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足縣又一條利用廢棄鍶渣建成的鄉村公路在該縣拾萬鎮協豐村正式建成通車。這條長3.5公里,寬3.5米的鍶渣公路不僅解決了5000余名鄉親們的出行難,而且與同等級的瀝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硬化公路的造價相比,節約支出20多萬元,效果卻可以與瀝青路或水泥混凝土公路媲美。
大足是亞洲最大的鍶鹽生產基地,每年產生鍶鹽廢渣達15萬多噸。如何依靠科技,變鍶鹽廢渣為寶?大足縣交通部門為解決修建農村公路成本高、投資大的難題,聯合重慶交通大學成功開發出將鍶鹽廢渣用于縣鄉公路基層和村道公路面層的新技術。用該技術進行公路路面硬化改造,每公里造價與瀝青硬化相比可節約6萬—8萬元,基本達到水泥混凝土硬化公路標準。
據了解,大足用鍶渣修公路被專家們稱為:既保護環境又節約資源的農村公路建設實用項目。不僅為該縣每年產生的15萬多噸廢棄鍶渣找到了“出路”,而且解決了縣內不產河沙缺修路原材料的狀況,還變廢為寶為農民修公路建設節省了資金。每年大足縣利用鍶渣修筑出“鍶渣路”大約200公里,僅此一項就為農民節約修公路資金1000多萬元。因此,深受農民歡迎,該縣農村公路建設也由此走在了重慶市各區縣前列。
大足是亞洲最大的鍶鹽生產基地,每年產生鍶鹽廢渣達15萬多噸。如何依靠科技,變鍶鹽廢渣為寶?大足縣交通部門為解決修建農村公路成本高、投資大的難題,聯合重慶交通大學成功開發出將鍶鹽廢渣用于縣鄉公路基層和村道公路面層的新技術。用該技術進行公路路面硬化改造,每公里造價與瀝青硬化相比可節約6萬—8萬元,基本達到水泥混凝土硬化公路標準。
據了解,大足用鍶渣修公路被專家們稱為:既保護環境又節約資源的農村公路建設實用項目。不僅為該縣每年產生的15萬多噸廢棄鍶渣找到了“出路”,而且解決了縣內不產河沙缺修路原材料的狀況,還變廢為寶為農民修公路建設節省了資金。每年大足縣利用鍶渣修筑出“鍶渣路”大約200公里,僅此一項就為農民節約修公路資金1000多萬元。因此,深受農民歡迎,該縣農村公路建設也由此走在了重慶市各區縣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