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外市場
1.1 供應
2006年世界丙酮生產能力605.2萬t/a,產量538.2萬t,開工率88.9%。2006年世界丙酮生產能力增加了52.2萬t/a,其中亞洲增加了49萬t/a,一躍成為丙酮生產能力最多的地區。
世界丙酮生產裝置分布在26個國家和地區,Ineos(英力士)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苯酚/丙酮生產企業,苯酚生產能力為166.5萬t/a,丙酮為100.7萬t/a,生產企業分布于德國、比利時和美國。
1.2 消費
2006年世界丙酮消費量538.2萬t,其中消費量最大的是亞洲地區,占世界消費總量的36.6%,其次是北美和西歐,分別占28.8%和26.2%。2006年世界丙酮凈進口地區是亞洲、中南美洲及中東,主要凈出口地區是北美、非洲、中東歐。
2006年世界丙酮的消費結構中,溶劑占消費結構的26.3%,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占26.3%,雙酚A占20.4%。北美和西歐的消費結構明顯不同,北美用于丙酮氰醇(ACH)的比例約為9%,而西歐不到1%,同時北美用于C6溶劑的比例居各地區之首,超過10%。
未來消費趨勢,北美和西歐地區MMA消費丙酮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溶劑應用穩步增長;亞洲地區雙酚A對丙酮需求增長最快,而溶劑消費量逐年萎縮。
傳統的MMA生產方法主要以丙酮氰醇為原料。但目前正在面臨著異丁烯/異丁烷氧化法和乙烯法的競爭。這兩種生產路線與傳統丙酮氰醇法相比成本降低30%,對環境的污染也比較小,這將使丙酮在該領域的消費量受到較大的影響。德固賽10萬t/aMMA一體化項目在上海化工園區奠基,將采用先進的C4工藝路線;璐彩特公司全球首套以乙烯、一氧化碳和甲醇作為原料的12萬t/aMMA裝置在新加坡開始建設。新工藝在MMA中的應用對傳統的ACH法MMA工藝產生一定影響,將使丙酮在2008年后可能逐步出現負增長。
丙酮高效溶劑回收系統的使用已使丙酮作為溶劑量有所減少,未來溶劑領域對丙酮需求的增速將減緩,而雙酚A對丙酮的需求增速將明顯加快,但雙酚A消費丙酮的比例僅是苯酚的1/3。今后,由于苯酚產能增長迅速,也使得丙酮產能繼續增長,預計到2010年,世界丙酮供應仍將過剩。近幾年由于亞洲丙酮產能增長很快,已由過去的產不足需轉變為產需基本平衡。
2 國內市場
2.1 生產
我國從1956年開始采用發酵法生產丙酮,由于發酵法生產成本過高,近幾年發酵法生產的丙酮產量極少,僅有個別地區自產自用或溶劑回收,產量可忽略不計。2007年,我國丙酮生產能力38萬t/a,產量35.1萬t,生產裝置平均開工率保持在100%以上。
目前國內苯酚/丙酮市場缺口較大,許多有實力的企業看好當前的苯酚/丙酮市場,紛紛擴建或新建苯酚/丙酮裝置。
2.1.1 高橋石化
高橋石化繼新建20萬t/a苯酚/丙酮裝置投產后,計劃將高橋老區原6萬t/a生產線擴到11萬t/a,2008年底投產。屆時高橋苯酚/丙酮裝置生產能力將達到37萬t/a。
2.1.2 香港建滔化工
香港建滔化工惠州大亞灣基地20萬t/a的苯酚/丙酮項目于2007年12月投產。目前雙酚A裝置剛剛建成,生產能力2.5萬t/a。
2.1.3 天津石化
2008年2月,中國石化集團天津石化公司100萬t/a乙烯及配套項目35萬t/a苯酚/丙酮裝置開工,預計2009年投料試車。
2.1.4 張家港英力士
2006年由外商獨資建設江蘇張家港苯酚/丙酮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準。該項目主要建設40萬t/a苯酚、25萬t/a丙酮生產裝置及配套設施,總投資為2.4億美元。
2.1.5 上海西班牙歐迪薩
西班牙歐迪薩(Ertisa)化工公司將在我國的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大型苯酚/丙酮項目,項目規模為25萬t/a苯酚、15萬t/a丙酮,計劃于2009年建成投產,將作為德國拜耳公司的聚碳酸酯項目配套計劃。
2.1.6 吉林石化
吉林石化也在計劃實施37萬t/a苯酚/丙酮裝置擴建工程。
如果新一輪的擴建及新建裝置能夠如期投產,預計2010年我國丙酮生產能力將達到103萬t/a。
3 消費狀況
3.1 消費量
我國丙酮氰醇法MMA、雙酚A和涂料等行業的發展,帶動了丙酮消費量的不斷增長。2000年我國丙酮表觀消費量為25.3萬t,2007年為83.2萬t,2000—2007年年均增長率19.8%。
3.2 進口量
自2004年以來,我國大陸丙酮自給率持續下降,2007年降至42.2%,在世界丙酮總體過剩的情況下,我國大陸丙酮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企業,尤其是韓國、日本、我國臺灣企業爭奪的對象。我國大陸丙酮進口量持續攀升,2000年10.2萬t,2006年增至39.6萬t,2007年達到48.1萬t。
2000—2007年進口年均增長率為24.8%。進口主要來源地為我國臺灣省、韓國、日本、歐洲和美國。自2002年以來,我國大陸化工產品漲幅較大,但丙酮價格相對漲幅較小,而原料丙烯、苯的大幅上漲,影響了企業的效益。
4 需求預測
由于我國涂料行業發展迅猛,丙酮作為涂料中溶劑的消費量大幅增長,其增速超過了在其他領域作為溶劑的消費增長。隨著高效溶劑回收系統的廣泛應用,估計國內溶劑對丙酮的需求增速將減緩。丙酮在醫藥領域除用作溶劑外,還用于生產抗生素、激素、維生素等,由于國內維生素C大量出口,故丙酮在醫藥領域的應用會受到維生素C國際市場的影響和制約。
近年我國丙酮用于化學合成增長較快。主要是生產丙酮氰醇/MMA、雙酚A、甲基異丁基酮(MIBK)。
4.1 丙酮氰醇/MMA
丙酮氰醇是丙酮的主要應用領域,國內約95%的丙酮氰醇用于制備MMA。由于近年國內MMA發展較快,拉動了丙酮的需求。2007年我國丙酮氰醇生產能力約為18.0萬t/a,產量15.8萬t,生產廠家主要有吉化公司、上海璐彩特公司、大慶化工二廠等,2007年我國生產丙酮氰醇消耗丙酮11萬t。
國際上MMA新工藝對傳統的丙酮氰醇工藝有一定影響。但在我國以丙酮氰醇生產MMA仍占主流。作為丙烯腈裝置副產品氫氰酸的綜合利用,國內主要用來生產MMA。企業獲得了較高的利潤。目前國內丙烯腈企業正在積極規劃、實施擴能改造,由此進一步帶動了MMA的擴能步伐。
吉林石化丙烯腈廠新建10萬t/a丙酮氰醇法MMA裝置將于2008年投產。黑龍江省安達市中盟龍新化工有限公司開始建設5萬t/a丙酮氰醇法MMA裝置。預計2010年我國丙酮氰醇法MMA生產能力將達到35萬t/a,消費丙酮23萬t。我國MMA消費丙酮的比例將大幅上升,預計2010年MMA將占丙酮消費結構的20%。
4.2 雙酚A
丙酮是生產雙酚A的主要原料之一。生產1t雙酚A約消耗0.27t丙酮。2006年我國雙酚A消耗丙酮僅占丙酮總消費2.6%。2006年上海拜耳聚合物有限公司10萬t/a雙酚A裝置在上海漕涇建成投產,2007年我國雙酚A生產能力17.6萬t/a,產量11萬t,消費丙酮3萬t。
目前國內雙酚A生產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發展的需要。雙酚A的發展已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我國丙酮用于雙酚A消費遠遠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今后幾年中,雙酚A將成為我國丙酮下游產品中重點發展的品種之一。2008—2010年我國雙酚A生產能力將新增31萬t/a,2010年我國雙酚A生產能力將達到48.6萬t/a,消費丙酮13.1萬t。預計2010年雙酚A將占丙酮消費結構的9.3%。
已落實的新建雙酚A項目如下。
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12萬t/a雙酚A裝置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08年投產。
中國藍星旗下的藍星新材料公司依托業內龍頭企業藍星新材料無錫樹脂廠,將興建大型聯合生產基地。其中包括9萬t/a雙酚A裝置,預計2008年建成投產。
上海拜耳聚合物有限公司計劃將其上海漕涇10萬t/a雙酚A生產能力由10萬t/a擴至20萬t/a,預計2009年建成投產。
另外正在規劃中的雙酚A項目還有:天津石化10萬t/a、山東海化10萬t/a、茂名10萬礦a等。
4.3 甲基異丁基酮
甲基異丁基酮。MIBK是一種性能優良的中沸點溶劑,且無色、無毒,化學性能穩定,可用作硝化棉、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型涂料和樹脂性涂料的溶劑,也用于生產橡膠防老劑4020等。
早期國內MIBK裝置生產規模小、總產能僅4500t/a。由于技術不成熟、生產成本高、能耗大等原因,2001年以后這些小企業均停產。繼2004年吉林石化1.5萬t/aMIBK裝置建成投產后,泰州、寧波等地也先后建成了MIBK裝置,使國內產能驟增,目前MIBK生產能力已達6萬t/a。如果裝置滿負荷開車,年消耗丙酮7.57Yt。預計2010年MIBK消費丙酮比例將上升到6.5%,MIBK產業將是拉動國內丙酮消費的又一個增長點。
4.4 丙酮總需求量
與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丙酮用于溶劑的消費量所占比例過高的局面已發生較大轉變,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隨著MMA、雙酚A、MIBK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預計未來5年,雙酚A、MMA及MIBK等產品對丙酮的消費量所占比例將會明顯增大,而溶劑所占的比例將明顯下降。
預計2010年我國丙酮需求量將達到115萬t,而丙酮生產能力為103萬t/a。可見,今后我國丙酮供需仍很緊張。
5 機會與挑戰
(1)反傾銷的勝訴使國內丙酮價格回升,給國內企業帶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挑戰,有可能使丙酮下游企業由于原料價格上漲而面臨開工不足的窘境,從而抑制丙酮的消費。
(2)近年來,我國臺灣省、韓國和日本的丙酮市場已進入成熟期,由于其內需停滯或下降,對出口市場依賴度越來越大。因此,擴大對我國大陸的出口,成為這些生產商的必然選擇。為此,這些企業一方面投巨資,加快本土裝置擴能速度,把裝置做大做強,大幅度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采取獨資或合資的方式,把生產裝置直接建在我國大陸市場需求腹地,這是降低運輸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實現外資企業本土化擴張戰略的最有效途徑。Inoes、西班牙歐迪薩等公司積極在我國大陸投資建設世界規模工廠就是基于這種戰略考慮。
相比之下,我國大陸丙酮生產企業規模過小,擴能速度遠遠滯后快速發展的需求增長速度,外資企業的長驅直入,應引起我國大陸企業的足夠重視,在實施擴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競爭力是關鍵。
1.1 供應
2006年世界丙酮生產能力605.2萬t/a,產量538.2萬t,開工率88.9%。2006年世界丙酮生產能力增加了52.2萬t/a,其中亞洲增加了49萬t/a,一躍成為丙酮生產能力最多的地區。
世界丙酮生產裝置分布在26個國家和地區,Ineos(英力士)公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苯酚/丙酮生產企業,苯酚生產能力為166.5萬t/a,丙酮為100.7萬t/a,生產企業分布于德國、比利時和美國。
1.2 消費
2006年世界丙酮消費量538.2萬t,其中消費量最大的是亞洲地區,占世界消費總量的36.6%,其次是北美和西歐,分別占28.8%和26.2%。2006年世界丙酮凈進口地區是亞洲、中南美洲及中東,主要凈出口地區是北美、非洲、中東歐。
2006年世界丙酮的消費結構中,溶劑占消費結構的26.3%,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占26.3%,雙酚A占20.4%。北美和西歐的消費結構明顯不同,北美用于丙酮氰醇(ACH)的比例約為9%,而西歐不到1%,同時北美用于C6溶劑的比例居各地區之首,超過10%。
未來消費趨勢,北美和西歐地區MMA消費丙酮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溶劑應用穩步增長;亞洲地區雙酚A對丙酮需求增長最快,而溶劑消費量逐年萎縮。
傳統的MMA生產方法主要以丙酮氰醇為原料。但目前正在面臨著異丁烯/異丁烷氧化法和乙烯法的競爭。這兩種生產路線與傳統丙酮氰醇法相比成本降低30%,對環境的污染也比較小,這將使丙酮在該領域的消費量受到較大的影響。德固賽10萬t/aMMA一體化項目在上海化工園區奠基,將采用先進的C4工藝路線;璐彩特公司全球首套以乙烯、一氧化碳和甲醇作為原料的12萬t/aMMA裝置在新加坡開始建設。新工藝在MMA中的應用對傳統的ACH法MMA工藝產生一定影響,將使丙酮在2008年后可能逐步出現負增長。
丙酮高效溶劑回收系統的使用已使丙酮作為溶劑量有所減少,未來溶劑領域對丙酮需求的增速將減緩,而雙酚A對丙酮的需求增速將明顯加快,但雙酚A消費丙酮的比例僅是苯酚的1/3。今后,由于苯酚產能增長迅速,也使得丙酮產能繼續增長,預計到2010年,世界丙酮供應仍將過剩。近幾年由于亞洲丙酮產能增長很快,已由過去的產不足需轉變為產需基本平衡。
2 國內市場
2.1 生產
我國從1956年開始采用發酵法生產丙酮,由于發酵法生產成本過高,近幾年發酵法生產的丙酮產量極少,僅有個別地區自產自用或溶劑回收,產量可忽略不計。2007年,我國丙酮生產能力38萬t/a,產量35.1萬t,生產裝置平均開工率保持在100%以上。
目前國內苯酚/丙酮市場缺口較大,許多有實力的企業看好當前的苯酚/丙酮市場,紛紛擴建或新建苯酚/丙酮裝置。
2.1.1 高橋石化
高橋石化繼新建20萬t/a苯酚/丙酮裝置投產后,計劃將高橋老區原6萬t/a生產線擴到11萬t/a,2008年底投產。屆時高橋苯酚/丙酮裝置生產能力將達到37萬t/a。
2.1.2 香港建滔化工
香港建滔化工惠州大亞灣基地20萬t/a的苯酚/丙酮項目于2007年12月投產。目前雙酚A裝置剛剛建成,生產能力2.5萬t/a。
2.1.3 天津石化
2008年2月,中國石化集團天津石化公司100萬t/a乙烯及配套項目35萬t/a苯酚/丙酮裝置開工,預計2009年投料試車。
2.1.4 張家港英力士
2006年由外商獨資建設江蘇張家港苯酚/丙酮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準。該項目主要建設40萬t/a苯酚、25萬t/a丙酮生產裝置及配套設施,總投資為2.4億美元。
2.1.5 上海西班牙歐迪薩
西班牙歐迪薩(Ertisa)化工公司將在我國的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大型苯酚/丙酮項目,項目規模為25萬t/a苯酚、15萬t/a丙酮,計劃于2009年建成投產,將作為德國拜耳公司的聚碳酸酯項目配套計劃。
2.1.6 吉林石化
吉林石化也在計劃實施37萬t/a苯酚/丙酮裝置擴建工程。
如果新一輪的擴建及新建裝置能夠如期投產,預計2010年我國丙酮生產能力將達到103萬t/a。
3 消費狀況
3.1 消費量
我國丙酮氰醇法MMA、雙酚A和涂料等行業的發展,帶動了丙酮消費量的不斷增長。2000年我國丙酮表觀消費量為25.3萬t,2007年為83.2萬t,2000—2007年年均增長率19.8%。
3.2 進口量
自2004年以來,我國大陸丙酮自給率持續下降,2007年降至42.2%,在世界丙酮總體過剩的情況下,我國大陸丙酮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企業,尤其是韓國、日本、我國臺灣企業爭奪的對象。我國大陸丙酮進口量持續攀升,2000年10.2萬t,2006年增至39.6萬t,2007年達到48.1萬t。
2000—2007年進口年均增長率為24.8%。進口主要來源地為我國臺灣省、韓國、日本、歐洲和美國。自2002年以來,我國大陸化工產品漲幅較大,但丙酮價格相對漲幅較小,而原料丙烯、苯的大幅上漲,影響了企業的效益。
4 需求預測
由于我國涂料行業發展迅猛,丙酮作為涂料中溶劑的消費量大幅增長,其增速超過了在其他領域作為溶劑的消費增長。隨著高效溶劑回收系統的廣泛應用,估計國內溶劑對丙酮的需求增速將減緩。丙酮在醫藥領域除用作溶劑外,還用于生產抗生素、激素、維生素等,由于國內維生素C大量出口,故丙酮在醫藥領域的應用會受到維生素C國際市場的影響和制約。
近年我國丙酮用于化學合成增長較快。主要是生產丙酮氰醇/MMA、雙酚A、甲基異丁基酮(MIBK)。
4.1 丙酮氰醇/MMA
丙酮氰醇是丙酮的主要應用領域,國內約95%的丙酮氰醇用于制備MMA。由于近年國內MMA發展較快,拉動了丙酮的需求。2007年我國丙酮氰醇生產能力約為18.0萬t/a,產量15.8萬t,生產廠家主要有吉化公司、上海璐彩特公司、大慶化工二廠等,2007年我國生產丙酮氰醇消耗丙酮11萬t。
國際上MMA新工藝對傳統的丙酮氰醇工藝有一定影響。但在我國以丙酮氰醇生產MMA仍占主流。作為丙烯腈裝置副產品氫氰酸的綜合利用,國內主要用來生產MMA。企業獲得了較高的利潤。目前國內丙烯腈企業正在積極規劃、實施擴能改造,由此進一步帶動了MMA的擴能步伐。
吉林石化丙烯腈廠新建10萬t/a丙酮氰醇法MMA裝置將于2008年投產。黑龍江省安達市中盟龍新化工有限公司開始建設5萬t/a丙酮氰醇法MMA裝置。預計2010年我國丙酮氰醇法MMA生產能力將達到35萬t/a,消費丙酮23萬t。我國MMA消費丙酮的比例將大幅上升,預計2010年MMA將占丙酮消費結構的20%。
4.2 雙酚A
丙酮是生產雙酚A的主要原料之一。生產1t雙酚A約消耗0.27t丙酮。2006年我國雙酚A消耗丙酮僅占丙酮總消費2.6%。2006年上海拜耳聚合物有限公司10萬t/a雙酚A裝置在上海漕涇建成投產,2007年我國雙酚A生產能力17.6萬t/a,產量11萬t,消費丙酮3萬t。
目前國內雙酚A生產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發展的需要。雙酚A的發展已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我國丙酮用于雙酚A消費遠遠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今后幾年中,雙酚A將成為我國丙酮下游產品中重點發展的品種之一。2008—2010年我國雙酚A生產能力將新增31萬t/a,2010年我國雙酚A生產能力將達到48.6萬t/a,消費丙酮13.1萬t。預計2010年雙酚A將占丙酮消費結構的9.3%。
已落實的新建雙酚A項目如下。
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12萬t/a雙酚A裝置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08年投產。
中國藍星旗下的藍星新材料公司依托業內龍頭企業藍星新材料無錫樹脂廠,將興建大型聯合生產基地。其中包括9萬t/a雙酚A裝置,預計2008年建成投產。
上海拜耳聚合物有限公司計劃將其上海漕涇10萬t/a雙酚A生產能力由10萬t/a擴至20萬t/a,預計2009年建成投產。
另外正在規劃中的雙酚A項目還有:天津石化10萬t/a、山東海化10萬t/a、茂名10萬礦a等。
4.3 甲基異丁基酮
甲基異丁基酮。MIBK是一種性能優良的中沸點溶劑,且無色、無毒,化學性能穩定,可用作硝化棉、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型涂料和樹脂性涂料的溶劑,也用于生產橡膠防老劑4020等。
早期國內MIBK裝置生產規模小、總產能僅4500t/a。由于技術不成熟、生產成本高、能耗大等原因,2001年以后這些小企業均停產。繼2004年吉林石化1.5萬t/aMIBK裝置建成投產后,泰州、寧波等地也先后建成了MIBK裝置,使國內產能驟增,目前MIBK生產能力已達6萬t/a。如果裝置滿負荷開車,年消耗丙酮7.57Yt。預計2010年MIBK消費丙酮比例將上升到6.5%,MIBK產業將是拉動國內丙酮消費的又一個增長點。
4.4 丙酮總需求量
與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丙酮用于溶劑的消費量所占比例過高的局面已發生較大轉變,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隨著MMA、雙酚A、MIBK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預計未來5年,雙酚A、MMA及MIBK等產品對丙酮的消費量所占比例將會明顯增大,而溶劑所占的比例將明顯下降。
預計2010年我國丙酮需求量將達到115萬t,而丙酮生產能力為103萬t/a。可見,今后我國丙酮供需仍很緊張。
5 機會與挑戰
(1)反傾銷的勝訴使國內丙酮價格回升,給國內企業帶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挑戰,有可能使丙酮下游企業由于原料價格上漲而面臨開工不足的窘境,從而抑制丙酮的消費。
(2)近年來,我國臺灣省、韓國和日本的丙酮市場已進入成熟期,由于其內需停滯或下降,對出口市場依賴度越來越大。因此,擴大對我國大陸的出口,成為這些生產商的必然選擇。為此,這些企業一方面投巨資,加快本土裝置擴能速度,把裝置做大做強,大幅度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采取獨資或合資的方式,把生產裝置直接建在我國大陸市場需求腹地,這是降低運輸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實現外資企業本土化擴張戰略的最有效途徑。Inoes、西班牙歐迪薩等公司積極在我國大陸投資建設世界規模工廠就是基于這種戰略考慮。
相比之下,我國大陸丙酮生產企業規模過小,擴能速度遠遠滯后快速發展的需求增長速度,外資企業的長驅直入,應引起我國大陸企業的足夠重視,在實施擴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競爭力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