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拓展混凝土市場 企業還須自身過硬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9-0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張恒 晏紅
核心提示:拓展混凝土市場 企業還須自身過硬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這是今年網上比較流行的一句網絡語,然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人才似乎成為企業想要解決未來拓寬發展道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的手段。而作為對科技要求較高的混凝土企業而言,科研技術人才的的培養、儲備以及運用對其發展將會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更是企業巨大的“無形”資本。

  國家大力發展預拌混凝土,對一些預拌混凝土企業實施政策扶持使其健康發展,然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國家政策雖很好,但是自身的本領、條件過硬才是成為今后的贏家有利保障。

  眾所周知,預拌混凝土對環境具有保護作用,而保護環境不僅是世界的大主題,也是我國一直努力奉行的政策,尤其是近幾年,大力推進節能環保領域,積極推行降低耗能措施得到國家大力支持。發展預拌混凝土,禁止現場攪拌不僅是對現代施工方式的一種變革,更是對環境惡化的一種有效控制。因此國家不僅大力推行預拌混凝土的使用,鼓勵商砼企業走高科技發展之路,更是在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扶持,使我國商砼企業一開始就在一個優越的政策環境中生長。

  然而無限制的建廠,無限制的增產導致某些省市混凝土嚴重過剩,企業間相互惡意競爭,相互打壓對方,這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使得商砼市場一度一片混論,緊接著的金融危機更是對許多商砼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不過對于本身過硬的企業而言,金融危機雖然給行業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危機的爆發能肅清一些混亂的市場局面,順應適者生存的發展規律。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劉玉亮曾說過:“對于有實力的企業,技術過硬的企業,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壞影響不大,反而是一種機遇”。對于擁有強而力的科研團隊的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而言,人才已成為企業發展創新的最大優勢與動力。自身過硬的本領,不僅能有效抗風險還能推動企業抓住機遇搶占市場。

  近日,我國出臺的《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簡稱“千人計劃”),這項計劃無疑是一項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當此消息一公布時,從四川到山西,從安徽到河南,各地緊鑼密鼓地開展“百人計劃”,朝著招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共同目標奔去。作為國家還是各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儲備優秀骨干,不僅能夠推動行業將來所需的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還可以提升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表明無論是從國家、省市還是各企業為提升自身實力,加強自身競爭力,都已對人才的引進、培養表示了重視。

  人才資源是社會發展與科學進步的第一資源。當今世界各國人才爭奪日趨激烈,隨著中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人才將成為我國強國發展中的生力軍,對于企業而言同樣如此,人才將成為強企生存發展的原動力。

  今年以來,各企業為提升自身實力,一時間校企聯手,強強聯合成為各行業、各企業凸顯競爭力的有力籌碼。例如方圓集團走的就是科技創新人才興企戰略之路,這一創新人才戰略不但沒有使該企業因金融危機而帶來巨大消極影響,反而為企業推動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競爭動力。

  據海陽方圓集團宣傳部長汪新軍表示:“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遭受到很大沖擊,但是方圓集團重視人才的使用,使得方圓集團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逆勢而上,今年1-6月份集團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比上年同期增長10%以上。”歸根結底一句話,只有自身過硬才能在危機中找到發展之路。

  對于原本市場上產能已嚴重過剩的商砼企業而言,在危機中求生存,在競爭中圖發展、求利潤是目前各個商砼企業所追求的。由于金融危機導致我國房地產嚴重萎靡,而混凝土企業最大的銷售商則就是房產商,樓市好,預拌混凝土銷量自然會有所回暖,然而在這場以金融危機為背景的“牌局”中,重新洗牌不僅為企業調整帶來機遇也透視著實力。苦練內功,重視人才培養,只要本領過硬,商砼企業不但有能力進一步開拓自身市場,更有機會與行業強企一較高下,獲得自身最高殊榮。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