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內陸或掀核電建設高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0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能源報
核心提示:內陸或掀核電建設高潮
  7月27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與湖南省郴州市政府在京舉行了合作開發建設郴州核電的框架協議簽字儀式。根據該協議,郴州核電項目一次性規劃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由中核集團控股,分期連續建設。  

  無獨有偶,同日一則來自四川媒體的消息稱,中核集團正與樂山市就建設500萬kW的核電項目進行洽談,并將犍為縣清溪鎮康家村和孝姑鎮永坪村作為備選建站點。在雙方簽署的框架協議中,該項目的總投資將達800億元以上。  

  早在此前,湖北、湖南和江西就有中國內陸首座核電站“花落誰家”之爭。去年6月6日,湖北核電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這也意味著咸寧大畈核電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式啟動。據了解,咸寧大畈核電項目規劃容量為4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控股60%。位于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沾溪鄉荷葉山的桃花江核電項目,則創造了業內所謂的“桃花江速度”。因為選址好,中核集團又是東家,所以從2006年開始啟動到躋身內陸核電首批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桃花江核電項目僅用了短短一年半時間。而江西彭澤核電項目的首期工程規劃裝機容量為500萬kW,后期續建2臺150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將達800萬kW。  

  更早一些,2003年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就先后與安徽省政府、重慶市政府簽署了核電建設的合作協議。此后幾年間,中核集團和中廣核也分別與安徽、四川、河南、甘肅等地的地方政府就核電開發達成了合作意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核電作為清潔的優質能源,能夠有效調節我國各地區能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只要條件允許,每個省都希望爭取到核電項目。”  

  “目前有許多內陸省份,像湖南、湖北、安徽、吉林、四川等未來都有可能建成核電項目。”宏源證券的電力分析師王靜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說道。據了解,目前已有20多個省積極要求進行核電開發建設。  

  立項并非“雷聲大雨點小”  

  7月20日,中核集團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協議中約定,國家開發銀行將向中核集團提供額度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融資。此前,中核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國內八家銀行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得到3500億元的意向性授信額度。這些錢將為中核集團發展核電、核燃料循環、鈾資源開發等產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7月18日上海電氣臨港核電制造基地二期工程的開工,則為未來核電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另一個保障。據了解,到2012年,上海電氣將形成強大的核島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電主設備的制造能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業務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先進的核電主設備制造基地。  

  7月21日,中廣核與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制造企業簽署了一批重要核電設備國產化合同,合同覆蓋多項采用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CPR1000和采用EPR三代核電技術的核電站核心設備。東方電氣,作為老牌水火電設備制造企業,早在幾年前就完成了一個艱難但華麗的轉身,它將目光投向了當時前景尚不明朗的核電裝備領域。現在,無論是東電、上電還是哈電,無論是一重、二重還是東方重機,都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在核電快速發展的時期一展身手。  

  對核電的發展前景,各方面的看法都非常一致。  

  日前,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介紹,我國的核電裝機容量是912萬kW。2007年頒布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預計我國總裝機容量10億kW,核電占4%,大約4000萬kW。但隨著電源結構和建設速度的不斷調整,現在預計2020年的總裝機容量可能將達14億至15億kW,國家能源局認為到2020年核電占到5%比較合理。一位電力分析師認為到2020年全國核電裝機規模肯定將超過6000萬kW,“這還只是保守估計,只有多不會少。”  

  王靜向《中國能源報》記者分析時認為,現有裝機容量與預期目標的差距還比較大,由于核電從選址論證、審批到建設的周期長,未來一些年可能會形成一波內陸核電建設的高峰。  

  “相對于美國,我國核電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關鍵是選址問題。我認為應該優先選擇缺電缺煤的地區,合理發展核電項目。發改委在項目審批時應謹慎處理這類問題。”何祚庥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  

  第三代技術支撐內陸核電  

  “其實各省希望上馬核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有許多省份甚至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為核電項目忙上忙下了。”一位電力專家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但當時核電的安全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所以難以成行。現在這方面的顧慮似乎已沒有了,“核電的安全性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日前,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召開了我國第三代核電AP1000內陸核電廠標準設計及后續項目的初步安全分析報告(PSAR)編制啟動會。包括湖北咸寧大畈、湖南益陽桃花江、江西九江彭澤在內的首批內陸核電站標準設計的初步安全分析報告編制工作全面啟動。  

  據了解,PSAR主要是分析論證核電廠設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核電廠為保障廠區人員、公眾和環境免遭過量輻射危害而設置的安全措施情況。內容包括核電廠廠址特征、構筑物、部件、設備和系統的設計、反應堆核設計、反應堆冷卻劑系統、專設安全設施、放射性廢物管理、事故分析、人因工程以及概率安全評價等。  

  “PSAR是由核電廠設計單位編制、由核電廠運營單位提交給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的重要申請文件,專門用于申請《核電廠建造許可證》。”某核電業內人士表示。據其介紹,AP1000內陸核電廠PSAR編制工作將于2009年底前基本完成,“這也從技術上保證了我國首批AP1000內陸廠址2010年底具備澆注第一罐混凝土的條件。”在核電項目建設中,核島澆注第一罐混凝土也即意味著核電站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而不是停留在“四平一通”的前期準備階段。  

  早在去年有關方面就透露,我國首批內陸核電站都將采用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壓水堆。作為從美國西屋公司引進的自主化依托項目,AP1000核電機組不但比較安全,而且較大程度地壓縮了建設成本,安全性經濟性都比第二代提高不少。  

  “現在真正的安全問題很難出現在核電站運行過程中,”一位核能專家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與第二代核電機組相比,AP1000的堆芯熔化概率和向環境釋放大量放射性的概率要小100倍。”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