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轉暖回升,使得混凝土預制樁的生產結束了自2009年初連續8個月的減產狀況,于2009年9月實現了恢復性增長。由于房地產市場上半年年持續低迷,混凝土預制樁生產年初大幅減產,但減產幅度逐月收窄至6月單月產量反彈,1-9月累計實現恢復性增長,1-12月累計產量與2008年同期增長相比,同比增加9.0個百分點。
從2009年全國混凝土預制樁生產來看,混凝土預制樁在我國已經快速發展了近20年,其生產大致經歷了1994-1995、2004、2008年三次增長低谷,也經歷了1996-1997、2003、2007年三次增長高峰。混凝土預制樁行業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2009年上半年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產品產銷量大幅下降,全國范圍內平均減產達20%,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全國大部分地區企業上半年普遍開工不足,生產庫存增加,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部分中小企業關閉或停產,猶以浙江嘉善地區為甚。
2009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轉暖回升,全國范圍內混凝土預制樁累計生產止跌回升,1-9月,同比增長1.8%;第四季度市場需求急劇擴大,產銷量大幅上升。1-10月同比增長5.7%,1-11月同比增長9.4%,行業整體產銷狀況呈供不應求態勢。從全國主要生產地區看,廣東、天津于9月累計生產止跌回升,1-9月同比增長分別為13.5%和14.3%;浙江于10月累計生產止跌回升,1-10月同比增長為2.2%;福建于11月累計生產止跌回升,1-11月同比增長為2.0%.江蘇、河南和上海市仍處于減產狀態。另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廣東省作為全國混凝土預制樁第一生產大省,2009年生產量達7000萬米,與2008年持平;迅速崛起的環渤海地區的天津2009年產量也達到1645萬米,生產基本恢復到2008年水平。
從全國主要生產企業看,行業大型企業2009年上半年同樣經歷了開工不足,生產庫存增加,生產減產等困境。截止到2009年底,行業統計數據顯示三家大型企業生產預制混凝土管樁分別為8542萬米、2600萬米、771萬米,其中中山建華管樁集團比2008年逆勢增長達19.3%,對行業恢復性增長做出貢獻;廣東三和集團與2008年持平;浙東建材集團略有下降。三家企業下半年產銷形勢呈急劇上升態勢,對行業恢復及穩定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表1分別列出中山建華管樁集團、廣東三和集團、浙東建材集團自2005年至2009年的生產預制混凝土管樁的產量情況。
表1 重點企業混凝土管樁近年生產情況 單位:萬米
年 度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建華管樁 |
4497 |
5600 |
7380 |
7160 |
8542 |
廣東三和 |
1250 |
2100 |
2800 |
2620 |
2600 |
浙東建材 |
816 |
951 |
1207 |
804 |
771 |
值得關注的是,在樁基工程中,混凝土管樁(占混凝土預制樁用量90%)受到業內外其他樁基工程技術的競爭,例如混凝土灌注樁、空心混凝土方樁、實心混凝土方樁、鋼樁等。混凝土管樁產品必須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加緊研發高品質,高性能(適用于不同地區地質條件、高抗剪切力)的新產品,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與2010年展望
1.從總體上來說,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目前還存在兩大主要問題:一是結構調整動力不足,二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1.1結構調整動力不足
國家“四萬億”經濟拉動政策對行業發展的拉動,客觀上延緩了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消弱了行業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這可能使行業經濟快速增長乏力。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在我國由于政府一攬子經濟拉動政策而被化解。國內重大工程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有力地拉動了水泥和混凝土的發展。但是從2009年行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增長水平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發展始終處于被拉動的狀態。可以預見,今后及其很長一段時間里,僅僅依靠行業現有的技術和裝備以及新產品開發力度,盲目跟著市場跑,盲目增加產能,難以在競爭中保持發展的后勁。如果行業沒有大的結構調整,生產集中度沒有提高,全面而深刻的創新則難以實現;企業缺乏研發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的資源,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均難以提高。國家統計數字表明,2009年混凝土水泥制品行業的新產品產值僅為59.15萬元,在建材行業只排到第七位,這與占建材行業經濟總量第二位的地位極其不相協調,遠遠低于水泥制造、建筑與技術玻璃制造等行業。
2009年,在許多行業利用金融危機產生的“倒逼機制”順勢而為,大力推進行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的同時,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卻忙于擴大產能,增加生產,產業結構狀態仍然沒有明顯改觀,企業缺乏應對危機、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和活力,行業缺乏引領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特別是缺乏自主創新發展的能力。因此國家“四萬億”經濟拉動政策客觀上延緩了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消弱了行業創新發展的動力,從長遠看,行業經濟長期保持快速增長缺乏相應的支撐。
1.2 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行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有待于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產品議價能力。2009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31.83億元,增長略低于上年。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2008年的經濟效益增長是在2007年較高增長基數,且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國內原、燃、輔材料都處于高位運行的經濟環境(國內PPI指數處于歷年高水平),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取得的。2009年雖然產品銷售萎縮對行業經濟效益增長造成較大影響,但是,由于年內原、燃、輔材料價格總體上與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降低,為行業盈利提供了空間。產品銷售價格較低制約了行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產品技術含量偏低,產品附加值低,缺乏議價能力。
2.2010年展望
2009年,我國工業經濟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總體實現回升向好,全年GDP增長達到8.7%.2010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攬子計劃還將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旨在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應將繼續發揮作用。
具體到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除了國家“四萬億”投資計劃尚未完成或正在實施的項目如一大批民生工程、新農村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和中水回收工程、城鎮化建設、國家及區域性調水工程等將繼續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市場空間外,2010年還將有近6000億元的中央政府財政投資,帶動全社會投資增加約2萬億元,因此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仍會保持一定規模。房地產行業將保持平穩發展,也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保障。2010年,隨著中國宏觀調控的重點進一步轉向“擴內需、促消費”,繼“ 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之后,還將推出包括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在內的“建材下鄉”,進一步啟動農村消費品市場,其中農房建設和危房改造工程必將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提供新的市場需求。此外,國家相繼推進的高鐵、城市地鐵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也將給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帶來巨大商機。
2010年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矛盾還很多。如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創新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可替代產品競爭不斷加劇、資源和環境制約因素突出等。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通貨膨脹。據國家統計局12月經濟數據顯示,盡管2009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下降0.7%,但12月當月已上漲1.9%;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下降5.4%,12月份由負轉正,當月上漲1.7%,2010年通脹預期已經成為現實。另據建材工業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全國水泥出廠價格已于當年10月結束連續7個月的下降,呈持續上漲態勢。2010年行業將再次面臨生產要素價格、能源價格上漲及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行業企業要高度關注通脹,密切關注CPI、PPI的走勢,通過加強經營管理來控制生產成本,從而保證行業經濟運行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2010年將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形勢最為復雜的一年。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國內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面對困難和機遇并存的復雜形勢,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各項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行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推動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實現行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全年預測:2010年,行業主要產品如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壓力管、混凝土電桿、混凝土管片、無碴道板等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隨著房地產業的繼續發展,混凝土預制樁也將會保持增長。預計工業增加值增長低于20%,主營業務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實現利潤總額增長低于20%.混凝土預制樁會有10%左右的小幅增長,商品混凝土將繼續保持20%左右的增長水平,產量達到6億立方米;2010年混凝土電桿和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壓力管仍將保持一定增長態勢,但不會超過2009年的增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