006]11號和《黃石市預拌混凝土管理規定》黃政發[2005]22號及《關于禁止在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告》黃政發[2006]22號等3個文件以及市建管委等七委局《黃石市預拌混凝土管理規定實施細則》(黃建管[2005]134號)的配套政策的出臺,“政策驅動”為我市“禁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為服務好大局,做好這項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市散裝水泥辦宣傳教育發動先行。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仁德的語言不如仁德的聲譽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深入人心。因此,通過社會和媒體共同宣傳造勢,得到了行業的理解與支持。
  
  為了引進混凝土項目,散裝辦從2005年底開始運籌帷幄,在政策上扶持預拌混凝土的生產企業在黃石投資興企。這期間,市散裝辦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從主任到科員,都放棄了節假日休息,本著加快黃石城區“禁現”步伐,縮短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建廠投產周期,他們從工作實際出發,在領導職數不變、編制定員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抽出一名主要領導主抓該項工作,并及時增設混凝土管理科,主動貼近企業,服務企業。他們從攪拌站的立項、選址、建設施工,到市場調查、資質申報,給企業提供全過程的跟蹤服務。并且積極為企業引進和推介專業技術人才,帶領企業技術管理人員到武漢、襄樊、鄂州等周邊城市同類企業中學習借鑒管理經驗和相關技術,此舉大大縮短了企業建設周期。
  
  2006年9月1日,黃石城區“禁現”正式實施后,市散裝水泥辦帶大家經常以基層為家,跑工地,進企業,督促檢查,依法查處違規企業,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就立案查處了5家違規企業。這樣,確保了市區建筑預拌混凝土供應量逐月上升。當年4個月里,就使用量達到了4萬立方米。
  
  到目前為止,全市已建成投產且具有資質向外提供預拌混凝土的生產企業8家,年生產能力510萬立方米;共有各類攪拌運送車150余輛,額定核載能力1400立方米/小時;各類泵送設備30多臺套,泵送能力達3090立方米/小時,2006至2009年共計生產預拌混凝土186萬立米。“十一五”期間預計生產預拌混凝土290萬立方米,創產值87000萬元,稅收5800萬元,使用散裝水泥90萬噸,利用工業廢渣47萬噸。預拌混凝土的快速發展,為城區“禁現”,文明施工和環境衛生提供了保證。

  
跨越之二:“推散”下鄉,覆蓋“綠色田園”
  
  黃石是一個老工業城市,但農村土地遼闊,擁有眾多的“綠色田園”,據不完全統計,全市農村年需水泥量達30萬噸,市場空間大。而在希望的田野上,“推散”和“禁現”實現全覆蓋,此乃行業“十一五”期間的終極目標,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2007年10月,市散裝水泥辦負責人曾經就相關工作,推出專著《綠色田園》,就是希望能夠第一個“吃螃蟹”,能夠迅速在黃石農村地區建立農村網點,大力推廣使用散裝水泥。
  
  然而,在農村“推散”,全省、乃至全國都沒有好的經驗可借鑒。在黃石市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工作,存在問題與困難不少,從前期在農村試點“推散”工作來看:一是農村用散量雖大但集中使用小;二是農村網點建設由于缺乏資金、設施設備難以配套;三是與城市“禁現”相比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行政手段;四是傳統觀念的障礙等。
  
  針對這些實際問題,09年上半年,黃石市散裝水泥辦要求縣(市)散裝辦總結過去工作經驗教訓,查找存在問題,認真研究和制定本地農村“推散”、“用散”的措施和規劃。要求落實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的要求,將散裝水泥下鄉作為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的重要措施和惠農工程予以落實,積極探索工作思路;要進一步結合各縣(市)的實際,因地制宜抓好農村“推散”網點的試點、示范工作,做到以點帶面,掀起網點建設的高潮;要繼續爭取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借鑒外地經驗,推行散裝水泥生產廠和經銷商聯合的舉措,加強對農村散裝水泥推廣使用的投入,逐步建立起黃石市農村散裝水泥配送網絡;要切實加強農村“推散”、“用散”的宣傳工作,轉變長期使用包裝水泥的傳統觀念,使散裝水泥銷售和使用人員真正認識到發展散裝水泥對促進循環經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提高自身經濟效益所具有重大意義,從而增強全社會“推散、用散”自覺性,努力開創我市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工作新局面。
  
  在黃石市散裝辦的督促指導下,經過縣(市)散裝辦的努力,黃石市農村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工作取得了空前好效果,使農村散裝水泥銷售網點建設初具規劃。在農村散裝水泥網點建設上,大冶市做到揚長避短,發揮本地水泥生產廠多的優勢,抓水泥制品企業自用散裝水泥網點的建設;陽新縣則利用地域廣闊、水泥銷售點多的特點,抓散裝水泥供應網點建設。如農村“推散”試點單位——白沙鎮鑫源新型建材廠,在散裝水泥自用和對外銷售建設上,采用水泥生產企業和使用銷售企業聯合投資經營的方法,向社會推廣使用散裝水泥。該網點建設做到五有:即有固定基地,有儲、售設備,有銷售、自用臺賬,有社會“用散”條件,有相當的銷售使用量。2009年該網點自用散裝水泥1000余噸,向社會供應3000余噸。
     
  目前,黃石市共建有農村散裝水泥供應網點36家,其中農村散裝水泥制品企業使用網點30多家。購建使用散裝水泥活動罐39個,庫存量6000余噸。
     
  跨越之三:“禁現”向使用預拌砂漿拓展
  
  預拌砂漿是指由專業化廠家生產的,用于建設工程中的各種砂漿拌合物,是我國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建筑材料,按性能可分為普通預拌砂漿和特種砂漿。推廣使用預拌砂漿,一方面與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一樣,可以有效減少建筑垃圾、粉塵排放等,從而達到節能減排和節約自然資源的目的。另一方面,發展預拌砂漿可大大減少現場攪拌砂漿原料的運輸過程所帶來的“拋、灑、滴、漏”污染道路等情況,以及現場攪拌砂漿原料的堆放產生的揚塵,下水道堵塞,攪拌機的噪聲擾民等現象。此外,隨著建筑業技術進步和文明施工要求的提高,現場拌砂漿質量不穩定、材料浪費大、砂漿品種單一以及污染環境等問題凸顯出來。因此,取消現場攪拌砂漿,采用工業化生產的預拌砂漿勢在必行,為提高我市建設工程質量,加快精品城市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我市創建宜居佳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今年3月14日,市政府下發[2010]4號文,以政府發文,這在全省地市州黃石尚屬首家。自此,我市將開始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凡在本市城區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包括裝修工程)應當使用預拌砂漿,一律禁止在施工現場使用水泥攪拌砂漿。未按規定使用預拌砂漿的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和個人,除了經濟處罰之外,兩年內不得參加市“節能示范工程”“優良工程”“文明施工樣板工程”等與建設管理工作相關的評優、評先活動。

  為了開展好這項工作,在服務我市“雙迎”重點工程的同時,4月13日,市散裝辦組織3家砂漿生產企業負責人赴武漢考察砂漿生產建設情況,加快了黃石市砂漿生產企業建設進度。市散裝辦大力扶持砂漿企業,已為黃石嘉泰砂漿攪拌公司扶持撥款10萬元用于購置設備,鼓勵企業發展生產經營,該企業有望在9月建成試產。
  
  目前,黃石根據國家部委禁止現場攪拌砂漿的明確要求,按照“積極推進、分步實施、總量控制、合理布局”的禁現工作思路,預拌砂漿有了實質性進展,已批準新建3條年生產能力15萬噸預拌砂漿生產線,均于2010年投入試生產,《黃石市預拌砂漿管理暫行辦法》也已于2月11日在市政府常務工作會議上通過,并已頒布執行,城建委近期準備配套出臺實施細則。為黃石市今年下半年在中心城區初步實行“禁現”,全力推廣應用預拌砂漿,打下了堅實基礎。
  
  湖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趙建平表示,黃石在全省率先推行預拌砂漿工作,必將為城市散裝水泥、城市“禁現”和環境保護增添發展后勁。
    
  “龍鳳以藻繪逞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黃石散裝水泥行業通過不斷進取的自然本色,綻放出絢麗的光芒。通過“推散”“禁現”,“十一五”期間,黃石市散裝水泥辦公室獲得了眾多榮譽,連續4年評為全省“推散”一等獎,其中2006年到2008年連續3年被評為“推散”先進單位;2008年和2009年被市政府評為城市建設先進單位。辦公室主任即本人被評為全國散裝水泥發展先進個人。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展望“十二五”,我們信心百倍,胸有成竹。主要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黃石市水泥產能將達到2000--2200萬噸,實際產量將達到1800--2000萬噸,散裝水泥量將突破1000萬噸,年平均增長10.76%,散裝率達到56%以上,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至2015年,預拌混凝土年推廣應用量達到160萬立方米,年均增長11.4%,城區禁現率達到95%以上。并通過技術革新推進特種預拌混凝土的推廣應用,達到建筑節能的效果,信息化應用應有新突破。“十二五”期間預拌砂漿酌情再建1—2個新的生產企業,屆時全市預拌砂漿的規模將達到80萬噸/年,“十二五”末黃石市區、大冶城區基本實現禁止現場攪拌砂漿。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