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建筑業30年:浴火而生,再領先一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1-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建筑時報
核心提示:建筑業30年:浴火而生,再領先一步 
  難忘的2008,不平凡的2008,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雨滄桑。歲末年初,交響樂奏出了最強音:迎來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紀念日。中國的建筑業與各行各業一樣,在這不尋常的年代里體驗著行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輝煌業績,濃縮于眼前。1978年,國家正處在百廢待興歷史的交叉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社會經濟發生了劇變,中國建筑業在困境中選擇了率先改革,在機遇面前大膽“搶逼圍”,在大浪淘沙中鍛煉隊伍。于是,一個嶄新的行業形象樹立起來。在此后的30年間,中國建筑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總產值以平均每年10~20%左右的增長率快步增長,最高年度突破5萬億的記錄。完成的房屋施工實物量面積達到每年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平方米的天文數字。30年間,中國建筑業憑借拼搏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攻克難關,刷新了人類建筑史上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級高度、深度和跨度,在華夏大地上豎起了座座豐碑。30年來,中國建筑業走出國門,在異地他鄉大展身手,成為享譽全世界的“國家形象”。最重要的是,中國建筑業在這30年實現了體制機制上的“核裂變”。我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努力實現轉型發展;我們塑造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和市場主體,最大限度激活了行業的時代能量。這30年,中國建筑業成為容納農民工就業最多的行業,為社會的穩定和諧作出了歷史的貢獻。30年,中國建筑業在城鄉建設事業中確立了舉足輕重的主力軍地位。 

  1980年,鄧小平同志同中央負責同志談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時說:“從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看,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建筑業是可以賺錢的、是可以為國家增加收入、增加積累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在長期規劃中,必須把建筑業放在重要地位。建筑業發展起來,就可以解決大量人口就業問題,就可以多蓋房,更好地滿足城鄉人民的需要。關于住宅問題,要考慮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30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告慰小平同志,他的愿望已經實現。 

  撫今追昔,放眼未來。經典的建筑留給了大地,精彩的回憶在提煉中升華。30年的實踐告訴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續開創有中國特色的產業振興之路仍然是我們的行業發展之本。中國建筑業正處在一個需求良好的環境之中,圍繞健康的產業業態建設,進行發展模式轉變、市場環境的優化、組織結構的調整。瞄準世界目標,進行建造方式的革命、開拓市場 “強體健身”以及產權制度的改革等任務依然很重,改革、發展的空間很大。30年的實踐還告訴我們,建筑業作為支柱產業地位又有了新注解。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提高行業素質,應對新挑戰的新坐標。今后,中國的建筑業要更注重發展的質量,要更注重發展的環境和能源指數,要更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和社會責任。改革開放的30年,我們領先了一步。今天,面對人類經濟和環境雙重壓力,我們又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新的起跑線上,我們能不能再度領先?歷史的使命再度把我們推上舞臺的中心,歷史的舞臺再度導演一場生死抉擇。 

  當前,一場世界范圍的“金融海嘯”正沖擊著國內經濟,中國建筑業同樣未能幸免。風暴來臨,警鐘敲響。我國政府已出臺了多項舉措,出重拳拉動內需,中國建筑業生于憂患,成于磨難。如今,背水一戰,力挽狂瀾,天降大任,義不容辭。當務之急,首先,我們必須樹起信心。相信中央高瞻遠矚,審視度勢,定能帶領我們戰勝危機。相信中國建筑業有著光榮的傳統,定能不負眾望,擔起重任。其次,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調整,以完成前人未盡之業,以適應新型市場的需求。再次,在微觀層面上,加強管理,練好內功,勤儉辦企業,學會風險經營。我們還要攜手建筑業上下游產業,緊密合作,共同渡難關,決勝新戰場。在紀念改革開放30年之時,我們又即將迎來2009年,我們堅信,只要我們煥發起當年那種“亮劍”精神,再度放舟沖浪,中國的建筑業敢于迎接來自全球范圍內的任何挑戰,一定能再次起飛、跨越、浴火新生!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