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建筑業在經濟衰退下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有調查顯示,近500名受訪建筑工人中有一半工作量不足,每個月工作的日子平均不足24天,20%的人失業一個月或以上。建筑地盤職工總會指,大部分工人生活有困難,而港府的工程最快后年才動工,難以紓緩就業情況。
《星島日報》消息,“建筑地盤職工總會”及“扎鐵業團結工會”在12月11日至19日訪問了499名建筑工人。49%的人11月工作的日子少于24天,其中超過一半人工作只有15天以下,屬于“工作量不足”;另有近20%的人更是“沒有工作做”一個月或以上。
混凝土業職工會秘書陳三才表示,根據注冊署資料,香港注冊的建筑工人約26.3萬人,僅7萬人有工作做,即超過73%的工人失業,顯示實際情況十分惡劣。另外,泥頭車的登記數目也由2002年的2700輛,降至今年的1200輛;田螺車則由2002年的1600輛降至不足700輛。他稱,數字減少反映業內開工不足問題,也有人因此心灰意冷轉行或退休。
建筑地盤職工總會副理事長石林生斥責,近十年業內欠薪問題嚴重,工人五六個月未獲支薪,最長的拖糧個案更達十個月。“由97金融風暴開始,欠薪情況未曾好過”。此外,扎鐵業團結工會理事鄭觀棋表示,近日有地盤工人被要求每天額外工作15分鐘,薪金卻不變,但為了“保飯碗”而不敢投訴,認為法例對工人保障不足。
石林生認為,十大基建主要集中興建鐵路和大橋,未能惠及占建筑工人大部分的“起樓”工人;政府將推出的中小型工程,例如維修和修葺外墻,規模小,也只能聘請少數工人,反而增建及翻新公屋則有助改善工人就業,因工程較大,需要大量人手,例如鋪渠已可請超過100人。他預料,工人在明年5月前找工作會較為困難,并謂行業前景不明朗,沒有新人入行,出現斷層,促請政府盡快加推工程。
工會并向全港建筑工人呼吁,于1月4日上午11時參加“爭取就業大游行”,由中環遮打花園游行至港府總部,要求港府正視工人訴求。
《星島日報》消息,“建筑地盤職工總會”及“扎鐵業團結工會”在12月11日至19日訪問了499名建筑工人。49%的人11月工作的日子少于24天,其中超過一半人工作只有15天以下,屬于“工作量不足”;另有近20%的人更是“沒有工作做”一個月或以上。
混凝土業職工會秘書陳三才表示,根據注冊署資料,香港注冊的建筑工人約26.3萬人,僅7萬人有工作做,即超過73%的工人失業,顯示實際情況十分惡劣。另外,泥頭車的登記數目也由2002年的2700輛,降至今年的1200輛;田螺車則由2002年的1600輛降至不足700輛。他稱,數字減少反映業內開工不足問題,也有人因此心灰意冷轉行或退休。
建筑地盤職工總會副理事長石林生斥責,近十年業內欠薪問題嚴重,工人五六個月未獲支薪,最長的拖糧個案更達十個月。“由97金融風暴開始,欠薪情況未曾好過”。此外,扎鐵業團結工會理事鄭觀棋表示,近日有地盤工人被要求每天額外工作15分鐘,薪金卻不變,但為了“保飯碗”而不敢投訴,認為法例對工人保障不足。
石林生認為,十大基建主要集中興建鐵路和大橋,未能惠及占建筑工人大部分的“起樓”工人;政府將推出的中小型工程,例如維修和修葺外墻,規模小,也只能聘請少數工人,反而增建及翻新公屋則有助改善工人就業,因工程較大,需要大量人手,例如鋪渠已可請超過100人。他預料,工人在明年5月前找工作會較為困難,并謂行業前景不明朗,沒有新人入行,出現斷層,促請政府盡快加推工程。
工會并向全港建筑工人呼吁,于1月4日上午11時參加“爭取就業大游行”,由中環遮打花園游行至港府總部,要求港府正視工人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