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我國核電建設提速凸顯三大“裂變”效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6-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國際能源網
核心提示:我國核電建設提速凸顯三大“裂變”效應
  6月17日,福建福清核電項目2號機組澆注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三個月。這使我國已開工建設的核電機組提前增加到14臺,總裝機容量1435萬千瓦,占全世界在建核電機組的30%左右。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到2020年,我國總的電力裝機預計達到14億至15億千瓦,核電占整個發電的比例將從現在的不足2%提高到5%以上。  
 
  這意味著我國核電建設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它帶來的“裂變”效益巨大而深遠。

  推動能源結構優化

  我國的核電建設目前正進入批量化、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2008年是我國新核準核電項目、新開工核電機組、新獲準開展前期工作核電項目最多的一年。這一年,國家新核準了福建寧德、福建福清、廣東陽江、浙江方家山等四個新的核電項目,共1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截至目前,我國共核準核電項目八個、共24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540萬千瓦。

  核電建設高速發展將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發展。

  福清核電站一期工程于去年11月下旬動工,將建設1號、2號兩臺百萬千瓦級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保證工程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1號、2號機組進展分別比計劃提前一到三個月。這兩臺機組計劃分別于2013年、2014年建成發電,兩臺機組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將超過140億千瓦時。

  福清核電站的3號、4號機組負挖也于近日開工,將在今年10月底完成近90萬立方米的土石挖坑量,負挖完成后將組織專家勘驗坑槽,然后準備兩臺新的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其中3號機組計劃于2010年4月澆注核島第一罐混凝土。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表示:“核能是安全經濟干凈的能源,對外部環境是零排放。”據測算,福清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投入發電后,每年至少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噸,減少10萬噸火力發電用煤的灰渣以及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將有助于福建省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大力發展核電等新能源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來說是迫在眉睫。目前,國內的產業發展還比較依賴于傳統的不可再生能源,這些能源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較大,市場價格波動不定,核電等新能源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重要的新增長點。

  從石油價格來看,1998年的原油價格每桶還不到10美元,2000年后穩定在22至28美元,2004年至2006年從41美元漲到65美元,自2007年開始,油價開始大幅上揚,曾一度飆漲到每桶150美元的高位,而后又一路下跌。雖然石油價格的巨幅波動在很大程度上有投機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未來傳統能源供需將越來越趨于緊張,長期來看價格將處于上升通道。

  在各地方政府的投資計劃中,能源建設均成為投資的重點,其中核電成為重中之重。海南、湖北、江西、湖南、吉林、安徽、河南等內陸省份正在不同程度地開展核電前期準備工作。福建省將在現有兩座核電站的基礎上再計劃新建兩座核電站。核電大省浙江則計劃到2015年新增6臺核電機組,核電總裝機將提高近9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份額的12%,電力能源結構將得到明顯優化。

  聯合證券分析師王爽認為,核能是化石能源的最好替代,核電的“替代角色”在今后10至20年的發展中將起主導作用。以核電取代煤電,更有利于削減二氧化硫等排放量。

  設備制造業大受益

  總裝機容量為6臺百萬千瓦級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機組的福清核電站投資近千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近60億元。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洪早告訴記者,核電站1號、2號機組設備采購包總數為321個,目前144個采購包在計劃要求時間內完成發標,99個采購包已簽合同,進入加工階段的采購包有27個。

  隨著我國進入新一輪核電投資高峰期,核電設備制造業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截至2008年底,我國核電機組容量僅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3%,遠遠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我國核電發電量僅為910萬千瓦,核發電量占比僅為2%,在30多個核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

  日前,國家能源局電力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國家發改委將于近日完成《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的修改工作,初稿已經形成,此次調整將突破2007年舊版規劃中“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占總裝機比例為4%”的目標值,更改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7000萬千瓦,擬加強沿海核電發展,科學規劃內陸地區核電建設,核電占電力總裝機比例達到5%以上。到2020年,我國核電的投資空間預計在1萬億元以上。

  核電的主要設備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電站輔助設備等。一般來說,核島設備約占設備投資的45%,常規島設備占比為30%,另外輔助設備占比約為25%。因此,根據2009至2020年核電設備4000億元的保守投資計算,在此期間,核島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800億元,常規島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200億元,而其他輔助設備市場容量約為1000億元。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曹述棟表示,核電產業關聯度很高,涉及上下游幾十個行業,國家鼓勵發展核電,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冶金、機電、制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核電建設包括了燃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電力輔業集團、發電企業核輸配電企業等幾個環節,具體主要分為:一是核燃料、原材料生產;二是核電核心設備制造及核電輔助設備制造;三是核電站建設及運營維護。

  再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來看,利潤分配格局大有不同。目前,在上游即核燃料及原材料生產環節,我國還沒有核燃料的上市公司。而對處于中游的核電設備制造而言,由于壟斷程度高,技術壁壘高,處于有利的地位,定價能力強,同時,在其他輔助設備領域,由于核電產品屬于高端產品,毛利率也普遍較高。

  促進核電人才培養

  核電建設的高速發展可能將面臨嚴重的核電人才瓶頸。

  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質保處處長畢宏達告訴記者,雖然福清核電項目建設的骨干力量都是有八年以上核工程經驗的技術人員,但隨著工程建設的快速推進,業已暴露出設備監造管理和生產準備專業學科帶頭人“短板”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核設備監造力量不足、專業不全、經驗不夠;高級操縱員的培養時間緊迫,核島檢修專業帶頭人尚未脫穎而出,其他專業領域技術力量也不足。

  “未來十幾年,我國核工業發展前景良好,但任務艱巨,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核專業人才非常緊缺。”這是中核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舒衛國對我國目前核電人才狀況的概括。未來十幾年,我國將建設40臺以上核電機組,大規模的核電建設,必然需要大批優質的專業人才。 

        2008年,中核集團共接收了1600多名大學畢業生,其中核專業畢業生381名,此外還有一些與核電發展相關度高的理工類專業,比如機械化工、輻射防護、電氣及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我們既考慮當前的人才需求,又要考慮5到10年以后乃至2020年前的人才需求趨勢,對學生的選用可以說不拘一格,既注重從"211工程"、"985工程"大學中選拔優秀畢業生,也注重從具有傳統核專業教學特色的普通高校中選拔畢業生。”舒衛國認為,近幾年來,與核電相關的核專業人才一直呈現供求兩旺的景象。

     據統計,2020年核科技工業需要核專業本科以上人才約1.3萬人,其中,“十一五”期間6000人左右,按照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需要400人計算,到2020年新增30座百萬千瓦核電站需要核電人才在1.2萬人以上。

     核電人才,高校無疑是最大的供應方。

     從1996年開始,中核集團就與清華大學簽訂了定向生培養計劃,截至2008年底,已經有9屆共約540人畢業,其中332人進入中核集團所屬成員單位工作或深造。中核集團還與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開設了核專業的高校開展了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工作。據統計,2007年,全國共有11所高校開設了教育部認可的核專業,并于2008年開始招生。

     核電人才短缺,其實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事故之后,影響了整個國際社會的核電發展,這個寒冷的“低迷期”長達20多年。美國自1979年“三里島核泄漏事件”之后,20多年核電建設基本停滯不前,人才補充更新很慢。

     現在,世界各國核電建設同樣在復蘇。多方信號顯示,核電建設的高速發展必將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核電人才的培養。

    福清核電站創下國內核電建設多項“第一”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于2008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的福建福清核電站是創下我國核電建設的多項“第一”。

     福清核電站從2007年9月前期準備工程啟動,到2008年10月全面具備開工條件,創造了我國所有在建和已建核電項目中前期工作的最快速度,僅用了一般核電站1/3的時間,被業界贊譽為“福清核電速度”。

    福清核電一期建設工程是我國第一個擁有核電站建安工險中文保單的核電項目。這份保單由中國人保財險與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共同承保,總金額達170億元人民幣。

     福清核電站的開工建設成為我國推出擴大內需4萬億元計劃后第一個進入實施階段的特大型重點工程。同時,也使福建成為我國在建核電項目最多的省份。2008年2月,福建寧德核電站也開工建設。

     福清核電項目是中核集團按照國家有關“統一技術路線和采用先進技術”的要求,完全遵循“以我為 主、中外合作,引進技術,推進國產化”的核電發展原則,首次采用核電工程總承包模式開工的核電項目。它標志著中核集團通過自主設計改進和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將核電工程建設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

     福清核電1、2號機組的參考電站是嶺澳核電一期工程,相比嶺澳核電卻有20多項技術改進,國產化率達75%,其中最大的技術改進是,福清核電1、2號機組建成后將是全國首個采用全數字化控制的核電站。

     福清核電站位于福建中部沿海的福清市三山鎮前薛村,規劃六臺百萬千瓦級發電機組,總投資近千億元,實行一次規劃,分期連續建設。一期工程采用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技術,建設兩臺百萬千瓦級機組,計劃分別于2013年、2014年建成發電。

    據悉,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華電福建發電有限公司、福建投資開發總公司在2006年5月按51%、39%、10%股比合資組建的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全面負責核電站的建造、調試、運營和管理。

    背景鏈接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指出,近年來,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和對核能的興趣不斷增長,現在全世界共有430多座運營中的核電站,使用核能的國家已達30個,有60多個國家(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已向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有意發展核電。經合組織核能機構預測,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到2030年將增長66%。

     核電的三個優勢:與火電相比,核電基本不產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目前我國投入運行核電機組11臺,裝機容量約910萬千瓦,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30多萬噸。其次,發展核電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舉措。按照我國目前核電發展測算,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300萬噸。第三,與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相比,核電具有容量大和基本不受天氣影響的優點,能夠穩定地供應大量電力。

     我國的能源供給目前仍以煤為主,清潔能源比重較低。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尤為突出。綜合有關方面統計,2008年我國電力裝機容量構成中,火電約占76%,水電約占22%,核電只接近2%,其余為風力等其他電力。這種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給環境和交通運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我國核電建設走過了近30個年頭,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左右形成比較完整的自主化核電工業體系,具備批量化建設先進核電站能力,建立完善的核電法規和標準體系,努力培育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核電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

    核電給福建帶來什么

     目前,福建省已有寧德核電站和福清核電站兩個在建核電項目,2008年年初和年底開工建設的兩個核電站,其首臺機組將分別在2012年3月和2013年11月發電。核電項目的建設將給福建帶來什么?

    位于海峽西岸的福建是我國最“綠”的省份,目前森林覆蓋率63%左右。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核電,將使福建更加清潔。

    今年5月份正式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核電廠址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寧德、福清核電等項目建設。據介紹,隨著國家節能減排、“上大壓小”政策的實施,福建省原有的小火電逐漸拆除,用電緊張情況將更加嚴重。

    為緩解電力需求增長與環境保護、電煤運輸間的矛盾,今后除發展部分大型燃煤電廠、可再生能源發電外,福建需尋找能替代煤電的新能源。福建東部面臨臺灣海峽,西北部內陸多高山,煤電的使用使環境壓力大大增加,選擇核電也更有利于破解這一難題。

    國家環保部專家多次組織對寧德、福清兩個核電站的綜合環境評價工作,嚴密論證并通過了諸如沿海環境極端氣象條件可能對核電廠產生的影響等工作。專家介紹,核電站通過多方面管理保證了核電的安全。首先,有一套完善的、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制度,設計、設備制造、安裝等各環節都完全嚴格執行國際標準;其次,有完善、嚴格的審查制度,各階段都有嚴格控制的保障體系、嚴格的全員培訓和核安全文化的普及。因此,核電站在建設和今后的運行過程中,其安全性將非常可靠。

    據介紹,寧德核電站一期工程將建設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總投資約500億元人民幣,四臺機組工程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將達到300億千瓦時。福清核電站規劃裝機容量600萬千瓦,一次規劃,分期連續開發,建成發電后年產值逾57億元。

    核電項目是大投入和大產出的項目。隨著兩個核電項目的推進,必將為促進福建地方經濟騰飛作出貢獻。

    福清市政府有關人士介紹,到目前為止,福清核電項目前期準備施工已累計完成投資60億元人民幣,2009年計劃完成投資50億元人民幣。該項目將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創造1萬多個就業崗位。

    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洪早說,福清核電建成后,將帶來170億余元的年產值,稅費改革后,稅收部分中將有一大半用于當地經濟。核電建設運行中的教育費附加將促進當地教育事業發展。核電建設帶來的大量高素質人才,也將影響、提高當地的人員素質。此外,福清核電建設過程中,1000多名工程人員生活在當地,他們的衣食住行等消費也將拉動當地經濟增長。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