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蜿蜒5500公里注入渤海。在這個呈“幾”型的母親河上,在海拔2200米的青海省貴德縣境內,正在建設著黃河上目前裝機容量最大的拉西瓦水電站。
拉西瓦水電站壩高250米,混凝土澆筑量達258萬立方米,是國內目前黃河上海拔最高、壩高最高的特大型水電站大壩。幾年來,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拉西瓦工程建設部和由水電四局有限公司、水電十一局有限公司組成的四一一聯營體等單位的水電建設者們,以“建精品工程,創國內一流”萬丈豪情,夜以繼日奮戰在拉西瓦的萬丈深峽之中,用信心和意志筑起了雄偉的攔河大壩,澆筑著又一座水電建設的豐碑。
戰斗從這里打響
2006年4月15日,在人們期待和關注的目光下,水電建設者們澆下了大壩第一罐混凝土,從而正式拉開了萬里黃河上規模最大、單位千瓦造價最低、經濟指標最好、大壩最高、單機容量最大的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施工的序幕。
2006年9月1日,承擔大壩混凝土澆筑施工任務的四一一聯營體在拉西瓦工地召開確保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施工誓師動員大會,號召全體職工“大干一百天,確保年計劃”,制定了《拉西瓦水電站雙曲拱壩混凝土澆筑“大干一百天,確保完成年計劃”勞動競賽考核獎罰辦法》,動員各施工單位迅速掀起大壩混凝土澆筑施工高潮。施工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加強施工過程控制成為關鍵。為展開壩段擴大澆筑覆蓋面,四一一聯營體對月計劃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采用科學的跳倉澆筑方案,并加大對兩岸邊坡壩段澆筑進度的控制,實行獎罰制度,確保在保證河床壩段逐漸上升的同時,加快兩岸邊坡壩段的澆筑速度,從而擴大了澆筑施工面,提高了混凝土單班產量,為提高纜機的有效利用率,采用與主壩各相應壩段通倉立模通倉澆筑的方法,解決了壩前壩后貼角及各高程存在的邊角混凝土澆筑量少、費時、浪費資源的難題。為了提高單倉澆筑進度,增加混凝土運輸側卸車,加快混凝土從拌合樓卸料到入罐卸料的循環速度,達到了倉號澆筑期間不間斷施工的良好效果。圍繞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澆筑這一急、難、險、苦、重的施工任務,聯營體成立了混凝土拉運、纜機吊運、混凝土澆筑一條龍生產的青年突擊隊,專撿“硬骨頭”啃。鮮艷的青年突擊隊旗插在倉號迎風飄揚,青年突擊隊在隊旗下奮勇爭先成為實現澆筑的一道亮麗的場景。
拉西瓦水電站主壩各壩段澆筑勞動競賽熱潮,驅散了千年古峽的蒼涼。在峽谷底處放眼舉目,巍然屹立兩岸山峰之間的三臺纜機鋼索凌空飛渡,“大干一百天、確保年計劃”的大幅標語高掛于左壩肩上,群山對峙的峽谷中彩旗飛揚,機聲轟鳴,一罐30噸重的混凝土緩緩下落,一根根振搗臂在倉號里均勻地振動,在水電建設者的艱苦奮戰中,雙曲拱壩底部漸具雛形……
面對困難我們決不退縮
進入主體施工伊始,水電建設者們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難。由于壩址施工場地狹窄,布置了3臺輻射式纜機,壩前壩后門機無法布置,整個主壩關鍵設備規模配置不到同等規模電站的一半,混凝土澆筑強度卻比同等規模的電站增加了近一倍。大壩258萬立方米的混凝土,數萬噸的鋼筋,大壩中數不清的各類埋件,數千噸的大型鋼模,數千噸的周轉用鋼管排架等一系列的施工材料就要靠這三臺纜機吊入倉號。
施工條件惡劣,施工設備不足,三臺輻射式纜機進入調試運行后曾故障頻出,更是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生產強度達不到,混凝土澆筑方量上不去,施工質量難于控制,工程進度滯后等諸多困難,像山一樣沉重地壓在建設者的肩上。在困難面前,水電建設者們沒有絲毫的松懈和退縮,他們發揚高原人“五個特別精神”,迎難而上,破解難題,不斷刷新主壩施工的紀錄:
---2007年4月14日夜班,三臺纜機創造了班產2925立方米記錄;
---2007年4月14日三臺纜機創造了5233.5立方米的最高日產記錄;
---2007年5月,主壩混凝土月澆筑創造了114508立方米歷史記錄。
……
拉西瓦水電站位于西北高寒地區,冬季極端氣溫低、干燥而且晝夜溫差大,寒潮頻繁且往往伴隨大風,多年平均氣溫7.2℃,日溫差大于15℃的天數年平均190天。由于受自然地理條件、施工總進度計劃及工程結構的特殊性等因素的限制,拉西瓦水電站大壩與國內同等類型的壩體施工相比,冬季混凝土溫控標準更高、要求更嚴。為了“建精品工程,創國內一流”的目標,水電建設者們在混凝土的配合比優化設計、混凝土生產和運輸、倉面施工工藝、表面保溫養護及初、中、后期的通水冷卻等各個環節上進行有效的控制,防止由于降溫可能導致的混凝土裂縫。在2008年8月至10月的大壩混凝土裂縫檢查中,沒有發現一條因此而產生的裂縫。
2007年盛夏時節,主壩混凝土澆筑高歌猛進的時候,由于多日降雨,拉西瓦水電站左岸山體滑塌,滑塌方量約800立方米從約400米的高處沿F29沖溝、壩肩槽滑塌而下,砸落在正在澆筑的17壩段倉號內,造成施工人員的傷亡和機械設備、設施的嚴重損壞。
這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使得主壩施工不得不停下了腳步。面對災難,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和拉西瓦工程建設部及時行動起來,組織各單位進行安全檢查及生產恢復,投入了2億多資金對所有隱患進行了排查和治理。于是,在災害面前,眾志成城,戰勝災難,恢復施工成為當時最憾人心魄的號召。特別受災最重的四一一聯營體職工臨危不亂,團結一心,搶險救災,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修復了損壞的設備設施,于10月中旬全面完成復工項目的施工任務。
10月14日,拉西瓦水電站工地多功能廳里洋溢著熱烈的氣氛,確保拉西瓦主壩混凝土澆筑計劃實現動員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這標志著建設者已度過了危難時刻,恢復了施工,工程建設重新進入有序進行的階段,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澆筑現場又是一片火熱,建設者們又重振雄風向著既定目標挺進。
到2007年底,拉西瓦水電站共完成主壩混凝土澆筑756189立方米,最高壩段12號壩段已達117米,開挖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達85%以上,混凝土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90%以上,金屬結構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95%以上,灌漿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85%以上。經過自然災害磨礪的四一一建設者們面對這一串串晶亮的數字,總覺有一種喜悅在心頭閃爍。
吹響決戰的號角
對于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澆筑施工來說,能否按期下閘蓄水,2008年是最關鍵的一年。四一一聯營體在這一年要完成100萬立米的混凝土澆筑任務,使主壩混凝土澆筑形象在12月15日前澆筑最高高程達到海拔2400米、最低高程達到海拔2377米,而且還要完成13號壩段臨時底孔孔口、10號壩段底孔孔口、12號壩段左深孔孔口澆筑施工和11號壩段右深孔孔口大部分混凝土澆筑施工等繁重任務。
決戰拉西瓦,建設者更添幾分豪情。在混凝土“一條龍”的考核中,為了使整個施工過程受控,各環節精確到以秒來計算,其中對擔任混凝土拉運的側卸車規定,重車從拌和樓出發到卸料平臺不得超過5分鐘,空車返回不得超過4.5分鐘,提前定位等罐卸料每次卸料時間掌握在30秒以內。“一條龍”考核有效縮短了各個施工環節的運作時間,為大壩澆筑月計劃、周計劃的實施和按時完成奠定了基礎。
邊坡壩段的施工,是制約著拉西瓦水電站下閘蓄水的關鍵問題。為使主壩各壩段均勻上升,經過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和拉西瓦工程建設部的積極協調,水電十一局不斷加大右岸邊坡壩段施工力度,水電四局一分局從施工技術、質量、進度方面加強左岸邊坡壩段進度控制。為了使邊坡壩段在施工過程中不受接觸灌漿、固接灌漿等交叉作業工序的影響,在管路較多的地方采用人工振搗,且混凝土采用二級配混凝土,倉號里中隊長不間斷的輪流盯倉,技術服務工作也是隨時跟進,確保拉西瓦水電站主壩的平穩上升。
經過四一一聯營體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奮戰,2月17日完成13號壩段第39層(海拔2318米—海拔2321米)的倉號混凝土澆筑,標志著十三壩段永久過水面的混凝土澆筑過程順利完成,這也是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第一個達到永久過水面高程的孔口壩段。3月10日,完成拉西瓦水電站底孔、臨時底孔進水孔異型模板的制作并通過監理、業主驗收。4月27日完成13號壩段(海拔2326米~海拔2332.5米)層臨時左底孔封頂段倉號澆筑。同時,9月25日,10號壩段底孔、13號壩段臨時底孔的預應力錨索進入穿束、張拉階段。截止目前,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最高壩段15號壩段已180米,最低壩段20號壩段達到157.5米高程。
如今,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澆筑的決戰號角已經吹響,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拉西瓦工程建設部和四一一聯營體秉承著“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瞄準下閘蓄水的目標,日夜奮戰,舍身拼搏,續寫水電站建設的新篇章。
拉西瓦水電站壩高250米,混凝土澆筑量達258萬立方米,是國內目前黃河上海拔最高、壩高最高的特大型水電站大壩。幾年來,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拉西瓦工程建設部和由水電四局有限公司、水電十一局有限公司組成的四一一聯營體等單位的水電建設者們,以“建精品工程,創國內一流”萬丈豪情,夜以繼日奮戰在拉西瓦的萬丈深峽之中,用信心和意志筑起了雄偉的攔河大壩,澆筑著又一座水電建設的豐碑。
戰斗從這里打響
2006年4月15日,在人們期待和關注的目光下,水電建設者們澆下了大壩第一罐混凝土,從而正式拉開了萬里黃河上規模最大、單位千瓦造價最低、經濟指標最好、大壩最高、單機容量最大的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施工的序幕。
2006年9月1日,承擔大壩混凝土澆筑施工任務的四一一聯營體在拉西瓦工地召開確保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施工誓師動員大會,號召全體職工“大干一百天,確保年計劃”,制定了《拉西瓦水電站雙曲拱壩混凝土澆筑“大干一百天,確保完成年計劃”勞動競賽考核獎罰辦法》,動員各施工單位迅速掀起大壩混凝土澆筑施工高潮。施工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加強施工過程控制成為關鍵。為展開壩段擴大澆筑覆蓋面,四一一聯營體對月計劃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采用科學的跳倉澆筑方案,并加大對兩岸邊坡壩段澆筑進度的控制,實行獎罰制度,確保在保證河床壩段逐漸上升的同時,加快兩岸邊坡壩段的澆筑速度,從而擴大了澆筑施工面,提高了混凝土單班產量,為提高纜機的有效利用率,采用與主壩各相應壩段通倉立模通倉澆筑的方法,解決了壩前壩后貼角及各高程存在的邊角混凝土澆筑量少、費時、浪費資源的難題。為了提高單倉澆筑進度,增加混凝土運輸側卸車,加快混凝土從拌合樓卸料到入罐卸料的循環速度,達到了倉號澆筑期間不間斷施工的良好效果。圍繞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澆筑這一急、難、險、苦、重的施工任務,聯營體成立了混凝土拉運、纜機吊運、混凝土澆筑一條龍生產的青年突擊隊,專撿“硬骨頭”啃。鮮艷的青年突擊隊旗插在倉號迎風飄揚,青年突擊隊在隊旗下奮勇爭先成為實現澆筑的一道亮麗的場景。
拉西瓦水電站主壩各壩段澆筑勞動競賽熱潮,驅散了千年古峽的蒼涼。在峽谷底處放眼舉目,巍然屹立兩岸山峰之間的三臺纜機鋼索凌空飛渡,“大干一百天、確保年計劃”的大幅標語高掛于左壩肩上,群山對峙的峽谷中彩旗飛揚,機聲轟鳴,一罐30噸重的混凝土緩緩下落,一根根振搗臂在倉號里均勻地振動,在水電建設者的艱苦奮戰中,雙曲拱壩底部漸具雛形……
面對困難我們決不退縮
進入主體施工伊始,水電建設者們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難。由于壩址施工場地狹窄,布置了3臺輻射式纜機,壩前壩后門機無法布置,整個主壩關鍵設備規模配置不到同等規模電站的一半,混凝土澆筑強度卻比同等規模的電站增加了近一倍。大壩258萬立方米的混凝土,數萬噸的鋼筋,大壩中數不清的各類埋件,數千噸的大型鋼模,數千噸的周轉用鋼管排架等一系列的施工材料就要靠這三臺纜機吊入倉號。
施工條件惡劣,施工設備不足,三臺輻射式纜機進入調試運行后曾故障頻出,更是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生產強度達不到,混凝土澆筑方量上不去,施工質量難于控制,工程進度滯后等諸多困難,像山一樣沉重地壓在建設者的肩上。在困難面前,水電建設者們沒有絲毫的松懈和退縮,他們發揚高原人“五個特別精神”,迎難而上,破解難題,不斷刷新主壩施工的紀錄:
---2007年4月14日夜班,三臺纜機創造了班產2925立方米記錄;
---2007年4月14日三臺纜機創造了5233.5立方米的最高日產記錄;
---2007年5月,主壩混凝土月澆筑創造了114508立方米歷史記錄。
……
拉西瓦水電站位于西北高寒地區,冬季極端氣溫低、干燥而且晝夜溫差大,寒潮頻繁且往往伴隨大風,多年平均氣溫7.2℃,日溫差大于15℃的天數年平均190天。由于受自然地理條件、施工總進度計劃及工程結構的特殊性等因素的限制,拉西瓦水電站大壩與國內同等類型的壩體施工相比,冬季混凝土溫控標準更高、要求更嚴。為了“建精品工程,創國內一流”的目標,水電建設者們在混凝土的配合比優化設計、混凝土生產和運輸、倉面施工工藝、表面保溫養護及初、中、后期的通水冷卻等各個環節上進行有效的控制,防止由于降溫可能導致的混凝土裂縫。在2008年8月至10月的大壩混凝土裂縫檢查中,沒有發現一條因此而產生的裂縫。
2007年盛夏時節,主壩混凝土澆筑高歌猛進的時候,由于多日降雨,拉西瓦水電站左岸山體滑塌,滑塌方量約800立方米從約400米的高處沿F29沖溝、壩肩槽滑塌而下,砸落在正在澆筑的17壩段倉號內,造成施工人員的傷亡和機械設備、設施的嚴重損壞。
這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使得主壩施工不得不停下了腳步。面對災難,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和拉西瓦工程建設部及時行動起來,組織各單位進行安全檢查及生產恢復,投入了2億多資金對所有隱患進行了排查和治理。于是,在災害面前,眾志成城,戰勝災難,恢復施工成為當時最憾人心魄的號召。特別受災最重的四一一聯營體職工臨危不亂,團結一心,搶險救災,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修復了損壞的設備設施,于10月中旬全面完成復工項目的施工任務。
10月14日,拉西瓦水電站工地多功能廳里洋溢著熱烈的氣氛,確保拉西瓦主壩混凝土澆筑計劃實現動員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這標志著建設者已度過了危難時刻,恢復了施工,工程建設重新進入有序進行的階段,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澆筑現場又是一片火熱,建設者們又重振雄風向著既定目標挺進。
到2007年底,拉西瓦水電站共完成主壩混凝土澆筑756189立方米,最高壩段12號壩段已達117米,開挖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達85%以上,混凝土工程合格率為100%、優良率90%以上,金屬結構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95%以上,灌漿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85%以上。經過自然災害磨礪的四一一建設者們面對這一串串晶亮的數字,總覺有一種喜悅在心頭閃爍。
吹響決戰的號角
對于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澆筑施工來說,能否按期下閘蓄水,2008年是最關鍵的一年。四一一聯營體在這一年要完成100萬立米的混凝土澆筑任務,使主壩混凝土澆筑形象在12月15日前澆筑最高高程達到海拔2400米、最低高程達到海拔2377米,而且還要完成13號壩段臨時底孔孔口、10號壩段底孔孔口、12號壩段左深孔孔口澆筑施工和11號壩段右深孔孔口大部分混凝土澆筑施工等繁重任務。
決戰拉西瓦,建設者更添幾分豪情。在混凝土“一條龍”的考核中,為了使整個施工過程受控,各環節精確到以秒來計算,其中對擔任混凝土拉運的側卸車規定,重車從拌和樓出發到卸料平臺不得超過5分鐘,空車返回不得超過4.5分鐘,提前定位等罐卸料每次卸料時間掌握在30秒以內。“一條龍”考核有效縮短了各個施工環節的運作時間,為大壩澆筑月計劃、周計劃的實施和按時完成奠定了基礎。
邊坡壩段的施工,是制約著拉西瓦水電站下閘蓄水的關鍵問題。為使主壩各壩段均勻上升,經過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和拉西瓦工程建設部的積極協調,水電十一局不斷加大右岸邊坡壩段施工力度,水電四局一分局從施工技術、質量、進度方面加強左岸邊坡壩段進度控制。為了使邊坡壩段在施工過程中不受接觸灌漿、固接灌漿等交叉作業工序的影響,在管路較多的地方采用人工振搗,且混凝土采用二級配混凝土,倉號里中隊長不間斷的輪流盯倉,技術服務工作也是隨時跟進,確保拉西瓦水電站主壩的平穩上升。
經過四一一聯營體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奮戰,2月17日完成13號壩段第39層(海拔2318米—海拔2321米)的倉號混凝土澆筑,標志著十三壩段永久過水面的混凝土澆筑過程順利完成,這也是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第一個達到永久過水面高程的孔口壩段。3月10日,完成拉西瓦水電站底孔、臨時底孔進水孔異型模板的制作并通過監理、業主驗收。4月27日完成13號壩段(海拔2326米~海拔2332.5米)層臨時左底孔封頂段倉號澆筑。同時,9月25日,10號壩段底孔、13號壩段臨時底孔的預應力錨索進入穿束、張拉階段。截止目前,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最高壩段15號壩段已180米,最低壩段20號壩段達到157.5米高程。
如今,拉西瓦水電站主壩混凝土澆筑的決戰號角已經吹響,黃河水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拉西瓦工程建設部和四一一聯營體秉承著“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瞄準下閘蓄水的目標,日夜奮戰,舍身拼搏,續寫水電站建設的新篇章。