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以來,大型工程車輛交通事故頻發。市建設交通委、市綠化市容局、市交通港口局、市交警總隊等四部門昨天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期大型工程車輛規范運輸專項整治的工作進展,以及下一步對大型工程車輛擬采取的管理措施。
據統計,全市現領取《道路運輸證》的傾斜車輛5866輛,436戶企業;領取《道路運輸證》的攪拌車輛3715輛,375戶企業。至12月25日,全市確定的大型工程車輛運輸企業共723戶。
兩次以上事故將暫扣資質證
去年11月至2010年1月,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全市組織開展了以渣土車各類交通違法為重點的整治行動,其間共查處渣土車各類交通違法1.8萬余起。其中渣土車嚴重違法(車輛超載、故意遮擋污損號牌、違反交通信號、飄灑遺散等交通違法行為)5000余起,扣押車輛570輛,攪拌車1800余起,扣押車輛80輛,共有8起為渣土車交通肇事致人傷亡。
針對大型工程車輛違法行為多,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情況,有關部門表示,將要求市區兩級建筑業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督促業主、施工總承包企業,安排專人做好車輛沖洗保潔工作,保障駛出工地的大型工程車輛規范裝載、車容整潔,發現不符合標準的車輛,不得駛出工地。業主、施工承包企業不能履行職責的,建筑業管理部門要依法予以處理,取消文明工地等榮譽獎項評選資格。
據了解,有關部門將對發生一次交通死亡事故的混凝土企業,予以警告;再次發生事故的,由建筑業管理部門暫扣其混凝土企業資質證書,督促其進行整改。
白天增蜂鳴器夜增信號燈
近期,市綠化市容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建筑渣土運輸管理的意見》,規范建筑渣土運輸企業經營、作業行為;實施市場退出機制,堅決清除渣土運輸市場中的嚴重違規和信譽不良的企業。
據了解,經過有關部門研究,大型工程車輛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大多都是右轉彎時發生。對此,有關管理部門正會同相關標準制定部門,從技術層面上對大型工程車輛進行規范、改裝,初步研究擬白天增加轉向蜂鳴、語音提示,晚間增加信號燈提醒,以消除大型車輛駕駛員的視線盲區,提醒過往路人對大型工程車輛轉向予以注意。
此外,還將加大卸點付費機制的實施力度,發生超載、偷亂倒等違規行為的車輛將不予結算運輸費用。對交通肇事的渣土車除由交警依法追究司機責任外,還要追究車輛單位責任,情節嚴重的將吊銷車輛單位“建筑垃圾、工程渣土運輸許可證”。
建交通違法信息交換機制
據悉,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將建立交通違法肇事信息交換機制。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將渣土運輸車輛的號牌號碼和車輛類型,以及從事渣土運輸的駕駛人姓名和駕駛證號等信息匯總后送達交警總隊,交警部門及時將交通違法信息反饋給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建立渣土運輸車輛和駕駛人相關信息的交換機制,以便查詢監管。
有關部門要求完善案件移交機制。在工作中發現違法運輸車輛時,能及時通知市容、城管等職能部門到現場進行移交,確保處罰不降格。積極會同屬地城管執法部門,根據城管部門的整治計劃,組織抽調警力,在市重要交通樞紐、施工工地、渣土車輛行駛途徑路段等處,對大型工程車各類違法現象開展聯合執法和開展區域整治,保持較高的整治頻率和執法力度。
市區兩級運管部門上門重點檢查本市境內從事大型貨車運輸,特別是承運渣土、混凝土等運輸以及為各建筑工地配套運輸的貨運單位經營資質、經營范圍,以及車輛狀況、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駕駛員上崗證等。
土方車駕駛員須持證上崗
市交通港口局會同綠化市容、公安交警部門,推進渣土車輛駕駛員專項培訓。截至1月13日,已經組織四批次,共317名駕駛員培訓。市綠化市容局明確表示,到2月1日未經培訓或考試不合格的駕駛員一律不準上崗。市城市交通考試中心透露,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為,法律法規,安全操作常識,相關道德培訓等。為加強基礎管理,此次培訓要求確保駕駛員身份證、駕駛證、從業資格證齊全有效,計劃于2010年春節前完成對各渣土運輸企業“三證齊全”駕駛員的培訓工作。
有關部門通過這次培訓將對渣土運輸車輛駕駛員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進行審核,市交警總隊將對渣土運輸車輛駕駛員駕駛證進行核查,并建立渣土運輸車輛駕駛員信息庫,實現綠化市容、交通港口、交警等部門信息共享,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記者調查
培訓時間:4小時內容:三門課
為了遏制惡性道路交通事故,一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訓正在開展。費用由政府承擔。沒有上崗證的司機將視為違規。昨天,市有關部門在發布會上表明,將于春節前完成對所有符合要求的司機培訓,沒有通過的將無法獲得上崗資格。據了解,此次培訓的時間為4小時。這360分鐘劃分出了一條安全與否的標準線。
首期上崗證培訓從1月8開始,截至1月13日,已經有4批次317駕駛員進行了培訓。其中一家參加了培訓的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培訓從下午1點開始到5點結束,其中包括法律法規、基本常識、道德培訓。巧合的是,這家公司所屬的土方車昨天又發生了一起車禍,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被撞的汽車已經發生了嚴重變形。這家公司現有157名駕駛員進行了培訓。
“培訓松垮,甚至請的人員都是街道管理者,他們本身的專業知識還沒有土方車司機好。這樣做也就是社會宣傳效果比較好。”這樣的說法來自許多不同區域的土方車老板,但沒有得到參加此次培訓單位的證實。
“4個小時能干些什么?“土方車駕駛員張先生說,除了黑車,上海一般從事這行的駕駛員門檻還是比較高的,經驗、駕駛年齡、證件齊全都是入行的標準。”4個小時難道能夠改變這個歷史問題?而這次培訓恰恰被視為了安全與否的標準。”
要在春節前完成此項工作,上海還有數千有證件的土方車司機沒有進行4小時上崗。
【政協委員建議】
給每輛土方車安裝GPS
本報訊記者王婧土方車事故頻頻引起政協委員高度關注,在即將召開的上海“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朱樹英將提交一份提案,建議以嚴格執行“限量裝載”、“卸點付費”辦法為主,采取六條配套措施,有效遏制土方車超載交通事故。
建議1 限量裝載、卸點付費
一段時間以來,本市連連出現土方車違章超載發生的交通肇事事故。據統計,僅2009年1月至12月底,本市由土方車、攪拌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已達37起,死亡人數達27人,平均每月有超過2人死于土方車車輪下。
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朱樹英根據向土方車駕駛員調查、向有關運輸單位所了解到的情況,以及與相關規定的制定單位和執法單位的交流,認為承攬業務的運輸車輛往往通過”多裝快跑“和超速超載等手段降低成本,這就是土方肇事的真正原因和問題源頭。
因此,朱樹英在提案中建議:應該采取以嚴格執行“限量裝載”、“卸點付費”辦法為主的配套措施,以有效遏制土方車違章肇事引發的交通事故。“主管部門應改變‘馬后炮’式的消極應對。”朱樹英說,“馬路上的問題應當要到馬路上解決。”建議市公安、建交、市政、市容檢查、工商等部門組織聯合執法隊,定網格隨機深入到土方挖土現場去檢查土方車是否限量裝載;到馬路上去檢查土方運輸單位是否轉包、違法分包;駕駛員是否超載超速,是否違章駕運;到卸車點去檢查有關部門是否嚴格執行卸點計量。“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都能夠被及時發現并及時解決在過程中,那么土方車超載肇事事故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建議2 加寬車擋板、裝GPS
朱樹英在提案中還建議,對土方車駕駛的“行車死角”、“減速難以控制”等技術問題,有關方面應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及時予以解決。
據土方車駕駛員反映,從技術上說土方車由于車身較寬、較長,駕駛員觀察路況時會出現難以觀察到全面情況的行車死角;另外,由于土方車車輛本身較重,車輛減速時較難控制車速。
“建議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從技術角度加強針對性研究,及時采取技術措施予以解決。”朱樹英表示,例如,閔行警方要求運輸單位給這些土方等工程車輛在硬件上進行三點技術整改:一是在車身加裝后視鏡與轉彎蜂鳴器,以避免行車死角;二是加寬車前擋板,將與地面的距離減小到30厘米左右,即使發生事故,也能避免被撞者滾入車下被碾;三是給每輛車裝GPS,實時掌握車速。閔行警方的經驗值得推廣。
據統計,全市現領取《道路運輸證》的傾斜車輛5866輛,436戶企業;領取《道路運輸證》的攪拌車輛3715輛,375戶企業。至12月25日,全市確定的大型工程車輛運輸企業共723戶。
兩次以上事故將暫扣資質證
去年11月至2010年1月,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全市組織開展了以渣土車各類交通違法為重點的整治行動,其間共查處渣土車各類交通違法1.8萬余起。其中渣土車嚴重違法(車輛超載、故意遮擋污損號牌、違反交通信號、飄灑遺散等交通違法行為)5000余起,扣押車輛570輛,攪拌車1800余起,扣押車輛80輛,共有8起為渣土車交通肇事致人傷亡。
針對大型工程車輛違法行為多,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情況,有關部門表示,將要求市區兩級建筑業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督促業主、施工總承包企業,安排專人做好車輛沖洗保潔工作,保障駛出工地的大型工程車輛規范裝載、車容整潔,發現不符合標準的車輛,不得駛出工地。業主、施工承包企業不能履行職責的,建筑業管理部門要依法予以處理,取消文明工地等榮譽獎項評選資格。
據了解,有關部門將對發生一次交通死亡事故的混凝土企業,予以警告;再次發生事故的,由建筑業管理部門暫扣其混凝土企業資質證書,督促其進行整改。
白天增蜂鳴器夜增信號燈
近期,市綠化市容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建筑渣土運輸管理的意見》,規范建筑渣土運輸企業經營、作業行為;實施市場退出機制,堅決清除渣土運輸市場中的嚴重違規和信譽不良的企業。
據了解,經過有關部門研究,大型工程車輛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大多都是右轉彎時發生。對此,有關管理部門正會同相關標準制定部門,從技術層面上對大型工程車輛進行規范、改裝,初步研究擬白天增加轉向蜂鳴、語音提示,晚間增加信號燈提醒,以消除大型車輛駕駛員的視線盲區,提醒過往路人對大型工程車輛轉向予以注意。
此外,還將加大卸點付費機制的實施力度,發生超載、偷亂倒等違規行為的車輛將不予結算運輸費用。對交通肇事的渣土車除由交警依法追究司機責任外,還要追究車輛單位責任,情節嚴重的將吊銷車輛單位“建筑垃圾、工程渣土運輸許可證”。
建交通違法信息交換機制
據悉,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將建立交通違法肇事信息交換機制。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將渣土運輸車輛的號牌號碼和車輛類型,以及從事渣土運輸的駕駛人姓名和駕駛證號等信息匯總后送達交警總隊,交警部門及時將交通違法信息反饋給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建立渣土運輸車輛和駕駛人相關信息的交換機制,以便查詢監管。
有關部門要求完善案件移交機制。在工作中發現違法運輸車輛時,能及時通知市容、城管等職能部門到現場進行移交,確保處罰不降格。積極會同屬地城管執法部門,根據城管部門的整治計劃,組織抽調警力,在市重要交通樞紐、施工工地、渣土車輛行駛途徑路段等處,對大型工程車各類違法現象開展聯合執法和開展區域整治,保持較高的整治頻率和執法力度。
市區兩級運管部門上門重點檢查本市境內從事大型貨車運輸,特別是承運渣土、混凝土等運輸以及為各建筑工地配套運輸的貨運單位經營資質、經營范圍,以及車輛狀況、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駕駛員上崗證等。
土方車駕駛員須持證上崗
市交通港口局會同綠化市容、公安交警部門,推進渣土車輛駕駛員專項培訓。截至1月13日,已經組織四批次,共317名駕駛員培訓。市綠化市容局明確表示,到2月1日未經培訓或考試不合格的駕駛員一律不準上崗。市城市交通考試中心透露,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為,法律法規,安全操作常識,相關道德培訓等。為加強基礎管理,此次培訓要求確保駕駛員身份證、駕駛證、從業資格證齊全有效,計劃于2010年春節前完成對各渣土運輸企業“三證齊全”駕駛員的培訓工作。
有關部門通過這次培訓將對渣土運輸車輛駕駛員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進行審核,市交警總隊將對渣土運輸車輛駕駛員駕駛證進行核查,并建立渣土運輸車輛駕駛員信息庫,實現綠化市容、交通港口、交警等部門信息共享,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記者調查
培訓時間:4小時內容:三門課
為了遏制惡性道路交通事故,一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訓正在開展。費用由政府承擔。沒有上崗證的司機將視為違規。昨天,市有關部門在發布會上表明,將于春節前完成對所有符合要求的司機培訓,沒有通過的將無法獲得上崗資格。據了解,此次培訓的時間為4小時。這360分鐘劃分出了一條安全與否的標準線。
首期上崗證培訓從1月8開始,截至1月13日,已經有4批次317駕駛員進行了培訓。其中一家參加了培訓的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培訓從下午1點開始到5點結束,其中包括法律法規、基本常識、道德培訓。巧合的是,這家公司所屬的土方車昨天又發生了一起車禍,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被撞的汽車已經發生了嚴重變形。這家公司現有157名駕駛員進行了培訓。
“培訓松垮,甚至請的人員都是街道管理者,他們本身的專業知識還沒有土方車司機好。這樣做也就是社會宣傳效果比較好。”這樣的說法來自許多不同區域的土方車老板,但沒有得到參加此次培訓單位的證實。
“4個小時能干些什么?“土方車駕駛員張先生說,除了黑車,上海一般從事這行的駕駛員門檻還是比較高的,經驗、駕駛年齡、證件齊全都是入行的標準。”4個小時難道能夠改變這個歷史問題?而這次培訓恰恰被視為了安全與否的標準。”
要在春節前完成此項工作,上海還有數千有證件的土方車司機沒有進行4小時上崗。
【政協委員建議】
給每輛土方車安裝GPS
本報訊記者王婧土方車事故頻頻引起政協委員高度關注,在即將召開的上海“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朱樹英將提交一份提案,建議以嚴格執行“限量裝載”、“卸點付費”辦法為主,采取六條配套措施,有效遏制土方車超載交通事故。
建議1 限量裝載、卸點付費
一段時間以來,本市連連出現土方車違章超載發生的交通肇事事故。據統計,僅2009年1月至12月底,本市由土方車、攪拌車造成的交通事故已達37起,死亡人數達27人,平均每月有超過2人死于土方車車輪下。
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朱樹英根據向土方車駕駛員調查、向有關運輸單位所了解到的情況,以及與相關規定的制定單位和執法單位的交流,認為承攬業務的運輸車輛往往通過”多裝快跑“和超速超載等手段降低成本,這就是土方肇事的真正原因和問題源頭。
因此,朱樹英在提案中建議:應該采取以嚴格執行“限量裝載”、“卸點付費”辦法為主的配套措施,以有效遏制土方車違章肇事引發的交通事故。“主管部門應改變‘馬后炮’式的消極應對。”朱樹英說,“馬路上的問題應當要到馬路上解決。”建議市公安、建交、市政、市容檢查、工商等部門組織聯合執法隊,定網格隨機深入到土方挖土現場去檢查土方車是否限量裝載;到馬路上去檢查土方運輸單位是否轉包、違法分包;駕駛員是否超載超速,是否違章駕運;到卸車點去檢查有關部門是否嚴格執行卸點計量。“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都能夠被及時發現并及時解決在過程中,那么土方車超載肇事事故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建議2 加寬車擋板、裝GPS
朱樹英在提案中還建議,對土方車駕駛的“行車死角”、“減速難以控制”等技術問題,有關方面應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及時予以解決。
據土方車駕駛員反映,從技術上說土方車由于車身較寬、較長,駕駛員觀察路況時會出現難以觀察到全面情況的行車死角;另外,由于土方車車輛本身較重,車輛減速時較難控制車速。
“建議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從技術角度加強針對性研究,及時采取技術措施予以解決。”朱樹英表示,例如,閔行警方要求運輸單位給這些土方等工程車輛在硬件上進行三點技術整改:一是在車身加裝后視鏡與轉彎蜂鳴器,以避免行車死角;二是加寬車前擋板,將與地面的距離減小到30厘米左右,即使發生事故,也能避免被撞者滾入車下被碾;三是給每輛車裝GPS,實時掌握車速。閔行警方的經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