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板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整棟房子的安危,一起“樓薄薄”事件,讓混凝土構件及相關材料的質量監控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熱點。昨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獲悉,無錫市研發的“預拌混凝土質量信息管理系統”本月上旬通過了省建設廳專家組的鑒定。全省首創的此項技術,為無錫本地產的每個批次預拌混凝土設定唯一的“電子身份證”,如發現質量問題,可順利追溯到生產廠家,目前市區42家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都已納入這一監管系統。昨天下午,記者點擊進入無錫市預拌混凝土質量信息管理網實時更新系統,流程顯示,14時08分某混凝土生產企業向地鐵1號線市民廣場站工地供應了132方預拌混凝土,用于澆筑地下連續墻。在這份混凝土“電子身份證”上,連粉煤灰等摻合料的配比、石子的粗細度等都有精確的規定。
據了解,預拌混凝土質量信息管理系統試運行兩年多來,累計已有36萬批次約3000萬方混凝土納入了規范管理,查處了10多起企業不規范生產行為。對照強度等級、出廠坍落度、抗滲等質量硬性指標以及相關質量行為的考核,42家企業每半年排一次名,在無錫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網上統一公布。下一步,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考慮將進入無錫市場的外地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逐步納入這一系統,實施全覆蓋的監控。
據了解,預拌混凝土質量信息管理系統試運行兩年多來,累計已有36萬批次約3000萬方混凝土納入了規范管理,查處了10多起企業不規范生產行為。對照強度等級、出廠坍落度、抗滲等質量硬性指標以及相關質量行為的考核,42家企業每半年排一次名,在無錫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網上統一公布。下一步,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考慮將進入無錫市場的外地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逐步納入這一系統,實施全覆蓋的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