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我市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的質量行為,加強預拌混凝土質量控制。廣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以下簡稱市質監站)于2008年10月27日至11月13日開展了對全市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質量專項檢查。本次專項檢查的內容為預拌混凝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原材料管理、試驗室管理、生產過程控制、產品跟蹤及服務和原材料抽檢等。
這次檢查分六個檢查組,檢查組成員由市質監站、區質監站、砼生產企業專家(由砼協會推薦)、檢測單位等人員組成。按計劃本次將檢查85家混凝土攪拌站(包括攪拌站分站),個別企業可能未取得砼生產企業資質或未在市建委辦理備案告知的也要接受檢查。85家計劃受檢的攪拌站根據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混凝土分會的意見按地域相近分別接受6個檢查組的檢查。
11月14日上午,市質監站召開各檢查組檢查情況小結匯報會,綜合這次專項檢查的情況,詳細的總結報告待各檢查組分析匯總和原材料及產品抽檢結果完成后請示市建委再公布。
根據各檢查組匯報的情況:本次專項檢查原計劃檢查85家攪拌站,但在檢查過程中,有8家攪拌站聲稱近期已停產及攪拌站內暫無近期生產跡象而暫不檢查,實際檢查攪拌站77家。市質監站強調:在這次專項檢查中向檢查組報告停止生產而沒有被檢的攪拌站,如要恢復生產,應先向市質監站報告,得到同意后才能生產供砼。并同時要求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混凝土分會跟蹤取證這些攪拌站是否真正停產,若發現弄虛作假,逃避檢查,定將嚴格處罰。
各檢查組匯報時指出:通過近幾年的專項檢查,砼生產企業的管理已比過去規范,大部分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被貫徹執行,技術資料的整理逐年進步。一些過去檢查中較差的砼企業今年進步明顯。但也有個別一向管理混亂的企業長期得不到改善。檢查組已分別向存在問題的企業發出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存在較嚴重問題,對產品質量無法保證的大約十家攪拌站將被記錄“不良行為”,若復檢時仍無大的改變,將被通報并停止向建設工程項目供應預拌混凝土。
根據各檢查組的情況匯報,現把較典型及較普遍的存在問題通報如下,請各砼企業舉一反三,做好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
1、人員問題
人員不落實是大部分砼企業的普遍問題。按照有關規定,預拌砼生產企業除必須按資質等級規定配備足夠的有職稱人員外,每一個攪拌站(分站)的有職稱證人員不少于8人,其中工程技術類人員不少于5人,工程類技術人員之中,中級職稱以上不少于2人。從檢查中發現,大部分攪拌站可見的持有職稱證書人員數量都不能滿足規定要求,個別攪拌站在接受檢查時只有2—3個技術人員,有部分有職稱人員被問到有關攪拌站生產和技術問題時無法解答,顯然是掛名的人員臨時召來接受檢查的。更有甚者,某新成立砼企業(已有資質)的試驗室負責人只有高中畢業資格和試驗員資格證,沒有相關的職稱證書。如此的人員素質和人員配置,怎么能保證生產預拌砼的質量呢?所以市質監站要求各砼生產企業必須落實企業的有職稱人員數量和真正在崗。而且企業的技術人員、生產人員應每年接受企業和社會的培訓和再教育,不斷地提高素質和水平。現在普遍存在企業的人員培訓記錄缺失甚至根本沒有。
在檢查中,檢查人員要求攪拌站試驗人員現場進行原材料檢測和產品檢驗的實際操作,不少試驗員操作生疏、不規范,特別對于化學分析的操作普遍較差,個別試驗室人員不懂計算砼試件強度代表值(只會簡單平均,不懂得對離散較大的數據進行取舍)。因此檢查組和市質監站希望定期組織試驗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才能繼續上崗。
2、質量管理文件問題
雖然大多數砼企業的質量管理文件經過幾年的檢查和改進,已經比較完善。但在對攪拌分站檢查時發現較多問題,攪拌分站本來應該是延續公司的管理體系,但發現文件比較分散雜亂,沒有系統分類裝訂好。很多公司質量管理文件多年來沒有更新,還是5、6年前的版本。按理質量管理文件應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各種規范、標準變化以及企業機構、人員變化而相應修訂,隨著問題的發現和克服而改善,不可能多年不作修改。另外,質量管理文件每一套都應該有相應編號、審批、蓋章,但很多都沒有做到。
3、生產環節問題
檢查組在生產現場攪拌樓的檢查發現普遍沒有完善的生產過程記錄,對生產過程中配合比輸入和調整的層級把關有關人員簽名確認缺失,造成出問題時難以查找原因和責任。
另外,不按通知配合比(給工程項目的配合比設計報告)投料生產的情況比較多。略有差異可以理解(其實也不合法),但個別砼企業差異較大,最極端的例子是某企業的一個攪拌站在其攪拌樓上發現有三套不同的配合比,向檢查人員出示電腦中的C25砼配合比是水泥用量300kg/m3,實際生產配合比經檢查人員計算只有199 kg/m3。該企業將因此被記錄不良行為,并等待上級作進一步處理。
4、試驗室管理
檢查組中的檢測單位人員認為攪拌站的試驗設備多數比較陳舊,不少攪拌站缺游離氧化鈣和氯離子的檢測設備。對個別砼企業的攪拌分站試驗室檢查時覺得有部分不常用的儀器“似曾相識”,應是在企業其它攪拌站試驗室在用的儀器。因此建議要求砼企業對試驗室儀器進行編號管理,防止“搬來搬去”應付檢查。
對攪拌站試驗室檢查中發現試驗結果代簽名或全由一個人簽名的情況仍有不少,這也反映了企業的技術人員和試驗員配備不足的問題。
檢查組建議各砼企業和攪拌站應專門制訂攪拌站試驗室的《質量手冊》和《作業指導書》,對試驗員的操作技能要加強培訓。
為促進砼企業落實技術人員、確保砼質量,參加會議人員建議市質監站以后對砼企業檢查時應要求企業準備好在市建委備案登記資料的復印件,檢查組對照人員登記情況進行檢查人員落實情況,并隨機抽查技術人員對企業生產和質量管理情況的掌握,以及抽查試驗人員的操作技能。
這次檢查分六個檢查組,檢查組成員由市質監站、區質監站、砼生產企業專家(由砼協會推薦)、檢測單位等人員組成。按計劃本次將檢查85家混凝土攪拌站(包括攪拌站分站),個別企業可能未取得砼生產企業資質或未在市建委辦理備案告知的也要接受檢查。85家計劃受檢的攪拌站根據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混凝土分會的意見按地域相近分別接受6個檢查組的檢查。
11月14日上午,市質監站召開各檢查組檢查情況小結匯報會,綜合這次專項檢查的情況,詳細的總結報告待各檢查組分析匯總和原材料及產品抽檢結果完成后請示市建委再公布。
根據各檢查組匯報的情況:本次專項檢查原計劃檢查85家攪拌站,但在檢查過程中,有8家攪拌站聲稱近期已停產及攪拌站內暫無近期生產跡象而暫不檢查,實際檢查攪拌站77家。市質監站強調:在這次專項檢查中向檢查組報告停止生產而沒有被檢的攪拌站,如要恢復生產,應先向市質監站報告,得到同意后才能生產供砼。并同時要求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混凝土分會跟蹤取證這些攪拌站是否真正停產,若發現弄虛作假,逃避檢查,定將嚴格處罰。
各檢查組匯報時指出:通過近幾年的專項檢查,砼生產企業的管理已比過去規范,大部分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被貫徹執行,技術資料的整理逐年進步。一些過去檢查中較差的砼企業今年進步明顯。但也有個別一向管理混亂的企業長期得不到改善。檢查組已分別向存在問題的企業發出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存在較嚴重問題,對產品質量無法保證的大約十家攪拌站將被記錄“不良行為”,若復檢時仍無大的改變,將被通報并停止向建設工程項目供應預拌混凝土。
根據各檢查組的情況匯報,現把較典型及較普遍的存在問題通報如下,請各砼企業舉一反三,做好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
1、人員問題
人員不落實是大部分砼企業的普遍問題。按照有關規定,預拌砼生產企業除必須按資質等級規定配備足夠的有職稱人員外,每一個攪拌站(分站)的有職稱證人員不少于8人,其中工程技術類人員不少于5人,工程類技術人員之中,中級職稱以上不少于2人。從檢查中發現,大部分攪拌站可見的持有職稱證書人員數量都不能滿足規定要求,個別攪拌站在接受檢查時只有2—3個技術人員,有部分有職稱人員被問到有關攪拌站生產和技術問題時無法解答,顯然是掛名的人員臨時召來接受檢查的。更有甚者,某新成立砼企業(已有資質)的試驗室負責人只有高中畢業資格和試驗員資格證,沒有相關的職稱證書。如此的人員素質和人員配置,怎么能保證生產預拌砼的質量呢?所以市質監站要求各砼生產企業必須落實企業的有職稱人員數量和真正在崗。而且企業的技術人員、生產人員應每年接受企業和社會的培訓和再教育,不斷地提高素質和水平。現在普遍存在企業的人員培訓記錄缺失甚至根本沒有。
在檢查中,檢查人員要求攪拌站試驗人員現場進行原材料檢測和產品檢驗的實際操作,不少試驗員操作生疏、不規范,特別對于化學分析的操作普遍較差,個別試驗室人員不懂計算砼試件強度代表值(只會簡單平均,不懂得對離散較大的數據進行取舍)。因此檢查組和市質監站希望定期組織試驗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才能繼續上崗。
2、質量管理文件問題
雖然大多數砼企業的質量管理文件經過幾年的檢查和改進,已經比較完善。但在對攪拌分站檢查時發現較多問題,攪拌分站本來應該是延續公司的管理體系,但發現文件比較分散雜亂,沒有系統分類裝訂好。很多公司質量管理文件多年來沒有更新,還是5、6年前的版本。按理質量管理文件應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各種規范、標準變化以及企業機構、人員變化而相應修訂,隨著問題的發現和克服而改善,不可能多年不作修改。另外,質量管理文件每一套都應該有相應編號、審批、蓋章,但很多都沒有做到。
3、生產環節問題
檢查組在生產現場攪拌樓的檢查發現普遍沒有完善的生產過程記錄,對生產過程中配合比輸入和調整的層級把關有關人員簽名確認缺失,造成出問題時難以查找原因和責任。
另外,不按通知配合比(給工程項目的配合比設計報告)投料生產的情況比較多。略有差異可以理解(其實也不合法),但個別砼企業差異較大,最極端的例子是某企業的一個攪拌站在其攪拌樓上發現有三套不同的配合比,向檢查人員出示電腦中的C25砼配合比是水泥用量300kg/m3,實際生產配合比經檢查人員計算只有199 kg/m3。該企業將因此被記錄不良行為,并等待上級作進一步處理。
4、試驗室管理
檢查組中的檢測單位人員認為攪拌站的試驗設備多數比較陳舊,不少攪拌站缺游離氧化鈣和氯離子的檢測設備。對個別砼企業的攪拌分站試驗室檢查時覺得有部分不常用的儀器“似曾相識”,應是在企業其它攪拌站試驗室在用的儀器。因此建議要求砼企業對試驗室儀器進行編號管理,防止“搬來搬去”應付檢查。
對攪拌站試驗室檢查中發現試驗結果代簽名或全由一個人簽名的情況仍有不少,這也反映了企業的技術人員和試驗員配備不足的問題。
檢查組建議各砼企業和攪拌站應專門制訂攪拌站試驗室的《質量手冊》和《作業指導書》,對試驗員的操作技能要加強培訓。
為促進砼企業落實技術人員、確保砼質量,參加會議人員建議市質監站以后對砼企業檢查時應要求企業準備好在市建委備案登記資料的復印件,檢查組對照人員登記情況進行檢查人員落實情況,并隨機抽查技術人員對企業生產和質量管理情況的掌握,以及抽查試驗人員的操作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