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運行情況
(一)散裝水泥
1、水泥散裝率榮膺全國省區“九連冠”。全省水泥散裝率71.82%,同比提高0.94個百分點,連續九年居各省、自治區首位,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水泥散裝率70.5%的一類考核指標。水泥主產地杭、寧、嘉、湖、紹、金、衢等七市散裝率為:湖州85.53%、寧波84.36%、嘉興78.47%、杭州77.10%、紹興74.61%、金華66.13%、衢州49.99%;溫、臺、麗、舟等四市的地產水泥(粉磨)散裝率為:舟山100%、溫州100%、臺州82.40%、麗水69.23%.
水泥主產地杭、寧、嘉、湖、紹、金、衢所屬縣(市、區)水泥散裝率(不含粉磨)超過90%的有:德清93.38%、余姚90.83%;散裝率超過80%的有9個(同比增加5個):富陽88.67%、余杭87.50%、上虞86%、長興84.61%、嘉善83.05%、臨安81.69%、桐鄉81.37%、金東區80.67%、紹興縣80.59%;散裝率超過70%的有5個(同比增加1個):秀洲區78.78%、安吉77.28%、平湖74.91%、嵊州73.31%、婺城區70.01%.
2、散裝水泥供應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三。(1)水泥產量和散裝量完成情況。全省水泥產量10850.61萬噸,同比增加642.81萬噸,增長6.30%.全省散裝水泥供應量7792.62萬噸,列全國第三(第一名江蘇省9731.35萬噸,第二名山東省8391.39萬噸),同比增加557.81萬噸,增長7.71%,高于水泥產量增長數1.41個百分點。
(2)散裝量超千萬噸、超百萬噸的市、縣(市、區)情況。散裝量超1000萬噸的3個市:杭州1406.01萬噸、嘉興1334.13萬噸、湖州1076.10萬噸。縣(市、區)中,散裝量超500萬噸的3個:蘭溪624.17萬噸、德清550.44萬噸,江山549.85萬噸;超過400萬噸的2個:桐鄉444.32萬噸、諸暨437.93萬噸;超過300萬噸的2個:余杭398.06萬噸、嘉善307.03萬噸;超過200萬噸的7個:長興289.81萬噸、富陽283.30萬噸、蕭山277.72萬噸、余姚261.50萬噸、建德234.46萬噸、諸暨230.06萬噸、龍游204.34萬噸;超過100萬噸的6個:臨安186.97萬噸、常山130.53萬噸、海鹽129.32萬噸、上虞118.83萬噸、平湖1113.15萬噸、秀洲區100.90萬噸。
3、重點縣(市、區)散裝水泥量率完成情況。余杭、蕭山、建德、桐鄉、海鹽、長興、德清、諸暨、蘭溪、江山等十個水泥重點縣(市、區)水泥產量5467.52萬噸,占全省總量50.39%,同比增加268.64萬噸,增長5.17%;散裝水泥供應量3936.07萬噸,占全省總量50.51%,同比增加342.7萬噸,增長9.53%;水泥散裝率平均達到73.15%,同比提高4.39個百分點。
4、散裝水泥中轉量和列入統計范圍的散裝使用量完成情況。列入統計的溫、臺、麗、舟四市散裝水泥使用量1135.81萬噸,同比減少10.47萬噸,增長-0.91%。其中溫州525.68萬噸,同比減少29.35萬噸;臺州388.46萬噸,同比增加19.86萬噸;麗水110.75萬噸,同比減少24.28萬噸;舟山140.26萬噸,同比增加20.29萬噸。
散裝水泥中轉出庫量達448.43萬噸,同比減少58.84萬噸,增長-11.60%。
(二)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完成情況。
1、預拌混凝土量8341.3萬立方米,同比增加526.3萬立方米,增長6.73%。
2、預拌砂漿量200萬噸,同比增長100%(其中預拌干混砂漿20.78萬噸,同比增長171.28%)。
(三)節能減排取得成效。
全省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節能減排績效顯著:共節約標準煤230.61萬噸,減排粉塵78.32萬噸、二氧化碳350.67萬噸、二氧化硫0.26萬噸,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粉煤灰、廢渣)1501.43萬噸;創綜合經濟效益35.07億元。
二、2009年運行特點
(一)運行特點。1、散裝量率增速逐季加快。一季度,在全省水泥消費量下滑、散裝水泥供應增加需求放緩、新型干法窯開工不足及水泥產能過剩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散裝量率一度雙雙出現負增長。但全省散裝水泥行業工作者沒有因此失去信心,而是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工作。隨著政府4萬億元的投資、固定資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大、落后產能的淘汰、浙江水泥行業的自律等一系列應對措施出臺,經過全省上下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散裝量率的運行逐季加快。二季度開始出現增長,三季度完成全年目標70%以上,四季度末全省水泥散裝率全國奪冠、散裝量全國第三,散裝量率指標數下滑的趨勢得到了較快扭轉,實現了逐季加快。
2、水泥企業生產逐步恢復正常。2009年,水泥企業除了面對生產成本上揚、出廠價格下降的局面,更要面對嚴峻的金融危機對宏觀經濟造成的嚴峻挑戰,企業一度困難重重。上半年,全行業平穩弱勢運行,企業開工明顯不足,效益明顯下滑,水泥產能明顯過剩,市場銷售明顯不振,且面臨外省水泥的搶攤。但是,全省水泥企業在應對危機、面臨挑戰中,顯示了較強的抗危能力和市場應變能力。在政府、水泥行業協會和各級散裝辦的支持、關心和幫助下,采取一系列的行業自律、限產保價和淘汰落后產能策略。隨著投資擴大,市場需求和生產的回升,水泥企業正逐步走出困境。
3、預拌砂漿的應用有效啟動。2009年7月1日起,嘉興、紹興、溫州開始“禁現”砂漿。在此前,杭州、寧波的“禁現”砂漿工作雖已開始,但進展緩慢。省商務廳與省建設廳、省散裝辦與省建管局,多次召開現場會、座談會,并下發“禁現”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文件政策,積極推進5市“禁現”砂漿。下半年,“禁現”砂漿工作有了進展,紹興、寧波、溫州3市預拌砂漿供應量都以萬噸計算,嘉興突破10萬噸,用量明顯增加。
(二)主要經驗。1、抓住國家和省增加投資拉動需求政策帶來的機遇。金融危機發生后,根據國家出臺4萬億投資政策,浙江省也編制了總投資8811億元的政府主導性重大建設項目計劃,通過政府的“四兩”撥動社會投資的“千斤”。全省水泥行業牢牢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機遇,在拉動內需、增加投資的同時,水泥工業成為最早復蘇的產業之一。雖然結構性問題仍很突出,但水泥企業認識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重要性,水泥和散裝水泥產量、需求量平穩增加。
2、抓住散裝水泥應用領域各項政策帶來的機遇。2009年,全省繼續推進“禁現”砂漿工作,杭、甬、溫、嘉、紹等五市在政策的推動下,發展勢頭良好。目前,全省已建成預拌(干混)砂漿生產企業 20家,年設計生產能力370萬噸,建成示范使用項目10個。2009年全省預拌砂漿比去年同期增長171.28%,在全國保持前列。
《浙江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的出臺,更是提振全省散裝水泥工作者的信心。2009年下半年,各級散裝辦緊緊抓住《條例》出臺的大好機會,大力宣傳、加強培訓、提高業務素質,為推進依法行政做準備。
3、抓住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發展帶來的機遇。2009年,水泥企業生產和經營雖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各級散裝辦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主動為他們想辦法、找出路,用創新的思維、正確的思路、前瞻性的思考,為企業出謀劃策,特別是浙江省散裝水泥應用領域的發展,為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引導企業充分用好相關政策,在新技術裝備的開發應用,預拌砂漿的生產、使用示范項目培育,現代物流企業培育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企業在危機中成長,在成長中抓住機遇,為全省散裝水泥發展形成的良好局面做了貢獻。
三、2010年面臨的困難和應對措施
雖然2009年浙江省散裝水泥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成績,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2010年全省散裝水泥工作任務更艱巨,責任更重大。各級散裝辦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把穩增長、保民生與促轉型、促調整、促改革緊密地和當地散裝水泥工作結合起來,才能抓住機遇,掌握主動權,在高起點的工作平臺上取得新進展。
(一)面臨的困難。1、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受其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生產和銷售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國家刺激消費政策效果,需要實踐來檢驗。
2、水泥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生產能力發揮嚴重不足。據省經信委資料顯示,目前水泥企業生產能力發揮不到70%,處于全行業虧損的邊緣;加之省外水泥熟料大量涌入,對水泥市場造成嚴重沖擊。全省部分地區預拌混凝土也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
3、散裝水泥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突出。從全省水泥主產地散裝率指標數看,高的地區達到85.53%,而低的地區不到50%,高低相差35個百分點,發展很不平衡。雖然散裝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但是散裝辦領導及工作者的責任心、工作態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4、“禁現”砂漿工作不平衡現象依然突出。“禁現”砂漿城市工作進展差距較大,首批城市新開工建設項目尚未實施全面“禁現”,個別市“禁現”工作明顯滯后,影響全省形象。
5、總體經濟形勢尚未明朗,散裝水泥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輕心。雖然2009年浙江省的GDP出現8.9%的增長,全省散裝量、散裝率、增長量、增長率、水泥產量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這并不表明浙江的經濟運行開始良性循環、全省的散裝水泥態勢依然保持良好運行。2009年浙江省主要經濟數據是在2008年低指標數的基礎上實現的增長,與金融危機前的運行質量比,尚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各級散裝辦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對2010年的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工作,困難要想的多一點,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二)發展機遇。1、經濟發展環境逐步向好,大政方針繼續利好。2009年12月23日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透露,2010年浙江省的發展環境將逐步向好,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還很多,既充滿機遇又面臨挑戰。當前,浙江省經濟進入平穩較快增長期、投資驅動作用進入穩定期、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加速期、資源要素制約進入瓶頸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期。在大政方針繼續利好的情況下,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發展將會隨之逐步向好。
2、領導重視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散裝水泥工作,省政府近年來更把水泥散裝率作為對原省經貿委的一類考核指標。省領導曾多次對散裝水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聽取專題工作匯報,協調解決散裝水泥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綱要》、《浙江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浙江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之一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行動計劃》等重要戰略部署均將散裝水泥的發展應用作為一項推進實施內容加以明確。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為散裝水泥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行政主管部門重視推動工作順利開展。省散裝辦劃歸省商務廳后,省商務廳十分重視散裝水泥工作,積極與省發改、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環保等部門協調,聯合下發多個規范性文件;舉辦大型工作會議和新聞發布會。在2010年全省商務工作會議上,金永輝廳長在重點工作部署中要求“進一步宣傳貫徹《浙江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推進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三位一體’全面發展。”
4、《條例》的出臺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條例》緊扣浙江省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形勢,適應了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科學發展的需要。《條例》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破解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條例》的出臺為散裝水泥的發展和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實施已經拉開序幕,即將發揮其法制保障工作。
(三)目標任務。2010年全省散裝水泥工作目標任務:散裝率71%,散裝量7800萬噸;預拌混凝土8500萬立方米;預拌(干混)砂漿300萬噸。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率85%以上。
各市散裝辦要認真分析本市2009散裝水泥運行情況,依據2010年的目標,開展調查研究,制訂工作方案,將省散裝辦工作目標要求落實到位,充分調動所屬縣(市、區)散裝辦、水泥和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企業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工作取得新進展。
(四)應對措施。1、高度重視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2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需要。會議對建材等10個重點行業近期淘汰落后產能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實行問責制。對水泥產能過剩嚴格的浙江省來說,各級散裝辦要高度關注國家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做好有利于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發展的配套工作。
2、更大程度開拓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使用市場。各級散裝辦要把握行業政策導向,著力拓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市場。一方面,充分利用產業政策導向,提高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市場使用率。引導建筑企業轉變使用產品理念,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品種,完善服務體系,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本地區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發展規劃的編制,防止產能過剩,實現有序健康發展。
3、積極推進“六大工程”。2010年全省散裝水泥工作將著力推進“六大工程”:貫徹實施《條例》、綜合素質提升、現代物流培育、兩個“禁現”、專用車輛安全保障、規范管理提升等。各級散裝辦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抓好《條例》實施開局之年的貫徹落實,推動散裝水泥事業發展走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道路。
4、抓緊研究出臺“十二五”發展規劃。2010年全省散裝水泥工作有望繼續向好,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不少,面臨的挑戰依然較大。各級散裝辦要按照省商務廳和省散裝辦的要求,明確2010年主要預期目標,謀劃重點工作任務。同時,抓緊開展本地區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突出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三位一體”發展思路,推進水泥企業轉型升級、加強《浙江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的貫徹、走法制化道路的主題,增強對統籌性、前瞻性和難點問題的前期研究,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